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 > 分节阅读 132

分节阅读 13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校长,经常开会讲话,总是有点儿水平。虽然是第一次接受记者采访,心里倒也不慌。

心里组织了一下思路,就侃侃而谈。

“我们三道河中学,在历史上就是安东省最为著名的书院,现在也是绿江市的名校,去年的高考升学率,就达到了惊人的14。今年预计至少在15以上,升学人数达到90人”。

把三道河中学吹嘘了一顿之后,曾校长把话题拉到了技术学校上。

“尽管我们有着出色的升学率,但是,仍然有绝大多数考生要落榜,回到农村去”。

“这部分学生,有了较好的文化基础,其实也具有人才的潜质。如果不能充分的挖掘他们的潜质,利用他们的文化特长,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由于他们有文化,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农村又急需各种实用人才,所以”。

这些话,曾校长说起来,倒是不用打草稿,说起来一套一套的。

虽然有套话之嫌,但也确实有道理,有了袁玉生这个实际例子,就更是怎么说怎么有理。

接下来李记者的注意力,自然都集中在了袁玉生的身上,林驹这个主角,倒是显得无足轻重了。

酒自然都是要喝的,不过人们大多把精力集中在了曾校长身上,倒是让林驹逃过了不少酒。

曾校长本来就得意,许委员和李记者又一个劲儿地恭维他,就更加愿意显摆。

那个李记者,是个八面玲珑之人,出于礼貌,有时候还要恭维林驹两句。

只是她不知道林驹的底细,又见林驹年纪小,总是把林驹叫做小朋友,让林驹有些郁闷。

酒终于喝完了,李记者和许委员要到袁玉生家里去实地采访,袁玉生和老姨夫自然邀请曾校长和林驹到家里去。

或许是喝多了,或许是没显摆够,曾校长还要跟回去。

只是在林驹的坚决坚持下,才没有回去。两人坐上过路的客车,奔福运县城去了。

上了车,曾校长还有些不甘心。

“林驹,我正要给他们再介绍一下详细情况呢,你怎么非要拉着我走呢”

“曾校长,人家本来不是来采访咱们,今天碰上了,咱们露个脸儿,也就行了。这就叫适可而止”。

“为什么要适可而止我觉得还是把话说透为好”。

“咱们该说的,已经说了。还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岂不是显得咱们主动巴结人家咱们是什么人他们的恩人啊,应该保持自己的神秘感”。

“再说了,孤家子是阳海市的,咱们是绿江市的。他们的市报,咱们绿江也看不着,你说的再多,也没有多大用处啊。你有话,将来留给绿江日报和安东日报说,岂不是更好”

“对啊,林驹,你怎么不早说”

废话,在那个场合,我怎么说

第260章 暑假的日子

第二天,林驹和曾校长就到了康禾县的落台乡。

这里是家具班学员江秋林的家。

江秋林就是第一期家具班的班长。

他是个退伍兵,家里条件还可以,自己有能力置办工具。不属于学员扶持的典型。

但是,为了更加有说服力,林驹还是带着曾校长到这里来了。

象江秋林这样的普通典型,如果也能创业成功,对于技术学校来说,其实更有普遍意义。

江秋林没有让林驹失望。

他回来之后,就很快把自己的买卖张罗起来,现在他跟自己的老婆两个人干,效益虽然没有袁玉生那样高,但也红红火火,家具也是供不应求。

两人到江秋林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没有车再往回走,就在这里住了一晚。

第二天,江秋林领着两人到了邻乡的高望山家里。

高望山是第一期摄影班的学员,也是典型计划的扶持对象之一。过年送钱的时候,是丛丽和陈辅材来的。

高望山的照相生意,因为是这里独一家,生意十分火爆,从过年之后开始干,到现在已经赚了将近一千块钱。

一千块钱,对于林驹来说,不是个大数。但是,对这样一个乡下地区来说,绝对是高收入了。

两人往回走的时候,又到了另一个照相学员家里,生意也很不错。见两人来了,自然是热情接待。

因为果树的回报期要长一些,大棚蔬菜还不是季节,曾校长家里事儿也多,两人没有再到别处去,就返回三道河。

在车上,曾校长沉默了许久,也不说话。还是林驹打破了沉默。

“曾校长,走了这一圈儿,有什么感受这回有信心了吧”

“林老师,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我在反思自己”。

不至于吧难道有了什么新的体会

“我觉得,你做这件事情很有意义。或者说,技术学校的事情,很有意义。甚至比高考更有意义”。

“考出去的那些学生,走了就走了,去给城里人卖力了。他们家乡的父老乡亲,又有几个能借着他们光的”

“曾校长,你说的倒也有些道理。不过终究有人要走出去的,否则一辈子窝在农村里,对他们也不公平。在短时间内,别指望借他们什么光。他们将来即使留在城市,想在城市站住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些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在前世被一些人称为凤凰男,意思是山沟里飞出来凤凰。

“山沟里飞出来的凤凰”,本来是夸奖他们有出息的话。

但是,在一些人的语境里,反倒成了贬义,被视为有农村家人拖累的人。

即使他们最后娶了城里的女人为妻,女方或者她的家庭,也时常担心男方的家庭拖累他们。

“是啊,反倒是这些学员,留在了农村,不仅给自己谋到了一条活路,还能改变家里的贫穷面貌。你看那个袁玉生,家里原来穷的不得了,现在就彻底翻身了。我跟你说,这比考上大学都管用”。

“袁玉生要是上了大学,他自己算是跳出农门了,但是,他能这样帮助他家里吗不能啊”。

“我当年上师范学院的时候,其实也是这样。即使我毕业了,家里也没借着我什么光。还是最近这十来年,我家里条件好起来了,才能帮助一下家里面”。

“林老师,我知道你是好心,想叫我再往上升一升。说实话,有的时候,我也想这样。但是,往上升了,又有什么意思呢”

“我都五十多了,还能干几年以前憋着一口气,现在三道河中学已经在县里有了地位,我还要那些虚名干什么呢”

“当然,三道河中学该办好,还要办好。不过,今后我会把一部分精力放在技术学校上”。

“你就要上大学去了,你姐姐毕竟还要差上一些。技术学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当然,你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只要我在三道河中学当一天校长,你该挣你的钱,就挣你的钱”。

“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一定要好好教那些学员。让他们把技术学到手,别糊弄他们”。

“至于你说的什么市长来,厅长来,记者来的事儿,我也不去张罗,咱就老老实实地办学,让学员交了钱,学有所成就行,对得起咱们的良心就行”。

“你还年轻,今后的路还很长。有的时候,太出名了,不一定是好事儿”。

林驹没想到,曾校长走了一圈儿,竟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不过,他没法反驳曾校长的观点。

相反,他觉得曾校长的话,很有道理。不知不觉中,就被曾校长给说服了。

曾校长说的似乎很真诚,但这是他的真心话吗

他这个弯子,转的似乎太快了一点儿。

放暑假了,林驰领着家里人出去旅游了,林驹则留在技术学校看摊儿。

说是看摊儿,倒也没有多少事情。日常的事情,他基本上都交给赵平管理。

赵平现在已经干的挺不错,能够担当起维持技术学校日常运转的责任。

因为要补课,罗雅放假的时间要晚一些。罗浩下学期要上十年级,明年就要高考,放假更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