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文豪的悠闲人生 > 分节阅读 228

分节阅读 22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玉的「替身」而已。

说穿了,也许毫不离奇,之所以会有这些事情发生,其原因只不过是因为小叫化与石中玉长得相像而已,甚而他或者就是石中玉的亲兄弟石清、闵柔夫妇早年被仇家抢走并以为被仇家所杀而实际上依然活在世上的小儿子石中坚

而关于两个面貌相似甚或同胞兄弟因为相似而演出的人间喜剧,在其他的小说作品之中也不知有多少,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在其他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中,这种故事虽非太多,却也并不是绝无仅有。

那么,金大师的这部侠客行在这一点上,算不得什么独创,甚至有「抄袭」或至少是「摹仿」之嫌了

不然。

兄弟相似的喜剧即便很多,也丝毫并不影响侠客行的艺术价值。

侠客行并不是随着这两位面貌相似的人,同时露面而告结束。

甚至这幕喜剧抑或悲剧,也并不因此而落幕。

它的意义并不在于这两兄弟或两少年的面貌相似本身。

金大师也不过是借此来作「文章」,而在于其他。

首先,在两少年见面之前,并不真是所有的人都误会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误以为这小叫化便是石中玉。

至少有一个人早已知道而没有误会,非但没有误会,相反正是他制造和利用了这个误会。

这个人就是「长乐帮」中实际的主持人、军师贝海石贝大夫。

正是他叫人将小叫化从摩天崖抢下,亦正是他利用自己医术神技将石中玉身上的疤痕一一照抄在小叫化的身上,从而制造了一个天衣无缝的假石破天。

可以说,种种误会都源于此,是贝海石制造了这个弭天的谎言。

而他之所以要如此,则正是因为江湖上闻之丧胆的「侠客岛」的「赏善罚恶」使者又要出现于江湖,贝海石及其「长乐帮」虽非无恶不作,但却无善可「赏」,且还有恶可「罚」,因而急于要找到一个「替罪羊」有意味的是,逃走的真正的石破天原本就是贝海石等寻到的替罪羊,而石破天逃之夭夭之后,小叫化便成了替罪羊的替罪羊了江湖上人心险恶,竟至于斯

然而仔细思之,此类事件虽则奇幻莫测而又机缘凑巧,然而却非鲜见。

在漫长的中国社会与政治史之中,这类故事不在少数。贝海石亦非绝无仅有。

从而,在这一层次之上,侠客行的意义及其象征性便值得三思。

其次,小叫化被当成石破天从而自摩天崖被抢下从此流落江湖,除了贝海石居心险恶明知故犯地假装不识之外,至少还有一个半人不把他当成石破天或石中玉。

这便是阿绣与闵柔。

先说阿绣吧。

小叫化被丁当捆成一个大粽子抛入了阿绣的船舱,然后又无巧不巧地救了阿绣祖孙两命,来到了紫烟岛上之后,书中写道:

史婆婆不答,双眼盯住了石破天,目不转睛的瞧着他。

突然之间,她目光中流露出十分凶悍憎恶的神色,双手发颤,便似要扑将上去,一口将他咬死一般。

石破天害怕起来,不由自主的倒退了一步,道:“老太太,你┅┅你┅┅”

史婆婆厉声道:“阿绣,你再瞧瞧他,像是不像”

阿绣一双大眼睛在石破天脸上转了一转,眼色却甚是柔和,说道:“奶奶,相貌是有些像的,然而┅┅然而决计不是。只要他┅┅他有这位大哥一成的忠诚厚道┅┅他也就决计不会┅┅不会┅┅”

史婆婆眼色中的凶光慢慢消失,哼了一声,道:“虽然不是他,可是相貌这么像,我也决计不教。”

石破天登时恍然:“是了,她又疑心我是那个石破天了。这个石帮主得罪的人真多,天下竟有这许多人恨他。日后若能遇上,我得好好劝他一劝。”

只听史婆婆道:“你是不是也姓石”

石破天摇头道:“不是人家都说我是长乐帮的什么石帮主,其实我一点也不是,半点也不是。唉,说来说去,谁也不信。”

说着长长叹了口气,十分烦恼。

阿绣低声道:“我相信你不是。”

