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这个天国不太平 > 分节阅读 393

分节阅读 39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财税部规定,原本的圣国中央银行发行的圣币,继续使用,同时,宣布发行纸币,与原本的中央银行发行的金属圣币同为一体,圣币为国家唯一标准使用货币,其余的一律不准流通,必须到国家银行进行兑换圣币后再行使用。

这样圣币的种类便分为好几种,纸币有一角,一元、五元、十元、百元五种面值,而金属货币,则还是分为三种:金币,银币,铜币。

由于冯云山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几十年后,银本位体系便会崩塌,因此,他未雨绸缪,提前应对,慢慢降低金币和银币的发行数量,以纸币代替。

因此,实际货币发行中,金属货币慢慢地只发行铜币了,1文、5文、10文、100文四种。

由于帝国版图的扩大,承载的经济也更加的大,财税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华中央银行的资本,同时,为了确保农业的发展,再成立一家中华农业银行,资本银直接五百万元,同时对原有的中华中央银行、中华工商银行、中华交通银行、中华建设银行这四家国有银行进行增资,中华中央银行直接增资到二千万元,其余的三家银行也跟农业银行一样,增资到五百万元。

缺口的资本合计二千四百万元,由中华帝国朝廷发行2400万元的“国债”,作为三行的基金。这样一来,原本的民间资本认购的中华工商银行、中华交通银行、中华建设银行三大商业银行股份进一步大大降低。

财税部规定,圣币为华夏唯一合法统一的标准货币,所有完粮纳税、商贸、公私款项的支付,均必须以圣币支付,禁止银子和国外的洋元在市面流通。同时,朝廷宣布,黄金为国有,所有百姓、乡绅的黄金,都不能流通,可到国有银行进行兑换圣币。

冯云山相信,通过不需五年,圣币便可名副其实地就成为帝国统一的货币。而此时的圣币币值,虽然还未彻底与银价脱离,但有了纸币的替代,慢慢地便会降低被世界银价涨跌的影响,从而稳定了金融。帝国金融的充实与稳定,银行放款的增加,投放到民间的钱多了,便会使投资工业变得有利可图,这便刺激了那些商家和乡间的乡绅地主们投资的欲望,将只盯着土地的地主老财们,从乡村拉到城镇,将其从地主变为资本家,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不但如此,圣币币制规范后,便确定了圣币的对外汇率,即一圣币元兑换一墨西哥鹰洋元,44元兑换一英镑的金币,稳定了汇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日后由于币值和对外汇率不稳而引起的外贸风险,更加促进对外贸易。

第698章 帝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下

熟知后世历史的冯云山清楚,华夏一旦放开闭关锁国的状态,融入世界经贸活动中,原本以制钱为主的货币支付手段,便会转移到以银两为支付手段,而此时的西洋主要国家均采用或即将采用金本位制,这边导致这些国家全部以黄金为结算手段,进而慢慢抛弃了以白银作为结算货币。各国都在抛弃白银,而这短时期以及将来的几十年时间,美洲等地的白银主产区的产量还在不断增加,导致白银沦为一般的金属,价格越来越低。

冯云山知道,未来的几十年内,世界的金价一直暴涨,而银价一直下跌。世界上哪个国家最后还坚持采用银本位制,便相当于最后的接盘手,承担银甲下跌降带来的损失。因此,冯云山有个念头,便是即便不能以金本位制,也要慢慢靠近金币本位制的变种金块本位制。

对外,他需要的就是不断花销白银,将通过外贸不断流入的白银全部花出去,让中华帝国国内的流通货币,尽快都变成与黄金挂钩的纸币,将圣币最快速度推广到国内流通领域。如果有可能,他会让对方以英镑这种金本位的硬通货币结算,或者直接以黄金结算,不断积攒黄金,流入帝国,等积攒道一定程度,他便会也启动金本位制,将贬值的白银都花销出去。

这些,都是因为如今的英国是世界第一强国,第一经济体造成的。若是中华帝国能将英国经济击垮,强势地夺取世界经济话语权,自然可以不跟随他采用金本位制,而是仍旧采用银本位制,但冯云山清楚,这些暂时还不大可能。英国毕竟是老牌强国,工业革命已经多年,中华帝国就算因为自己的原因,提前进行近代工业化改良运动,也差距太大。因此,还是提前布局,跟着英国采用金本位制,这也是日后的发展趋势。哪怕是一百年后,整个社会经济急剧发展了,取消金本位制了,黄金始终也是最值钱的金融储蓄品和战略物资。

想到这里,冯云山回忆起历史上的这个时候,几年前的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地区,发现金矿,而不久前的澳大利亚也相继发现多处金矿,随着黄金的产量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会采用金本位,黄金将会越来越值钱。想到厦门一带每年都有大量劳工被运往美国和澳大利亚充当苦力,冯云山就是一阵心痛,得尽早派人联络上这些劳工,解救他们,顺便,碰上这个时代,自己也要在这波淘金热中分一杯羹才行。

再过十多年,南非的金伯利和德兰士瓦等处的钻石和黄金便要被发现,引发一股疯狂的开矿热。自己得提前布局,将之先抢占了再说。然而这一切,都要有军事实力,特别是海军实力才行。

八,实施文明开化,建立教育体系。

最后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便是发展教育,尤其是效仿西方,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的教育模式。

关于这个教育的五年发展计划,冯云山非常重视,完全是由他亲手制订的。他效仿的是后世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结合国情改良的效仿西学教育发展。

不过,因为中华帝国国民基数太大,人口众多,幅地辽阔,无法一下子做到全民教育,因此,只能采取有针对性的精英教育和下一代教育模式。

五年计划中,以教育部为主体,各地方官府为承载点,内阁朝廷以资金和政策支持,提高劳力国民素质为根本目标,设立和发展基础教育,鼓励各类教育机构、设施和社会教育团体、活动在民间开展,再以学校教育为基础,构成整个国家的教育事业。

而要发展教育,便要对基层百姓进行文明开化,同样的,要乡野民夫文明开化,就要大力发展教育才行。

幸而,在原本的圣国时期,各县各乡镇,在官府的督促下,都设立了农民教习所,虽然没有达到将所有百姓都开化的目的,但经过这二年的实施,还是取得了不小成绩。特别是最早被圣国占领的两广、湖南等地乡村,数十万百姓开始识字,更关键的是有种意识和观念,知道乡村只有通过读书参军才能出人头地,加上圣国开展的免费义务教育活动,不少百姓都将自己的儿女送往农民教习所读书认字。

尽管西学还没开展起来,农民教习所上的课,也大多是请附近的私塾夫子念念三字经和四书五经之类的,但至少有了个开端,识字了。

两广和湘南一带,西学已经推广起来,博物新篇等翻译的西学已经投用在课堂。

因此,有了这个基础,将之推广到后来新占的省份即可。

教育部以朝廷名义下发了振兴基础教育章程,要求在这五年计划中进行推广实施。

这五年中,准备从上而下地发展基础教育。

一是在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