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最强退伍兵 > 分节阅读 210

分节阅读 21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张梁还是第一次知道周文涛也有开发资质。

“陈哥,我是有开发资质不假,可是我哪有实力开发

光你和梁子哥的这两个工地我就吃撑了。”周文涛很心动,可是也很理智。

没有因为张梁和陈哥描绘的美好前景就盲目出手。

“你们不要我可要出手拿下来了”见陈哥和周文涛都不愿意出手拿地,张梁只好自己出手。

“你拿地你还准备涉足房地产”陈哥好奇的看着张梁。

“我不搞房地产,拿下来当做工厂的土地储备,为以后扩大规模做准备

反正也没多少钱,先拿下来再说,总不能便宜别人吧”张梁耸耸肩。

张梁对朋友大方,可不是对所有人都大方。

尤其是一想到,自己可能为陌生人做嫁衣,心里总是不那么舒服。

所以,既然陈哥和周文涛暂时都没有精力开发,干脆自己先把地拿下来

等以后扩大工厂规模也行,交给周文涛或者陈哥开发商业地产也好,都是自己说了算。

“我看可以,反正你现在也不差钱,先拿下来,省的以后被动。”陈哥赞同的点点头。

正事说完,也差不多到了吃饭的时间。

陈哥来了,自然不能白跑一趟,中午张梁带着陈哥、周文涛,以及陈哥的设计师一块回家吃鸡。

第四百五十一章老丈人要走

“你真的要买下靠山的那些土地”李广振看着张梁,想要看清楚张梁是拿他开涮,还是认真的。

“当然是真的这事能开玩笑吗我这不是最近手里有点闲钱,想着提前买下来,当做工厂下一步发展的预备用地”张梁耸耸肩,轻松的说道。

“那些土地虽然贫瘠可也是耕地,就算可以置换,地价也绝对不会和你买那三百亩地一个价”李广振提醒道。

“我知道,工业用地,按照市场行情定价,我完全可以接受”

“那一片土地,虽然没有细量,可是绝对有五六百亩地,按照鸳都市的工业用地价格,一亩地给你算十五万,那可是七八千万小一个亿”李广振再次确认道。

“我知道”张梁点点头。

张梁什么都知道,还是一心想要那块土地,李广振也不再劝他,“行吧,我下午去区里开会,找领导汇报一下”

“那麻烦领导了”张梁笑着感谢道。

“一点诚意都没有”

“我想有诚意,问题是我怕领导不敢要啊”

“行了,不和你贫了,我要出去一趟,就不留你了,下午等我的消息。”李广振开始撵人。

事关工厂的未来,张梁自然不会马虎。

第二天一早就到镇政府找李广振,提买地的事。

他的工厂是苏州园林的风格,里面的建筑物也都是中式风格。

这要是后面的土地被别人买走了,建上十几栋高层。

别说是高层了,就是小高层张梁也受不了。

太被动了,给别人做嫁衣不说,后面的小区和他工厂的风格也不搭,好好的一个苏州园林式的工厂夹在高楼大厦中间,变得不伦不类。

想想都别扭。

不过这种事还真没办法控制,家具厂四周那么多土地,他不可能都买下来。

也买不起。

只能把最有可能被人拿来开发地产的土地买下来。

对于这块土地,张梁也有打算。

张梁准备拿下的这块土地,贫瘠是因为土里面含有很多风化砂,属于砂土的土质。

所以张梁准备等买下来之后,把它圈起来,里面全部种上黄杨木。

黄杨木的木质极其细腻,肉眼是看不出毛孔的,其纹理细腻,色由艳丽,有的呈蛋黄色,年久色渐深,古朴美观,硬度适中,是一种雕刻小型圆雕的最佳材料,经精雕刻细磨光之后能与象牙媲美。

黄杨木生长极为缓慢,有着千年黄杨难成材说法,正常生长的黄杨木四五十年也就十五厘米粗细。

花镜卷三介绍黄杨木说:“黄杨木树小而肌极坚细,枝丛而叶繁,四季常青,自年只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

传统的明清家具中常以制作木梳及刻印或家具构件之用。

黄杨木多做为镶嵌或雕刻的装饰材料,与硬木配合使用,与紫檀相配,形成强烈色彩对比反差,互为映衬,异常美观。

对于黄杨木长的慢这一点,张梁并不是很在意。

他种黄杨木主要是为了不让土地闲着。

又不指望那块土地能给他带来多少效益。

等以后准备开发的时候,能多少收获一些黄杨木,可以给徒弟们练手用。

现在张梁的徒弟们练手用的就是黄杨木。

黄杨木虽然是制作木雕的最佳材料,可是价格并不贵。

尤其是近年来,进口黄杨木充斥市场的情况下,黄杨木的价格更是低廉。

当然,这个低廉是相对于硬木来说的,黄杨木在传统家具中经常作为硬木家具配饰使用的木料,被严重低估。

过去,因为黄杨木难以成材,很难有大料出现,能够制作家具的黄杨木更是稀少,所以真正全部使用黄杨木制作的家具都异常珍贵。

可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开放,进口黄杨木出现在国内市场上。

直径38厘米的美国一级小叶黄杨木三万块钱一立方,美国特级小叶黄杨木也不过四万块钱。

相比几百万一吨还有价无市的小叶紫檀、海南黄花梨那简直就是白菜价。

就算是和现在新兴的非洲黑檀,非洲紫檀,非洲黄檀相比,也是有所不如。

所以张梁才会说,用黄杨木是物美价廉的雕刻材料。

离开镇政府,张梁回到家具厂。

说一千到一万,家具厂才是他的根本。

家具厂里还有很多工作等着他去做。

最近一段时间,赵智勇他们做家具手越来越熟,速度快了不少。

仅凭杨根宝一个人雕刻纹饰,根本跟不上大家的进度。

赵智勇向张梁反应,杨根宝老人经常一个人加班到十点多。

要不是人老了,精力跟不上,估计加班是时间更长。

本来雕刻家具纹饰,就是个精细的活,比较慢,现在家具厂能够独立制作家具的有二十多个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