石破天大喜,叫道:“你当真相信我不是他那┅┅那好极了。只有你一个人,才不相信。”

阿绣道:“你是好人,他┅┅他是坏人。你们两个全然不同。”

石破天情不自禁的拉着她手,连声道:“多谢你多谢你多谢你”这

些日子来人人都当他是石帮主,令他无从辩白,这时便如一个满腹含冤的犯人忽然得到昭雪,对这位明镜高悬的青天大老爷自是感激涕零,说得几句多谢你,忍不住流下泪来,滴滴眼泪,都落在阿绣的纤纤素手之上。

阿绣羞红了脸,却不忍将手从他掌中抽回。

这位阿绣便是雪山派白自在的孙女,「气寒西北」白万剑的女儿,亦即遭受石中玉强奸未遂羞愤自杀又幸而未死的「白小姐」了。

史婆婆便是她的奶奶,白自在的夫人。

按说,她是遭受石中玉恶行的正主儿,对石中玉自是深恶痛绝。

然而她居然能十分肯定眼前的这位少年决计不是石中玉

她之所凭,无非除看到相貌有些相似之外,尚能看到这位少年的忠诚厚道的品质与石中玉俨然南辕北辙。

这见事说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极难。

小叫化还是个小叫化,照样依然是那么忠诚厚道,但碰到了多少江湖人士却都无法认识到这一点,其中包括长乐帮诸人、雪山派诸人、丁当、石清、闵柔┅┅等一干老于江湖、阅人无数而又聪明灵慧之人。

然而这些人都几无例外地将他当成了石中玉或石破天没有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没有谁能像阿绣那样不光看到他与石中玉长相相似,同时又看到品性不同

众人都被这两个人的相似只是相似而已却绝非完全相同的面相所迷惑,谁也想不到这二人品行的悬殊。

至于其他的人,则亦恐怕是「谬误被重复三遍也便成了真理」了,即便有一丝半忽儿的疑虑,但人人皆云,物证依然表象俱在,也就只能人云亦云了人世间多少悲剧便是这样形成的

有意也罢,无心也罢,只看表相,人云亦云,乃是人类致命的劣根性。

从而,我们便应该深切地体会,上述引文之中,何以小叫化「说得几句多谢你,忍不住流下泪来」,并且自此而后爱定了阿绣,这并非只因为阿绣美丽温柔、聪慧端庄,更因为阿绣乃是世上唯一不相信他是石中玉的人,是他的唯一的「知己」呵

除了阿绣之外,尚有「半个」人便是闵柔,之所以说闵柔只能算「半个」,那是因为闵柔在石清怀疑这少年不是他们的儿子石中玉时,闵柔却道:“我认定他是我的儿子。┅┅怀疑是有的,但不知怎麽,我相信他┅┅他是我们的孩子。什么道理,我却说不上来。”

也许是母子天性吧。

只是,石清怀疑他不是石中玉是对的,而闵柔认定他是自己的儿子也是对的。

只不过是,他们从来也没有想过,这不是长子石中玉,而是「死了」了石中坚

如此而已,令人感伤唏嘘不已,尤其金大师笔墨至细至微处亦有关照,且写得不动声色却又意味深长。

再次,小叫化如果是石中玉的亲弟弟石中坚的话之所以「如果」,那是因为书中直至最后也未明言肯定,其中秘密只能依据情理猜测则两人面貌如此相似,性格品质又如此天差地远,这其间不仅使人看得真幻莫测,眼花缭乱,并且亦大有深意在焉。

一是破除了至今仍流行在世的「血统论」的愚见,恢复了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相同的真实性,及自主与选择的深刻性。

同时,偏偏流入苦难的石中坚反倒天性纯朴忠诚厚道,而荣华富贵娇生惯养的石中玉则天性狡狯而又怯懦,荒淫无耻贪生怕死自私自利不可救药

在这一对相似又相反的兄弟的故事中,或许我们能感悟到人性的奥秘及人生的真义吧。

其实吧,这本书也不见得有上述所言这么好,要不然,它又为何没有金大师的其他作品出名呢

想想前世,像金大师的经典作品,神雕倚天射雕等,均是在影视方面翻拍多遍,而侠客行就没有这方面的发展了

其实最主要的是里面的人物设计不怎么讨好。

就单单主角的名字叫有点那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