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2 / 2)
但是乾清宫宫里的太监宫女和太医大臣们在皇阿玛闭上眼睛后都开始放声大哭。
那时他才反应过来原来皇阿玛驾崩了。八岁的他有些不知所措,即使他是即将登基的下一任的大清皇帝。但在他的眼里他只知道,皇阿玛和别人睡着没有两样。
此后他有了一个长期错误的认知,原来人死后和睡着差不多。直到康熙二年,他的生母孝康章太后去世后,他才知道原来人死了和睡着还是差很多的。
其实康熙他并未被皇额娘抚养过多久,甚至在他继位后,因为要应对太皇太后的教导,很少有时间抽空去看望皇额娘。
不过到底是母子天性,他终究没有疏远皇额娘,只是没想到子欲养而亲不待,她的皇额娘也离开了他。
因为皇额娘没有等到他见最后一面,他看到皇额娘的第一眼就知道,他的额娘已经去世了,因为在他闭上眼已经不能感受到皇额娘的存在。
但当初他并没有感觉到皇阿玛的离去,康熙不知道为什么如此。后来康熙听说民间传说皇阿玛是假死出家去了,这时他有了一个荒谬的猜测,他的皇阿玛没死。
为此他曾在太皇太后那里旁敲侧击,问询当初皇阿玛是否出家的事,但太皇太后一听他提起先帝出家的事,就变得极为恼火,并且不准他再问及此事。那是他第一次看到皇祖母大发脾气的样子,而之后皇祖母就让他回去读书。
再后来他的乾清宫又被清理了一大批人,又进来了一大批人。新进来的人战战兢兢,不敢和他这个皇帝多说一句话。即使他问及一些事,那些人也不敢回答。甚至连他书房里有关于佛经的书籍都被太皇太后收走了。
康熙知道自己触犯了太皇太后的禁忌,她无数次教导自己不要和他的皇阿玛学。这次他问到关于皇阿玛的事,怎么不会触及到皇祖母那根敏感的弦儿呢
苏嘛喇在皇祖母处置了乾清宫的宫人之后,又来劝导安慰他,说让他体谅皇祖母的心情,最后又委婉的劝告他让他不要学他皇父。
康熙知道苏嘛喇来此是为了缓和他们祖孙之间的关系。不让他和他的皇父一样疏远太皇太后,即使是他叫苏嘛喇为额涅蒙古语:母亲的意思,这也不代表苏嘛喇会向着他。苏嘛喇将一辈子的忠诚都献给了皇祖母,他之于苏嘛喇只是主子的孙子的关系。
不过自此之后,康熙对着自己最敬爱的长辈表面上一如既往的敬爱,实际上在他的心里对着皇祖母和苏嘛喇只剩下了敬。
不过康熙虽然没有再次提到皇阿玛,但在暗地里,他一直在培养只属于自己的人手来追查关于他的皇阿玛的事,以方便躲过皇祖母的探查。
后来她想办法找到了被太皇太后驱逐的慧真大师,因为就是他为自己的皇阿玛剃度出家的,他想找到他了解皇阿玛是否真的已经去世。
不过他找到慧真和尚之后,还是失望了,慧真说他的皇阿玛已经去世了,并没有剃度出家。
他有些不相信,就问慧真和尚为什么他感觉到自己的皇阿玛仍然活着
慧真告诉他,先皇服用的阴阳散,十分神奇,服用者死时如睡着一般。
康熙这才知道这么多年的执念,竟然是一场空,随后他失魂落魄的回宫。
不过他仍将慧真和尚安置在潭拓寺,毕竟他是在皇阿玛生前与他交谈众多的一个人。他可以从慧真和尚者了解自己的皇阿玛生前的事。
后来渐渐地他从慧真大师这了解了很多,在慧真和尚的描述里,他的皇阿玛天资聪慧,是一个少年英主,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自有他的目的所在。他在政事上得心应手,如果没有去世,也应当是一代雄主。
康熙不知道不同的人为何对他的皇阿玛评价如此极端,他的皇祖母反而认为皇阿玛顽劣任性,恣意妄为,堪称不孝。
当康熙问及既然你认为他是少年英主,为何他执意为皇阿玛剃度出家,慧真当时的表情变得有些伤心。
他说他粗通阴阳术数,他的皇阿玛若是不出家避祸,将来就会英年早逝。
不过当年他的师父威胁他要烧死他,先皇仁爱,不忍他众叛亲离,就同意不再出家,还保护他没被太皇太后迁怒。
第三十一章 康熙改变求收藏
从那日起,康熙就开始暗中搜集有关于先皇的的事。暗暗期待着皇父的过去有着怎样的精彩。康熙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人来说,他身边没有成年的男性长辈作为榜样,而印象中的皇阿玛偏偏在太皇太后口中不是一个好的形象。
多年来康熙心中甚至有一股自卑感,他幼年的生活因为天花的原因而不得不出宫避痘,后来染上天花又再次出宫治病,即使是贵为皇子,仍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在急需家族男性作为榜样的时候,偏偏赶上顺治帝与太皇太后长达多年的争吵,后来顺治去世,太皇太后又在康熙心中大肆抹黑顺治的形象。
在女人教导下的帝王多是两种,一种是十分懦弱,一种是极为刚强冷酷。而以前的康熙若是没有了解到关于他的皇父的事,恐怕就会成长为后者。
不过康熙作为一个帝王来说他是合格的,即使没有男性长辈的教导,他依然成长为一个有为的帝王。
偏偏这时他从其他人的口中了解到了一个新的皇阿玛的形象,他对待下属仁爱宽和,对待敌人严厉狠辣。处理朝堂上的政事也游刃有余,只有在处理后宫的问题上有些糊涂,可他作为一个儿子不能将额娘作为敌人对待,偏偏又是他的皇额娘将他的后宫完全控制。
康熙在心中为自己的皇父勾勒出这样的美好形象,不管顺治帝究竟是不是这样,但康熙看到的就是这样高大的父亲形象。
不得不说即使是顺治的往事,康熙也极为感兴趣,也许是多年不可得的父亲形象让康熙的濡慕有了宣泄口。在康熙看来同样是幼年登基,他的皇阿玛除了因为后宫的事栽了跟头外,其他的都是他学习的榜样。
若是云瑶知道了恐怕就会发现现在的康熙帝与他认知中的那个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