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6(1 / 2)
有可乘之机便成。这事,云山回处理好的”
见冯云山如此说,胡大妹不再多言。
左宗棠刚想说点什么,这时,刘胜邦和曾观澜带着数名王府卫士,领着傅学贤过来了。只见傅学贤身上衣服褴褛,嘴唇破了,还有些血迹未干,哭丧着脸,浑身还带着一股烧焦皮肉的糊味,显然是吃了不少苦头。
“圣王,这位太平天国的扶天侯傅学贤。胜邦稍微让他吃了点苦头,便表示愿意归降我圣国。他愿将自己知道的事情都愿意透露出来。”刘胜邦禀报道:“另外,我们还在俩人的贴身处搜出几份封赏圣旨,均是针对圣国的主要官员,想拉拢我圣国官员投靠太平天国。傅学贤透露,东王另外已经派人送出了许多,因为这几份封赏的都是重要目标,便让他们随身带着,想找机会亲自前去劝说。”
“很好竟然还来挖本王的墙角”冯云山冷笑一声:“看来是本王软弱了太久,都觉得本王好欺负了”冯云山有些郁闷,自己刚才还想劝说曾钊扬投靠,没想到,报应来得这么快,对方也展开了一样的手段。
冯云山转头朝谢享才道:“享才,通知黄玉昆和范汝增,由你们内务部和司法部牵头,他们警务部配合,派人彻底暗中调查接到天京方面封赏之人,记住,不得让目标对象知晓,反而造成麻烦。”
转头又看见傅学贤,他对此人很是不喜,便道:“胜邦、闿运,你们几个也跟着一道,再对此人仔细盘问一番,一定要掌握东王到底向哪些人进行了封赏。”说到这里,他发现跟随在后的曾观澜有些异样,便停止,挥挥手让众人都出去。
等刘胜邦和王闿运将傅学贤押下去后,曾观澜猛地跪在冯云山面前,放声痛哭道:“圣王,天养叔,他战死在武昌城外了。”
“什么天养叔战死了什么时候的事情”冯云山也是一惊,跟着心中一阵绞痛。曾天养那高大魁梧的身影,慈祥的面容,浮现在他眼前。
“应该是六七天前的事情了。还是观澜刚才盘问傅学贤的时候,听他说起。怕其怀疑,观澜只是草草打听两句,证实了此事便没再多问。”曾观澜抽搐着肩膀,显然很是难过,呜咽着道:“前番听细作来报,天养叔确实是在围攻武昌城,前两天细作还报说是武昌的曾妖头打了个大胜仗,杀了许多天国将士,还击毙一名天平军大将,将首级送往京师。只是没想到,竟然就是天养叔”
“可怜我天养叔,战死不说,还被武昌的清妖割下头颅,送给狗皇帝邀功领赏可怜我天养叔,尸骨不全。”曾观澜猛地抬头看着冯云山,眼睛通红,叫道:“圣王,不知圣国合适出兵攻打武昌,观澜求您早日为天养叔报仇”
冯云山点点头,道:“放心,本王这就下令攻打武昌,替天养叔报仇不管是谁杀害的天养叔,这笔账,都要算在曾国藩曾妖头的账上。还有战死在永州城的卢七兄弟,被那向荣向妖头害死,总有一天,本王也要讨还这笔血账”
这边,曾观澜却开始冷静下来,劝道:“圣王,方才观澜仇恨攻心,过于心切了还请恕罪。现在觉得,报仇不必急在一时要攻打武昌城,却是大事,需从头谋划。那曾妖头能击败太平军,战力不弱仓促起兵,恐反而让讨虏军将士受损失。而今,最重要的却是应对东王那边的封赏。”
见冯云山点点头,曾观澜也平复了下心情,头脑更加清晰起来:“圣王,杨秀清封赏我圣国官员,虽说不得不防,但观澜又以为不能搞得风声鹤唳,无端猜忌将士们,反而中了杨秀清的离间之计。还是让范汝增他们派出细作,暗中监查即可。而对于前线领兵之将,若是背叛则危害太大,若有怀疑之人,还是召回广州,以回黄埔军校学习的名义,调换主将,以防万一。”
冯云山见曾观澜心情激荡之下,还能迅速冷静下来,替自己谋划,不由点点头:“观澜你成熟了不少便应当如此。只是,本王以前将拜上帝教改组为中华复兴会,看来很不成功。观澜你如今掌管庶务部,要多往这方面想想,如何才能彻底摆脱拜上帝教的影响,一来可以杜绝太平天国的渗透,二来,可以将后来的天地会党等真正容纳进来。”
