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56(1 / 2)
宠爱来突破这个死局。所以这阵子云瑶一直有些思虑过甚,导致今日才晕倒了。
只是云瑶发现自己有孕之事,倒也解决了自己目前的处境,不由也是狠狠松了口气。至少云瑶有把握,康熙就是看在自己怀孕的份上,应该也能同意自己的打算。
只是云瑶没有想到,胤禘那张冲动的嘴巴竟然把自己和阿玛商量的打算告诉了康熙,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胤禘至少还知道瞒着云瑶在其中起的作用,没有让康熙知道这是云瑶自己的想法。
云瑶明白,自己和康熙之间的感情是需要维护的,若是自己明明有办法,偏偏找娘家求助商议,把康熙放在一旁,日后康熙知道了恐怕会对自己产生不满,觉得自己不信任他。
可云瑶并不敢孤注一掷,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康熙的身上,所以才会找吴禄商议此事。甚至把名头也推给吴禄,毕竟若是吴禄提出这么一个建议,康熙势必会认真考虑,不只会受感情因素影响,也会因为吴禄的表态在这件事上更慎重一些。
云瑶对两个女儿虽算不上一视同仁,但都是十分疼爱的,不只是茉雅琦,还有乌希哈,云瑶并不希望乌希哈独自远嫁蒙古,但康熙往日里对两姐妹差距较大的疼爱,却也让云瑶忧心这一点。
而且乌希哈生父是恭亲王常宁,若是康熙只把自己的亲生女儿留在京中,反而只把乌希哈远嫁,常宁势必心生芥蒂,这样一来,不仅云瑶会和乌希哈之间的母女情分摇摇欲坠,就连常宁也会恨上自己和茉雅琦。
这种场面不是云瑶想要的,所以云瑶在和娘家商议时,特意把乌希哈的事情交代过,免得娘家因为乌希哈不是自己的血脉就疏忽行事,也正是因为乌希哈的事情,才让云瑶的打算麻烦了至少十倍,不过吴禄到底也不是傻子,知道若是自家娘娘将乌希哈抛掷一旁,恐怕得罪的别人不在少数,也就把云瑶的叮嘱放在心上,迟迟没有准备好该如何向皇上提起。
但到了如今,云瑶有孕的事情,显然对云瑶和吴禄的打算大大地有利,云瑶心中自然十分高兴。
听康熙问起胤禘说的事情,云瑶也被吓了一跳,所幸康熙并未怀疑云瑶知情,说起这个只是不想让云瑶知道了吴禄反对茉雅琦他们远嫁蒙古的事情而对吴禄心生芥蒂,算得上是十分有心了。
云瑶虽感动于康熙的用心,但心里还是有些担心,就欲说还休的看着康熙。
康熙却是领会了云瑶的想法,知道云瑶心里对图海的提议动了心,心中暗叹了一口气,面上却没表现什么,只是让云瑶安心,道:“瑜儿放心,吴禄的提议朕会考虑的,就算吴禄的提议不成,朕也不会让茉雅琦和乌希哈远嫁蒙古,毕竟此事是朕先提出来的,朕自然不会出尔反尔,让两个女儿受苦的”
听了康熙郑重其事的保证,云瑶才真的彻底放下了心,感激的看着康熙道:“皇上,是臣妾让您为难了”
康熙自然不会让云瑶继续忧心,道:“没什么,朕也是茉雅琦和乌希哈的皇阿玛”
等康熙看着云瑶神态疲累,就没有继续打扰的意思,等看着云瑶睡下,吩咐坤宁宫的人好生伺候皇后,才悄然退下。
等康熙回到乾清宫,康熙才捏了捏眉间,叹了一口气,让人把吴禄找过来。
吴禄刚把太子前脚送走,后脚就听说了云瑶晕倒的消息,很是吓了一跳,不过事情没过多久,又听说云瑶有了身孕,才终于松了口气,继而欣喜自己的谋算成功的几率大了不少。
正在这个时候,得到宫中传唤的消息,吴禄心中思考康熙叫他过去的意思,一边也跟着来到了宫中。
到了康熙面前,吴禄连忙请安道:“奴才叩见皇上,皇上万福金安”
康熙也没多礼,连忙叫起,让人赐了坐。吴禄推拒了两次才恭恭敬敬的坐下。
等吴禄落座,康熙才开口道:“吴禄,朕从太子口中知道了你的想法,你真的觉得这样对皇后太子有好处吗”
这话一出,吴禄就被吓得赶紧跪在请罪道:“是奴才逾越,还请皇上治罪”
康熙挥了挥手,让吴禄起来,还道:“没什么,朕知道你疼爱皇后,可你应该明白,你的想法,若是真的付诸实际,云瑶势必会让蒙古心生不满,这对胤禘他们一点好处都没有。”
吴禄见康熙真的没有怪罪,心里也松了口气,不过听到的话,脸上也露出苦笑,道:“皇上,您也知道,说句大不敬的话,奴才疼了娘娘这么多年,娘娘本身十分聪慧,从不让奴才为难,如今娘娘有了难处,奴才不能置之不理,相信皇上您也能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奴才也是您的臣子,必须要顾念大局,奴才只能想出这样一个折中的法子。”
吴禄心里明白,皇上对自家女儿的情分真的算是十分不错了,吴禄虽不明白为何自家女儿在公主出嫁的事情上不相信皇上,反而让自己想办法,但对于自家女儿的恳请,吴禄自然不会置之不理。所以吴禄也明明白白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康熙闻言也是愣住了,显然没想到吴禄根本没有考虑这么多,只是因为顾念云瑶这个女儿。但康熙也相信吴禄是真的这么想的,因为就是自己,也因为见到云瑶为此而伤神,而冲动的想要不顾一切的把两个女儿留在京城。
并非是康熙对女儿一点也不看重,只是在康熙看来,女儿嫁到蒙古并非什么不可接受的事情,毕竟他的姐妹姑姑等嫁到蒙古的并不少,也能帮朝廷做下了不少努力,在蒙古那里过得也不差,毕竟是公主之尊,在康熙眼里这可谓是一举两得。
就是先前在云瑶面前提起不让女儿远嫁蒙古,也是出于朝政上的考虑,想要借着不嫁公主的事情打压一番蒙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