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92(1 / 2)
数次战火的城市的繁荣程度。不断有乘客下车,也不断有乘客上车,穿戴都比较体面,从这一方面,也体现出圣京百姓的富足。
包令抵达圣京火车站的时候,已经是华灯初上的傍晚,整个圣京火车站灯火通明,无数盏防风马灯挂在车站的各根水泥柱上,将整个火车站照得通亮。
包令不由感叹圣京火车站的宽敞,这个车站,包令从头往后望去,竟然一眼望不到头,中间上千根水泥柱支撑着,连包令也奇怪这是如何修建出来的。这个火车站,只怕比伦敦威敏斯特火车站还要大,可以容纳3万人的规模,这无疑是让伦敦最大的火车站也要望尘莫及的。
这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啊
包令大概盘算了一下,从广州至圣京,也就是以前的南京,绕道武昌,足足有2000公里路程,而他坐火车的时间,仅仅只有三天不到的时间,也就是说,这火车的速度已经达到了30来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这个速度,虽然没有大不列颠王国最快的火车那么快,但也算是比较快的了,毕竟这线路如此之长,并且还包含了停靠站点的时间。
的确比乘坐船只要快了一倍多的时间包令十分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下了火车,走了差不多一公里远的距离,包令花费了一角乘坐上了一辆公共马车,准备从火车站前往圣京城内的玄武湖。当初,大不列颠王国的第一次远征军战败之后的,就是在那玄武湖畔签署的和平协议,想不到自己又得代表大不列颠王国重新来一次。只是,这次很可能就不那么好签署的了。
不过,还没等包令回过神来,公共马车上的其他乘客都被驱散了,只剩下他一人,马车司机和两名年轻人笑眯眯地看向他,为首的年轻人道:“请问,您是英国来的包令先生吗”
“是的”包令点点头。
“奉外务部部长吴如孝大人的命令,小的将包令先生送至西洋使馆,还请随我等移步到西洋使馆。”说着,两名年轻人上前不由分说地将包令按在马车上,竟然是将之当初俘虏的样子,这让包令无比屈辱,不过想想自己此行的任务,不由只能听从安排。
不过,他还是奇怪,为何这些明显是中华帝国的特务一样的情报人员,能准确知道自己的行踪呢稍稍一想,也就明白了,必定是电报自己怎么想不到了,有铁路的沿线,肯定会铺设好电报。
必定是那名商人出卖了自己,还是将自己的行踪泄露出去了。再要不然,就是这个中华帝国的情报机关非常的严密,自己从进入南洋或是踏上广州的那一刻起,便已经成为对方监控的目标,而此刻到了圣京,便是摊牌的时候了。这样一想,包令有些胆寒起来,想不到自己一直被监视着,还丝毫不觉,正是想想都有些心惊不已。
让他没想到的事,跟他一同被押进西洋使馆的,还有沙俄的使者。
第1196章 出任公使10年的布尔布隆
沙俄的使者是由两人组成。正使是原沙俄驻西伯利亚总督亚历山大杜加麦利,而副使是原本的西伯利亚军区副总参谋长、沙俄皇家地理学会的活跃会员伊凡费奥多罗维奇巴布科夫。这两人当场都是在西伯利亚任职,对中华帝国的情况十分了解,当然,如今整个西伯利亚已经全被中华帝国给攻占,他们成了逃回奥伦堡的闲职,于是,沙俄政府将他们派来中华帝国的圣京,因为从内陆的奥伦堡出发,经历千辛万苦,历时大半年时间,好不容易才抵达奥伦堡,此刻的这两名使者,还不清楚他们离开奥伦堡期间已经发生了许多事情,沙俄的国内,甚至奥伦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包令清楚,大不列颠王国原本在圣京是有大使馆的,但因为中华帝国成立后不久,大不列颠王国便决定派远征军与中华帝国开战,双方变成了敌对国,之后的大不列颠王国的大使馆便被撤销了,一直到现在都还未恢复。因此,他只能与从未建交的沙俄一样,进入这圣京城内的西洋使馆。
这西洋使馆在一个月内是免费吃住的,但在里面,包令清楚,无时无刻不受到使馆工作人员的监视,甚至上厕所的时候,他都能感觉从某个墙壁缝里有数道目光盯着他,这种感觉,十分不好受。但他又没办法,如今是自己求中华帝国来议和,是自己心急,自己根本就没有多少话语权可言。而那中华帝国,似乎对大不列颠王国的态度暧昧,要不是大不列颠王国早在自己出发前就向法国求援,请求法兰西帝国出面调停,只怕这中华帝国根本就不想与自己和谈,一直保持敌对国状态一路占领大英帝国的海外领地了。
想想当初,大英帝国何等地位,自己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广州领事,也是何等的威风。那时候,大英帝国才是世界的头号强国,主宰着这个东方国家的几乎大半的外贸,甚至连那法兰西,也只能黯然兴叹。可自从与中华帝国交战之后,大不列颠王国的两次远征大军全部惨败,甚至很多还全军覆没,彻底将大英帝国的军事实力给消磨掉大半,以至于如今大英帝国沦落到如此地步,而自己也连带着变成了落魄无比的西洋求和使不但如此,求和还不被对方接受,还需要通过那以往大不列颠王国根本不看在眼中的法国来调解才行。
想想真是悲哀包令内心感叹着。
吴如孝起了个大早。
今天是约定了同英国和沙俄两国一道谈判的日子。这次谈判本来是说由他主持,但因为英国和沙俄前来的使者地位都不高,因此,临时决定由外务部西洋司司长陈兰彬出面与英国以及沙俄使者谈判。而吴如孝虽然也前来倾听,却在幕后并不出面。
陈兰彬是咸丰三年的进士,原本是选拔为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馆纂修,后改任刑部后补主事,但在满清被中华帝国灭亡之后,便跟随一大批满清官员一样,投降了中华帝国的新朝廷,因帮助魏源等治理黄河,积累功绩,加上其一向关注世界大事,又自学了英语,被选入人才奇缺的外务部,成为外务部的最实权部门西洋司的司长。
当然,因为早就得知英国和沙俄要来谈判请求停战的信息,外务部早就有所准备,因此,无论是吴如孝,还是具体谈判的陈兰彬,都清楚如今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己方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