曾观澜却道:“圣王,这复兴会,想法很好,但总感觉缺少了那股凝聚力。圣王,要是真正想将复兴会发展起来,没有那些读书人和地方乡绅的参与,很难做到。如今圣国的政策也在往这方面探索,但步子迈得太大,又会遭到原来的广西老兄弟们反对。因此”
冯云山默然中华复兴会,有点是他的心病了。原本想仿照后世的那些先进政党,成立中华复兴会,将所有反清的汉人和中华同胞们,凝聚在一起,让自己掌控力更强,没想到,如今却不伦不类的,反倒还没有原本改良的圣教有凝聚力了。
想到这里,冯云山就是一阵头痛,这个问题,实在是过于复杂,即便是后世也是反复探索,经历上百年还不能完善,如今自己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第402章 应对之策
到傍晚时分,黄玉昆、谢享才、刘胜邦和范汝增、王闿运五人审讯完了傅学贤,来向冯云山复命。
主导审讯和搜查的是范汝增以及刘胜邦。
禀报的主要是范汝增:“圣王,对傅学贤的审问,已经差不多了,这小子还没威胁他,便主动要求投靠我圣国,将他知道的都吐了出来。甚至和两名东王娘有染都招了出来,我已经让他签字画押,有了这个证据,以后他就得乖乖听我们的。不过,他吐露的都是些东王府内的事情。”
“哦对了,有两个消息比较重要。说是去年占领天京后不久,英国公使文翰和法国公使布尔布隆、美国驻华专员马沙利等洋人去了趟天京,洪秀全和杨秀清都未出面,而是派秦日纲出面接待,双方有些不欢而散,不过秦日纲做主向法国和美国分别购买了上万杆洋枪。前段时间,洋人回话了,因为欧洲发生战事需要用枪,只卖了小部分给天京。不过即便这样,天京方面也有五千多杆洋枪了。”
范汝增不愧是搞情报工作已久,记忆力惊人,他接着说道:“还有一事,汝增也觉得值得一提。一事卢贤拔夫妇和陈宗扬夫妇因为夫妻同房,被东王发现,陈宗扬夫妇被当场斩首,卢贤拔夫妇也被革职严惩。当时天父还下凡附体到东王身上,让天王同意下诏叫圣王您回天京之事。”
冯云山点点头。太平天国从洋人那里买洋枪,他一点都不奇怪。洪秀全和杨秀清一点都不排斥洋人,只不过是两人都自大了一些,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的天王东王,看不起这些洋兄弟。
至于天王附体,这事还时常发生,冯云山知道这也是天王和东王发生内讧争执的主要因素。这些都还是跟历史上一样,没有变化。
冯云山不再理会这些,他现在只想知道,杨秀清到底给哪些人发了封赏圣旨,想要拉拢哪些人这些人的表现情况又是如何
刘胜邦最了解冯云山的心思,低声禀报道:“当场从黄维江和傅学贤二人身上搜查出的几份封赏圣旨,是针对圣王王府中主要的部长副部长的,有司法部部长黄玉昆、财税部副部长周胜坤、外务部副部长吴如孝、警务部部长胡大妹、医教部部长黄益芸五人。”
“这几名兄弟,一来本王都还是能放心的,二来他们还没有接到这封赏文书,便就此作罢,不用再提。”冯云山吩咐一声,这五人都在他眼皮子底下,而且都是对自己忠心耿耿,他毫不在意。他担心的还是带兵的讨虏军将领,特别是外出征战之人。
刘胜邦接着说道:“圣王,东王封赏其他人的事情,曾钊扬并不知情。只是黄维江和傅学贤在操办。而根据傅学贤的交代,谢享才谢兄弟列了个名单,还请圣王过目。”
后面的谢享才上前,将手中的名单呈给冯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