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古代农家日常 > 分节阅读 421

分节阅读 42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氏哄得整日跟观哥儿呆在一起,她到府里来跟齐慕远和燕姑姑一提,那岂不是露陷了

陈氏可不知道自家腹黑的女儿打算坑她,觉得这话十分有道理,喜滋滋地回去跟观哥儿培养感情去了。

送走陈氏,杜锦宁就把汪福来叫了来。

汪福来在杜锦宁失踪时被姚书棋提做了管事,在杜锦宁回来后,他本想继续做杜锦宁的车夫的,杜锦宁好说歹说才劝住了他,让赤木替代了他的位置,汪福来仍然做他的管事,管着公主府的采买。

汪福来本就十分会来事儿,做管事倒也做得极好。有能力,还忠心,所以回老家给观哥儿上族谱的事,杜锦宁打算交给他来办。

杜锦宁把过继的事说了,道:“上次回老家你也跟着的,知道我伯祖父一直不知我是女子的事。这件事我就交给你,在不让老人知道也不惹出麻烦的前提下把事情办了。”

汪福来拍着胸脯保证:“公主放心,这事就交给小人,小人定然将事情办得妥妥帖帖。”

杜锦宁又交给他一张银票和两张钞票。

钞票自然就是大宋钱庄发行的纸钞,但最大面额就是一百两银子。更大额的钱,还得再用银票。这银票也是大宋银庄发行的,全国各地都能兑换。

相对于私人,百姓们自然更相信朝庭。大宋钱庄一出现,大大小小的私人钱庄就开不下去了。原先的钱庄都是大世家开的,现在大世家倒了台,小世家不敢跟朝庭做对,各自收拾东西灰溜溜地关了门。

为着这个,赵晤私下里又给杜锦宁记了一功要不是她,世家哪有那么容易倒台

“这二百两银子给你用,无论打点还是一路的费用,都在这里出,多余的钱就赏给你了,要是不够,回来的时候你来禀我。另外那张五百两的银票,你看着办。要是我大伯和张氏知情识趣,你就把这银票给他们,也算是我感谢他们照顾老人;要是他们露出贪婪的嘴脸,你就看着办。”

给这钱,也是有缘由的。当初要不是大房的杜锦德帮瞒着杜辰生去世的消息,杜锦宁的计划没办法那样顺利地实施。这算是给他们的感谢费。

虽说杜云翼和张氏不大讨喜,但这些年他们也确实帮杜锦宁做了不少事,让她少了许多麻烦,不必去面对杜辰生和牛氏。杜锦宁做了公主,还出了嫁,但以后陈氏百年,总得还跟老家的人打交道。花点小钱把他们笼络好,对杜锦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这件事你先别让府里的人知道,你家人也别说。至于你离府的理由,自己想一个跟姚管家交代一声。”杜锦宁又道。

“是,公主放心,小人定然将事情办好。”汪福来拱手告辞,回去收拾东西便直奔桂省漓水县。

当初杜锦宁带陈氏回桂省,并没在老家呆多久,一来一回就要了差不多三个月。汪福来要办事情,要的时间只会更长。

等到三个月后他风尘仆仆回到公主府时,就见府里气氛古怪。

“府里这是出了什么事了”他问自家婆娘。

他婆娘道:“你回来得还真是巧,府里刚把太医送走。”

“太医”汪福来大惊,“莫不是公主生病了”

“那倒不是。”他婆娘的表情古怪起来,“是公主怀孕了。”

“怀孕”汪福来奇怪地看着他妻子,“这不是好事吗小郡王虽然聪明健康,但只有一个孩子,公主的子嗣未免也太单薄了些。”

“可皇上和驸马都不想让公主生孩子,就担心生孩子的时候遇上难产。你也知道,公主对大宋有多重要。”

说到这里,他婆娘叹道:“所以大家都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要真像皇上和驸马担心的那样,那咱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汪福来的心情也沉重起来。

虽说就算杜锦宁不在世了,齐慕远也不会把他们给卖掉。但他们跟杜锦宁,可不仅仅是简单的主仆关系,还有一份情谊在。

“不会的,公主一定会顺顺利利诞下小郡王的。”汪福来喃喃道。

第894章 学物理的章鸿文

杜锦宁这一胎再不像怀齐自蹊时那般轻松自在,她孕吐十分厉害,从怀上一个多月起就有孕吐反应,而且反应还挺厉害,完全吃不下东西,看到吃的东西就想吐。

陈氏和齐慕远看她这样子,心疼的不行。

“叫你别再生孩子你偏要生,现在知道难受了吧”陈氏责怪道。

杜锦宁讪讪一笑。

如果怀齐自蹊的时候像这般难受,她肯定不找虐,还想生孩子。

“锦宁,看看这个你吃着如何。”齐慕远从外面进来,手里端着一盘洗好的葡萄。

这葡萄跟平时吃的不一样,想来是从大宛传过来的好品种,皮是绿的,却晶莹剔透,口感倒有点像后世的提子。

陈氏见杜锦宁吃了几个也没想吐,心下满意,表扬女婿道:“难为你,到处去给锦宁掏换好东西。”

齐慕远望着杜锦宁,眼眸里全是爱意,声音低缓:“她也是为了我,为了蹊哥儿,受这般苦。”

杜锦宁抬起头,朝齐慕远嫣然一笑。

齐慕远待想说他叫人猎了些野鸡,一会儿叫厨房给杜锦宁做野鸡粥,但想起她一听这些吃的就难受,便闭嘴不谈,生怕杜锦宁连葡萄都吃不下去。

陈氏见女婿来了,正打算起身,就听门外有丫鬟进来,禀道:“公主、驸马、太太,门外来了个士子,说是公主、附马的故旧,名叫章鸿文,特来拜访公主和驸马。”

“章鸿文”杜锦宁和齐慕远对视一眼,忙道,“快请,领他到外面厅堂稍坐,上好茶好点心。”

陈氏甚是诧异:“章鸿文是桃花村里正那个儿子他怎的来京城了”

“可能有事吧。”杜锦宁也很疑惑。

她刚来京城时,还跟章鸿文陆陆续续通过几封信。但古代的交通不便,一封信在路上要走一两个月,时间久,邮资还十分昂贵。章鸿文难以承受邮费,杜锦宁又十分繁忙,两人之间的联系在杜锦宁去润州后彻底断了。算起来,他们已有好几年没联系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