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郭大炮的文娱生涯 > 分节阅读 293

分节阅读 29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些人看话剧不是为了欣赏话剧的内容,而是为了向别人装逼,以显示自己的品味高雅,他们这是为了看而看,真正的话剧爱好者已经不太多了,就像是现在的小剧场相声,观众也少的可怜。

本来看的人就少,现在又因为郭大路出了这么一档子事,肯支持京都话剧团的观众已经是寥寥无几,老是这么下去,京都话剧团非死不可。

所以现在重组之后,白寿宁第一个想到的就想借用郭大路的名气,来带动整个剧团的活力。

“剧本剧本早就写好了”

郭大路听到白寿宁的话后,毫不犹豫,“是我给你们送去,还是你们自己来拿”

“写好了这么快”

白寿宁吃了一惊,“我现在就让新团长去你那里拿去,怎么能劳烦你亲自来送”

白寿宁是主管文化的大佬,他一声令下,鲜有人不敢听的,也就在通话之后不到半小时,京都话剧团的新团长邵红旗来到了郭大路家里。

邵红旗此人,是一名老话剧演员,当年演过不少经典的话剧人物,后来从政,担任了京城话剧文化办公室的主任,主管话剧工作,有时候也去话剧院担任教学老师,在话剧界有很大的名声。

在原来的话剧团团长被调走之后,上面考虑了一下,决定让邵红旗来接手这个烂摊子,换别的人恐怕也压不住底下的人。

这人手腕很硬,初次到任,便将整个京都话剧团仔仔细细洗刷了一遍,但凡吃空饷没本事的人,全都被他清除,一下子让整个话剧团的员工减少了一半,然后他从各地剧团开始挖人,又把他的几个得意门徒叫到了身边,将近半年的时间,才将京都话剧团进行了重组。

现在得了白寿宁的吩咐后,他不敢怠慢,直接就从话剧团赶到了郭大路家里。

这人有五十来岁,长得很结实,与同龄人的大腹便便截然不同,身上有一种常人所没有的精气神。

“郭爷,白主任都给我说了,他让我来向您这里拿剧本,我琢磨着啊,光来拿剧本可不行。这剧本是剧本,表演是表演,我们要是不能了解您这剧本的思路,我们肯定就演不好。所以,我想请您有空的话,去我们剧团指导一下,给我们讲一下剧本中人物的特征与形象,不然的话,这人物形象光凭猜测的话,根本就丰满不了。”

这人很会说话,但却隐隐有一种很难发现的傲气,虽然隐藏的极深,但还是被郭大路给看了出来。

“邵老师,您可千万别喊我郭爷,你这年纪这么喊我,那是折我的寿”

华夏话剧界就没有不知道邵红旗的,郭大路对此人也早有耳闻,“您还别说,我还真想去你们话剧团走一趟,这个剧本先给你,三天后,我再去你们剧团学习一下。”

邵红旗道:“那好,我就喊你大路吧”

他很是虚心的请教道:“大路,你这个话剧的名字叫什么”

郭大路从书房里拿出一个装订好的本子,“你来看看吧”

邵红旗恭恭敬敬的双手接过,看了看封面上的大字,“茶馆这说的是茶馆里发生的事情吗”

郭大路笑道:“是啊,邵老师拿回去看看,看看有什么地方不对,还请您指教一下。”

“不敢,不敢您是文学家,我是个演戏的,我哪有资格指教您呢”

他拿着郭大路的话剧剧本回到团里之后,迫不及待的打开翻阅。

他这人看书有个习惯,一般都会看三遍,第一遍看,乃是飞快的扫视,只看大略,第二遍则是从新将书籍的思路以及里面的人物进行一下分析,到了第三遍才是精读细读,务求将整部书里的事件人物形象都给完全消化。

但是郭大路给他的这个剧本,他看到第一遍就被惊着了

这个话剧的背景,是京都的老茶馆,一个小茶馆几十年的兴衰,以茶馆中来来来往往的客人,描绘出了时代变迁中的底层百姓处境,以及戊戌变法到抗战胜利前后的社会情况。

这部话剧以小见大,折射出大时代的风云变幻,里面出现了十几个人物,每个人都有他的特点,每个人都有他的职业以及品性个性,关键是剧本中透露出来的浓浓的京片子味道,实在是太贴切当时的社会环境了。

邵红旗搞了一辈子话剧,深知话剧的难搞,自从建国以来,华夏的话剧就一直没有得到创新的机会,不是不想创新,但写了很多剧本在台上排练,全都不足以作为剧团里的保留节目,就一直没有一个代表性的节目。

郭大路虽然在业内是个文学怪才,但写小说与写话剧毕竟还是有不同之处,邵红旗不怎么相信郭大路能把话剧写好。

但这部茶馆看完之后,邵红旗好长时间没有回过神来,他此时虽然没能将里面的人物形象吃透,但心中却隐隐生出来一个感觉,“或许华夏建国以来,堪称不朽的话剧节目已经诞生了”

第五百二十四章 合适地点合适时间的合适作品

茶馆这部话剧,是异世界的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极为优秀的作品,这部作品语言精练,通篇也就三万来字,跨度却足足有五十年,里面人物繁多,各有特色,取材与京城老茶馆,京腔京味,语言凝练传神,实在是不可多见的作品。

其实就异世界话剧作品而言,比茶馆有名气的多得是,比如猫西贡小姐悲惨世界等作品,这可都比茶馆有名气多了。

不过这都是西方世界的作品,即便是加以修改,也难以去掉西方文化中蕴含的信息,况且但凡名家作品,就不好修改,稍稍变动就会减少很多韵味,反而破坏了作品的整体性。

在此时的郭大路眼里,无论东方世界的戏曲,还是西方世界的东歌剧,只要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他都要尽可能的将之传承下来。

在文化搬运工眼中,文学作品已经没有了国界之分,但凡优秀者,皆要搬到这个世界,不过必须得挑一个合适的时机才行。

就像这次京都话剧团来向他要剧本,那最合适京都话剧团的话剧只能是东方风格的作品,而在异世界,东方风格的话剧中,最出名的有两部,一部是茶馆,另一部是雷雨。

而在这两部中,要挑选出一部最为合适京都话剧团的作品,那就只能是茶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