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0(1 / 2)
其实也未必需要,壮劳力们大多去打仗了,城里面、岛上面,不是还有大批的女子吗,很多事情她们就可以胜任嘛
南澳岛上,新的戏法再度上演。郑成功的部队在陈凯返回南澳之后,也迅速的向东移动,并且很快就离开了澄海县的区域,直扑饶平县的那个黄冈堡。
黄冈堡位于饶平县东南,毗邻福建的诏安县。此地在宋时就已经建有城寨,明初设有巡检司,后来更是重建堡寨,城内外皆甃以石,周长1200余丈,开四门,乃是粤东地区一座颇为重要的军事要塞。
据此地作乱的土寇黄海如,做过小吏、当过明军,明末时便纠结了大批乡勇、盗匪在此作乱,甚至一度攻陷过澄海县城。后来就抚、降清,比之李成栋大抵在流程上也就差一个反正了,最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郑成功专注于海阳和澄海两县之时,仅仅是让陈豹派人说服,同样是饶平土寇,朱尧便直接选择了归附,而黄海如却始终没有个动静。等到此番郑成功大军东指,刚刚出现在黄海如的控制区,后者便直接跑到了郑成功的军前,说什么都要负荆请罪,大有谁要是拦着他他就给人没完的架势。
仗着脸皮厚,黄海如得到了郑成功的原谅。但是,在进驻黄冈堡之后,郑成功便毫不犹豫的抽调了此地的部分丁壮和民勇去充实部队,甚至连带着这些人的家眷也都迁走了,摆明了就是要削弱黄海如的势力。
比之朱尧,黄海如也确实不是个能够让人放心的角色,郑成功自也是信他不过。反倒是黄海如不光是大力支持,甚至还表示了愿意到郑成功麾下任职,哪怕只是给郑成功牵马坠蹬也行。
安抚了一番黄海如,郑成功也没有同意其人的请求,只是让他继续镇守黄冈堡,仅此而已。由于郑成功进入潮州地区的方向不同于历史,黄海如没了那份进言之功,也少了那份当即归附的优越表现,郑成功对其人的信任大打折扣。
摆平了黄冈堡,郑成功便率军直扑分水关。那里乃是闽粤两省的交界之处,“东连五福、西接两广”,古道穿城而过。其关城坐落于山峦之中的一处峡口,地势高峻险要,称得上是一个易守难攻。
分水关周370米,高5点3米,设东2门,西1门,城中设有炮台,乃是天启二年由诏安知县周立鸠工兴建。
此间距离府城甚远,倒是里福建诏安县城只有二十几里的路程。车任重作为潮州总兵,曾在李成栋席卷闽粤过后,派兵占据了一度无人据守的关城,对潮州南部的土豪、贼寇们形成了两面夹击的态势。
然则,先是因迅速镇压揭阳县益王起兵而自大到去找吴六奇的不自在,随后在战败归来,于府城舔舐伤口的过程中又遭到了陈凯的暗算,一度有望统一潮州的潮州镇便彻底宣告破灭。
得知车任重的死讯,分水关上的潮州镇兵们还来不及做出一个悲伤的表情,借此来敷衍一下曾经的那位主帅的在天之灵,他们就在黄海如的极力拉拢下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投奔邻省诏安县清军的怀抱。
现在,那里已经是由诏安清军镇守,不复原本的潮州镇兵,而此地也正是郑成功势在必得的一处重要关隘。
郑成功此番本就有着靠耀武扬威来震慑饶平本地势力的打算,诸如黄海如、朱尧等本地土寇也都受邀而来。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军出动了六镇之多,除了左护镇和右护镇外,亲丁镇、中冲镇、左冲镇以及左先锋镇皆随行而至。
大军抵近,劝降无果,城头升起了狼烟,想必关城的那一侧,也已经有数骑快马奔向二十几里地外的诏安县城。
“冥顽不灵。”
吐出了这句冷冰冰的杀意,郑成功仅仅是挥了挥手,左护镇和右护镇便立刻展开了对关城的攻势。
关城很小,防御面自然也就减少很多,随着明军发动攻势,城内炮台上的钢铁巨兽也开始爆发出了怒吼。
所幸炮台只有一座,能够射出的炮弹自然也是少之又少。奈何此间地形实在不利于展开,短短百来米的城垣,守城清军在确定了东面没有明军列阵城外的情况下,更是在此间集中了更多的力量。
明军没有携带什么更加有效的攻城器械,守军便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那些简易云梯之上。硕大的石块抛下,没来得及护住头部的一个明军便被砸落了下去。在这样的守城器械之下,头盔也不比纸张更坚固多少。
第一波的攻势很是不顺,然则郑成功却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悦的情绪出来,仿佛一切皆在其掌控之中,倒是把诸如黄海如那些“观察员”们看得是一个不明所以。
稍作休整,很快,第二波次的攻势展开,大队的明军扛着简易的云梯蜂拥而上。奈何,此番声势不小,但却依旧没有产生什么有效的战果,旁的不说,甚至就连城墙的墙头都没有摸到,更别说是先登了。但是对此郑成功却依旧故我,尤其是当第三波次的攻势在修整了更长一段时间之后,即将重新展开之际,随着一骑快马自分水关北面的山峦方向飞奔而来,他更是流露出了一丝耐人寻味的笑意出来。
第七十九章 分水下
分水关列嶂于山峦之间,东西两向,分别对着福建和广东,素来是两省商贸往来频仍的通路。
明军自广东而来,西面受敌,但是在东面,早在发现明军的企图之际,守军便派了数骑快马赶往诏安县求援。于此刻,西城墙上战得是一个如火如荼,但是东城墙外却依旧是静悄悄的,若是抛开背后的喊杀声的话,更是就仿佛处在另一个世界那般。
狼烟点起,求援的使者早已上路,分水关的守军焦急的等待着援兵的同时,援兵也在从诏安县城里匆匆赶来。
诏安的守军并不算多,能够给予分水关的帮助就更是少之又少。正是因为如此,在诏安县守军接到消息后,他们立刻派出信使,向漳浦、向漳州府城派出求援的使者,同时尽可能的分出一部分军队去加强分水关的防御,以为整个漳州的屏障。
分水关坐落于山峦之中,骑兵倒是能够飞速赶到,但是那么个地方,明军的步兵尚且不便展开,骑兵过去了也多半是要下马登城防御的。诏安守军的骑兵本就少得可怜,既然派过去也就只能充当步兵,那还不如干脆就派步兵过去呢。
援军匆匆而来,赶到大石古的时候,早已累得不成样子。总共只有两百来人的清军援兵,本就仅仅是作为增援、补充的,分水关遭逢大股明军进攻,他们本就不打算过去送死,现在带队的军官还在不断的催促,一些疲惫的士卒干脆破罐子破摔,直接往地上一坐,就不走了。
这可急坏了带队的军官,不说什么军令如山,明军一旦占据分水关,诏安县城也就暴露在了他们的兵锋之下,天知道那个明军主帅会不会脑子一热过来转转,诏安县城的守军数量等诸多方面,可都远远比不上这座关隘。
军官催促了几句,奈何这群疲兵也是较上劲儿了,大抵他们还抱着过一会儿等分水关的守军逃回,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不走这段冤枉路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