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2(1 / 2)
排名第七的则是这一大碗的开洋葱油拌面,你可别觉得这一碗看着很简单,其实制作方法可讲究了。
它首先将葱白切成寸段,放温油锅中炸制,用这种方法熬制好的葱油色泽深红带黄、葱香浓郁,闻到之后,就会增加你的食欲了。然后将葱油配上已经用素油炒、酒糖浸过的开洋,即成开洋葱油。开洋,你们知道吧就是这种腌制晒干后的虾仁干。
接着,将面条煮熟,沥去汤汁,拌上开洋葱油,就成开洋葱油拌面了。这种面条不管是看起来色泽鲜艳,还是吃起来也是润滑爽口,虾味鲜香,葱香扑鼻,营养丰富,可是十分受人欢迎的哦
排名第八的就是这个包子了,它叫素菜包,是我们现在所在的这家店的最出名的特色小吃,我们整个魔都的素菜包就属这家店的最出名了。
这家店已经有70多年历史了,它是融京、苏、扬帮风味于一体的,又有我们魔都本地风味的素菜馆。这家店的素什锦、炒冬菇、罗汉斋、口蘑锅巴汤、炒蟹粉、面筋面等菜肴在我们魔都颇负盛名,尤其是他们制作的素菜包更是名闻遐迩,十分受人欢迎。
你们看,我右边那个墙上挂着的图片就是素菜包。它是用精白面粉作皮,馅心则是用青菜、面筋、冬菇、冬笋、五香豆腐干剁碎后配以香油、糖等调味品制成。将包好的素菜包,上笼蒸蒸熟之后,皮白松软,馅心则绿中生翠,看着就鲜艳悦目,一开笼更是满室生香,食之味美爽口,多吃不腻,百吃不厌。
排名第九的是这一盘馒头,它叫油氽馒头,做法则是博采众家之长:馒头皮的制法取于南翔小笼馒头,用不发酵的精细粉擀成,馅心取法于淮扬细点的汤包,将肉馅加骨头汤打匀,调以葱、姜、蒜等制成的佐料。
氽炸时又采用近似氽炸酥饼的技巧,经过这样精心加工制作出来的馒头,形状小巧玲珑,皮呈金黄,色泽美观,入口松脆,肉馅鲜嫩,一咬汤汁四溢,肥而不腻。吃后齿颊流香,满口生津,若趁热食用,更会余味无穷。留香
排名第十的风味小吃则是擂沙圆了,相传在清末时期,魔都三牌楼一带有一姓雷的老太太,她为了使汤团便于存放和携带,首创了在煮熟的汤团表面滚白粉的办法,后人为了纪念她,就把这种汤团取名擂沙圆。到现在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
擂沙圆是将大红袍赤豆煮熟后磨成沙,晒干后就成了紫红色的粉。然后,把包有鲜肉或豆沙、芝麻等各式馅心的糯米汤团煮熟,沥干水分,滚上一层豆沙粉。这种汤团,有色有香、热吃有浓郁的赤豆香味,而且软糯爽口,携带方便,可是一直深受来我们魔都游客的欢迎哦。”
钟可馨慢慢的对他们3人介绍着每一盘每一种不同的小吃,途中也不时的夹起每一种小吃品尝一下。
随后,几人就一边吃着,一边又赞叹不已,也纷纷说着自己尝到这些美味小吃之后的感悟和体会。等他们吃完之后,就离开这家春风松月楼了。
第二百零五章 护城神是秦霍陈
“我们魔都城隍庙历史悠久,老城隍庙里供奉着三尊菩萨,即护城神秦裕伯、霍光、陈化成。后来,有人为他们三位写了一首诗明祖封隍裕伯神,霍光东汉镇乾坤。业章血战击鹰舰,三主和谐保沪申。,现在还一直挂在城隍庙里面。”
钟可馨和赵莉颖、李知安以及王军从春风松月楼出来之后,就带着他们朝城隍庙走去,一边走也一边为他们介绍这城隍庙的过往种种事迹。
魔都城隍庙位于方浜中路,东至安仁街,北通福佑路,西至旧校场路,可谓名扬天下,与豫园毗邻,又称老城隍庙,是魔都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观之一。
城隍庙以前叫霍光行祠,供奉汉大将军博陆侯霍光。明永乐年间,由张守约居士改建成了城隍庙。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有扩建。民国时期,这家城隍庙遭遇了好多次大火。1926年又重建了大殿。在抗zhan时期,我们国家的商人在租界内又建了一座新城隍庙,于是这座城隍庙便被称为老城隍庙了。
1949年解fang以后,当地人又几次对城隍庙的各殿进行修缮清理,撤除了一些杂乱神像,恢复了正规道观面貌。1966年的时候,城隍庙所有殿宇被改为他用。一直到1995年,魔都人才又重新开始修缮,并将重建好的城隍庙正式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
现在的魔都城隍庙,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九个殿堂,总面积约二千余平方米。所有殿堂建筑都是那种南方大式建筑,红墙泥瓦。
城隍庙正门为四柱三门,飞檐牌楼上塑有福禄寿三仙,门旁有石狮一对。大殿翠瓦朱檐,峥嵘璀璨,香火极盛。城隍在道教中的意思是指城市的保护神,钟可馨又告诉他们3人,老城隍庙在魔都的地位可以是非常高的,对魔都人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明嘉靖十四年,也就是1535年,信徒共同捐助扩建城隍庙山门,完工之日,恰逢新知县到任,请其题字,冯彬题保障海隅,此时永嘉神童正在魔都,百姓即请神童将此四字书于城隍庙山门之上,并置石狮两只、旗杆一对。明万历三十年,也就是1602年,知县刘一爌等又扩建庙宇,并有石碑为记,钟可馨指着面前的石碑和照壁对他们说,这一块就是重建庙宇之后的石碑,以及庙门牌楼对面新建的照壁。
原先的大殿前是仪门,门上高悬一个大算盘,上刻八个大字人有千算,天只一算,意思是劝导人们不要光为自己算盘。仪门两旁刻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为善不昌,祖宗有余殃,殃尽必昌;下联是:作恶不灭,祖宗有余德,德尽必灭。
这座楼建成之时,知县刘一爌得意洋洋,不知天是怎么算的,这样一座新颖别致、雕刻精美的仪门,仅仅四年就付之一炬。万历三十四年知县刘一爌也换成了李继周,1606年由李继周等募捐来重修仪门。但是也给魔都人留下了一句口头禅人算不如天算。
现在的仪门整修一新,右边檐下匾额为善必昌,左边檐下匾额为恶必亡,中间檐下高悬着一把巨大的算盘,上面刻着四字:不由人算。这几个字很有意思,再能算计的人,你能算到并决定一切吗红楼梦中的凤姐,机关算尽太聪明,到头来反误了卿卿性命
上下联也换成了:阳世之间,积善作恶皆有你;阴曹地府,古往今来放过谁。
正门处放着一张魔都城隍庙的平面图,城隍庙山门檐上站立着顶盔贯甲,手持兵器的军士。外面写着保障海隅的大匾额里面才是那块写着魔都城隍庙的绿色竖匾。
进入山门是一个小天井,前方是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带栅栏的仪门,飞檐翘角,白墙黑瓦红柱,雕刻图案用金箔贴金,金碧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