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2(2 / 2)
大公主也是又惊又喜,她其实也不想嫁去北蛮,只是她素来要强,知道了母亲做下的事情,心里对着姬月白这个妹妹多少有些羞愧,想着自己为长姐该有些单担,这才强撑着一口气自请要嫁。如今听得皇帝这话,她那强撑着的一口气也不觉松了下去,不一时便与慕贤妃抱在了一起,母女两个倒是哭成了一团。
皇帝只得又温声安抚了大公主几句,想了想,抬步出了景和宫后便又转头去寻许贵妃这些日子为着这和亲之事,宫里可算是闹得厉害,什么乱七八糟的话都有,如今他既然已经下定决心不嫁女儿,自然是不能再叫这些胡话到处乱传,还得让许贵妃拿出手段好好的约束一下后宫上下。
其实,经了张淑妃、慕贤妃这么两回折腾,皇帝心里头也是很有些不高兴的:他朝里事忙,又厌烦麻烦,平日里也多是把后宫当做放松的地方。张淑妃美貌,慕贤妃娴淑,素来都极讨他喜欢。况且,这两人都是生了皇嗣的,皇帝便是看在孩子的份上,也总是会宽待一二,还是很有些感情的。如今倒好,北蛮的事情还没解决呢,这两女人倒是一个个的折腾他,给他添乱,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皇帝心里堵着气,到了许贵妃处也没个好脸色,只淡淡道:“朕把后宫交给你,你就是这么管着的”
许贵妃知道皇帝是从景和宫过来,自是猜着了皇帝这是生的什么气,这便亲手捧了热茶来,柔声道:“陛下且消消气,千万自重才好臣妾管理不利事小,陛下若是气着了岂不事大”
皇帝见她态度柔顺,言语温柔,不免消了些气,想着:到底都是张淑妃和慕贤妃惹出来的,虽贵妃有些失察但到底不好迁怒她。这么一想,皇帝便又叹了一口气,伸手接了那盏茶来,喝了口热茶,才道:“这些日子,宫里谣言四起,很是不像话,你也该拿出些手段,好好的管一管。”
许贵妃也跟着叹气,嘴里道:“这事怪我,是我没顾着前些日子,陛下令我收拾秋风殿,我便想着:那位北蛮公主千里迢迢的过来,孤零零的一个人,也是怪可怜的,总也得问一问她的喜好才好这么来回一折腾,倒是一时儿没顾上宫里,竟没想到底下还出了这么些搬弄是非的小人。其实,陛下今儿不说,我过两日也是要收拾整顿一二的那些个奴才,真是越发的不成体统了。”
皇帝倒是很喜欢许贵妃这利落劲儿张淑妃和慕贤妃那样撒娇哭闹的,平日里瞧着自然是有些情趣,惹人怜爱,可多了就有些腻歪了,倒不如许贵妃这样干脆利落来得舒服。
皇帝听她这样说着话,笑着喝茶:“是这个理儿。”
许贵妃见皇帝笑了,这便也引开话题,把话引到大皇子身上:“说起来,琪哥儿明年就要十五了,马上就是要大婚的年纪了。我这儿倒是相看了几个姑娘,只是不知陛下做父皇的心里可有什么成算”
皇帝不由心生唏嘘,他才愁完了女儿的事,这会儿倒是又愁起儿子来:“还别说,这一眨眼的功夫,琪哥儿都这么大了,都要大婚了只是,你这忽然问朕,朕也没什么好人选。这样,你先看着,要有合适的姑娘,再来与朕说也是一样的琪哥儿是朕长子,素来懂事,总是不能亏待了他的。”
许贵妃抿唇一笑:“也是,琪哥儿这做哥哥的开了好头,底下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许也能顺利些呢。”大皇子与二皇子只差一岁,能挑的姑娘也就那么一拨,许贵妃自然是乐得先给自己儿子挑个好姑娘,再让二皇子挑剩下的
