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帝国再起 > 分节阅读 63

分节阅读 6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儿,自七年前嫁给郑成功,第二年就有了郑经,乃是郑成功的原配发妻。

见董酉姑和郑经下船,陈凯行礼如仪,倒是董酉姑闻听面前人是陈凯,却连忙上前回礼道:“陈参军切莫如此,这几年得蒙陈参军襄助内子,妾身铭感五内,万万不可多礼。”说罢,董酉姑更是与郑经说道:“经儿,还不快扶你陈叔叔。”

“孩儿遵命。”小男孩有模有样的回了母亲一礼,便连忙躬身搀扶:“陈叔叔请起,曾祖母和娘亲都说过,有陈叔叔帮助爹爹,乃是如虎添翼,更要经儿好好想陈叔叔学习,日后能够为爹爹分忧。”

“夫人、公子过誉了。为大明中兴,为国姓知遇,理所应当。”

抬起头来,霎那直视,董酉姑比之郑成功还要大上一岁,举手投足之间无不透着成熟女性的妩媚,而这份妩媚又蕴涵在那份大家主母的气度之中,就更显得耀眼夺目。

陈凯不敢无礼,转而看向郑经,却不过还是个六七岁的孩子罢了。但是陈凯却知道,郑成功的这个儿子,也并不是什么善茬子,只是现在年纪尚小,还没有显露出来罢了。

“内子给家中寄信,曾提及过陈家叔叔的才智勇毅,实乃当世豪杰。能有陈家叔叔襄助内子,大明幸甚,吾郑家亦是幸甚。”

“下官只是尽了些绵薄之力,愧不敢当,愧不敢当。”

董酉姑的姿态摆的很低,无非是那等大家主母为夫君拉拢人心的手段,陈凯对此自是明了。几句寒暄之后,他的心思就已经飘回到了学堂那边。旁的不说,明日开始招生,今天他总还是要去看看准备的情况,方能安心。

心思百转,不过是转瞬之间。董酉姑上船不久身子就有些不舒服,所以才不得不在南澳下船,休养个几天再去潮州与郑成功叙那久别之后的尤胜新婚。下一秒,陈凯已经在寻思着出言请董酉姑尽快回总镇府休息的话头如何提起,眼角的余光却突然闪过了一丝靓色,这份心思便立刻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海船之上,一个俏丽的身影踏上了栈桥,在那个曾经叫住过他的软糯的搀扶下,聘聘婷婷的走下了栈桥,缓缓的来到了董酉姑的身旁。

“陈参军万福。”

“郑,郑小娘子有礼了。”

透过帷帽的轻纱,去岁的那个小丫头,姿容俏丽依旧,身材也更显高挑,或许是时间尚短,身子还显得有些单薄、青涩。但是即便如此,一句女大十八变,却也是只在一刹那就闪现在陈凯的脑海中。

“嫂子,你身子不舒服,还是先回总镇府休养,才好去见森哥哥呢。”

“嗯。”

姑娘扶着董酉姑的胳膊,轻声细语,娓娓道来。董酉姑的眼中原本还闪过了一丝异色,随即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与陈凯道了一句,这一行人便登上了轿子,在卫兵的护持之下向着城内的总镇府而去,只留下了陈凯以及他的随员们依旧矗在码头之上,任凭着海风吹拂。

“行了,各自回去上值吧。”

姑娘随船而来,却是陈凯事先所不知的。摇了摇头,似是在不屑于那些随员的表现,更似是在不屑于他自己的反应。很快,陈凯便放下了这份遐思,率先离开了码头,赶去了城内的学堂。

学堂,陈凯准备只招收在军器局或是军职的将士和工匠们的子弟,也可以说是一所员工子弟小学。

等到这些学生入学了,首先教授的还是识字,有了识字基础,其他的才好施展。至于再往后,数学、化学、物理,陈凯已经开始搜罗古代的相关著述以及翻译过来的欧洲科学书籍,这种东西,很多启示在潮州城里就能买得到,上次休病假时陈凯就寻到了一些,正好用来编纂教材。

学会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在这个时代,这句话就算是说出来也只能让人认为是疯言疯语。不过在陈凯看来,科学才是未来的方向所在,什么八股文,呵呵,反正他是不会浪费这个时间的,因为这所学堂要培育出来的是一批真正的科学家,甚至是未来的科学巨子,而不是一堆除了读死书就是长于内斗的腐儒

检查过了进度,陈凯很是满意,因为在他抵达时,准备工作就已经完成了,差的无非是检查还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明天就可以正式招生了。

接下来,陈凯照常回到军器局上值,照常到了时辰下值,回到总镇府的那个小院时,陈永华、洪磊以及柯平这三小已经门前等候良久。

陈凯也没有多言,就让他们进到书房里授课。首先的,还是检查功课,陈凯自然是不会教他们八股文的,便是儒家经典他自问也未必能比得上那些真正的儒生。但是有些东西,现代人的脑回路和古人是不一样的,就像是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一样的道理,他需要做的无非就是用另一种方式去解读,开拓的思路,仅此而已。

“昨天讲的那段郑伯克段于鄢,说说你们的看法。”

第一百零三章 再见二

郑伯克段于鄢,这是左传中的一个非常有名的历史事件,即便是陈凯的那个时代,很多对历史感兴趣的人们于这个故事也大多并不陌生。

这个故事,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关于权力斗争的教科书级事例,其中郑庄公的表现,被无数人从各个方面解读,甚至历史上更出了不少师法郑庄公做法。

这个故事,是陈凯昨天留给三人的作业,让他们自行理解其中的涵义。对此,陈永华、柯平和洪磊三人分别发表了各自的想法,但是听在陈凯的耳中,却都没有能够脱离儒家忠孝仁义的那套理论。

忠孝仁义,并非是没有道理,于世道人心是有极大裨益的。陈凯记得,后世有很多人称其为封建糟粕,但是仔细想想,这些思想稳定了社会秩序,社会安定,百姓才可能安居乐意。旁的不说,至少比旧有的道德体系崩塌,新的道德体系却迟迟建立不起来,社会处于几近于无道德状态要强吧。

这三个人,都是官宦子弟出身,他们的父辈有的已是伯爵,有的则是文官,还有的则是武将,但是这般读书,这般理解,大抵还是年纪太轻的缘故,其中只怕也掺杂了些唯恐说出口会落下个心地不良的评语和印象的缘故。

只可惜,陈凯既然给他们留了这个作业,就是要污染一下这些孩子,省得他们日后被人卖了还要给人家数钱,尤其是他的干儿子陈永华,历史上不就是这么在政治斗争中失败才会郁郁而终的吗。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公子段请封制邑,大夫祭仲劝说郑庄公时,郑庄公是怎么回答的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