皇帝听着这话,倒是又愁起二儿子的亲事来:二儿子只比大儿子小一岁,办完了大儿子的亲事怕就轮到二儿子了,可不得现在先想一想
许贵妃便靠在皇帝身边,摆着她玉葱似的手指头,柔声细语的说起她想看过的几个姑娘来:“卫国公府倒是有个年纪相当的姑娘,过了年就十五,我瞧着倒是个稳重端方的性子;承恩侯府的姑娘十三岁,生得也好,性子也活泼”
于是,皇帝便听许贵妃念叨了几个京中适龄贵女的名字,若非还有折子没批,他怕是得把全京城适龄待嫁的贵女的名字都听一遍。也正因此,待他起身去御书房看折子时,脑子里还转着各种各样的人名,待得看见成国公递上来的折子方才醒过神来。
皇帝把背往后靠了靠,有些懒懒的看着手里的折子,不觉露出些微复杂的笑意:还别说,张家这一家子还是很聪明的,心知他是无意送公主和亲,立刻就上折分忧,说是:公主年纪尚小,或可选藩王之女册为公主和亲北蛮,顺便还把几个藩王家的适龄女孩写了上来。
其实,皇室藩王也没多少太祖晚年性子大变,为着烈元公主之事就杀了不少藩王,能活下来的反到是少数再经了这么几代的变故,姬家又是祖传的子嗣不丰,到了如今也就剩了蜀王、魏王以及吴王。蜀王是皇帝的老皇叔,魏王与吴王则是堂兄弟。
皇帝翻了翻成国公递上来的折子:藩王少,藩王家适龄未婚的郡主自然也不多,真合适的也就两个魏王嫡长女南平郡主;吴王次女嘉顺郡主。皇帝对着两个堂侄女皆无印象,仔细看了几眼,略有些犹豫,思忖片刻后干脆大笔一挥,直接让南平郡主和嘉顺郡主一起入京,见了人后再斟酌选一个封公主就是了。
折子批完了,皇帝对张家的气却还没消,并不想就这么叫他们糊弄过去,总也得给张淑妃一个教训才是
作者有话要说:晚点应该还有一章,下章教训下张淑妃,顺便再快进其实我也很心急女主这年纪,会尽量快进进的
先提早和大家说下晚安ua 3╰
s蟹蟹明韫地雷x3,破费啦
、敲打
皇帝既有此念却也不急, 反到是压着火等了等。
等到皇帝正式下诏召南平郡主与嘉顺郡主入京, 他才玩笑似的与张淑妃笑了一声:“也是亏得成国公仔细,提醒了几句, 朕才想起南平和嘉顺来不知不觉,她们也都到婚配的年纪了。”
张淑妃平日里便十分乐意在皇帝面前给娘家刷好感, 如今听皇帝称赞长兄,她自是喜孜孜的接了话来:“陛下不知道,妾的大兄就是一贯就是这么个脾气, 平日里沉默少言, 可真做起事来却有条有理, 再周道仔细不过。陛下若有什么事交给他去办,必是妥妥当当的”
皇帝瞧着张淑妃这欢喜模样, 不由又挑了挑眉头:“这样, 既是成国公提了此事,成国公府又是一贯的好家教,倒是正好从国公府里挑几个姑娘出来,陪陪南平和嘉顺南平和嘉顺也是难得来一次京城,是该有人陪着。”
张淑妃闻言心念一动, 倒也乐意替自家侄女揽下这差事,只是嘴里还要谦虚一句:“那几个丫头年纪还小,不甚懂事, 只怕陛下嫌弃呢。”
“无妨,南平与嘉顺年纪也不大呢,都是小女孩家, 想是能说到一块的。”皇帝把玩着手上的杯盏,随口应道。
张淑妃便笑了:“倘陛下不嫌弃,那妾便代那几个孩子谢陛下恩典了。”虽然南平郡主和嘉顺郡主是要挑一个嫁去北蛮的,可这两位郡主也算得上身份尊贵,自家侄女陪些日子许也能沾些光,在皇帝这儿得些好名声。
张淑妃心里想着侄女儿们的前程,一时间倒是又欢喜起来,颊生双晕,容色愈发清艳。
皇帝此时却是悠悠然的接了一句:“这有什么嫌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