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0(1 / 2)
些小地方还需要手工处理一下。
袁技术员已经写好了收款条。等三人看够了之后,有些不好意思的告诉他们,要把东西拿走需要先交钱。
周莉马上掏出存着学校拨付资金的卡,递给曲森后接着研究手里的桨叶。
曲森能说什么,问明白财务的位置后,颠颠儿的去交款。刷卡后收起收据,又把签收单交给邵技术员后,打印出来的东西终于到手。
晚饭是在小食堂吃的,周莉老爸请客。饭后就直接派车把三人送去了火车站。
因为距离评选开始的时间已经很紧张了,周莉订的是最近一班晚上十点五十六的火车。
又是十几个小时的颠簸后,三人终于回到了学校。完全没有休息,就一头扎进了操作间。电器厂那面已经把需要用到的三款电机寄到了。现在桨叶也已经有了,一大堆的实际测试工作还等着三人去完成呢。
随着五一一所那面把陀螺仪和配套的驱动通过密件寄到,三款无人机终于进入了组装阶段。
这时候就需要曲森大显身手了,因为三块主板,全都需要他来手工焊制。
把一堆零零碎碎的购买或者定制的电子元件集成到一块母版上,这是一个很需要耐性的精细操作。
雨燕和秦弩的主板焊制还算顺利,可夜莺的主板因为本身就是很轻薄的母板,再加上电路结构格外的紧密,曲森连着焊废了两块板子,还损失了一些电子元件。
因为时间太紧,周莉和李莹有心找赵师兄来接手,可曲森的拧劲儿犯了,死活不同意。到三楼食堂好好吃了一餐后,回宿舍闷头大睡,起来后再次回到操作间,连续工作了将近八个小时,终于一次性的焊制完成,并通过了测试。
等三款无人机的操控软件也制作完成时,时间已经到了三月末,离四月七号评选正式开始只有十来天的时间了。
三人向校领导展现了工作成果后,开始抓紧时间进行功能测试和参数微调。反复调试后雨燕率先通过测试,可夜莺的平衡性出现了问题,秦弩的高速摄像头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捕捉到的图像也有很大的问题。
虽然夜莺可以通过调整单独马达的动力,或者给局部机身配重来解决平衡问题,但必然会牺牲灵活性和影响续航时间。
重新设计主板大调整,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只能从外壳上想办法。稍微加高了一些机身,腾出空间,微调电池仓的位置,来纠正平衡。
曲森带着调整后的夜莺外壳设计图,连夜上了火车,直奔周莉老爸的单位打印新的组件。周莉和李莹则上了飞机,赶去五一一所,跟那面的工程师们,一起进一步优化秦弩的图像处理相关功能。
曲森那面比较快,主要是路上耽误的时间多了一些,回学校后完成了夜莺的重新组装,并开始测试。夜莺换上新“衣服”后,虽然比原设计高了一点七毫米,不过稳定性、静音性和续航能力都完美的实现了之前的预期。
两天后周莉和李莹带着秦弩也回来了,在五一一所工程师的帮助下,秦弩高速摄像头的快门时间和感光度被再次优化,暗光条件下拍摄的画面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
同时周莉所在的五室,还研究了一个可以自动标记可疑目标的小插件,尽管识别度还不算高,但也算是个亮眼的辅助功能。
四月四日,曲森、周莉、李莹三人,每人负责一架无人机,最后一次向一众校领导和学校各专业一堆教授们做了展示操作。转过天三人在一片鼓励声中踏上了进京的火车。
将近十一个小时的路程后,三人一人拎着一个装无人机的提箱,出了京城西站。上了来接站的车,直奔远郊的装备部某装备试验场。
装备试验场就是这次评选活动的会场。来自全军范围内三十多所院校,共计四十九个参选小组,将带着自己的“作品”在那里一决高下。
第二百章:从压力到惊喜
军内三十多所院校,共计派出了四十九个参选小组,是因为军内一堆航空方面的院校,最少都派出了大中型无人机和小型无人机两支参赛小组。
最过分的是航空工程大学,一家就出了两支中型无人机,三支小型无人机,共五支队伍。
据说能来的这我个小组,还是他们学校内部先k了一轮,胜出后选出来的。
不然只他们一家,十个小组都打不住。
而且还有更让曲森三人傻眼的消息,四十九个参选小组里,居然有三十二组的作品是小型无人机。
总装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方,考虑到这个情况,还特意将这次评选分成了,中大型无人机和小型无人机两个部分。
没办法,中大型无人机牵扯的相关技术太多了,制作成本也高。对于大多数院校来说,就算学员们有了很好的创意或思路,也没有制作的能力和条件。
可小型无人机就不同了,往最简单里说,花百十来块钱买个遥控直升机,拆了后改装一下就可以弄出个差不多的东西来。
总装和总参作为组织方都没有想到,原本是对中大型无人机的一次发展促进活动,可到最后却被小型无人机给抢了风头。
知道了自己将会有三十一个竞争对手,而且有超过一半的对手,都是来自于各大专业院校,曲森三人差点没疯了。住进招待所后马上开始闷头修改参选介绍。
之所以埋头于文案工作,是因为现在再想着提升三款无人机的性能已经明显来不及了。匆忙间去优化参数,可能还会造成更大的问题。
不如在文案介绍中再努努力,从三款无人机的功能拓展和进一步的开发应用潜力上下功夫。
三人凑到一起商量了一个来小时,把能想到可以作为补充的地方都罗列出来,然后周莉和李莹凑到一起动手修改。
曲森最烦这种码字的事儿,平时连半年总结和年终总结都懒得弄。看了一阵后觉得气闷,便自己出去透气了。
在外面溜达了一会儿,看着有几个参选选手模样的学员,拎着个大箱子从招待所里出来。估摸着几个学员拎着的箱子里是参选的无人机,曲森便凑过去想打探点情报。
曲森没参加过类似的设计类比赛,唯一的经验就是新兵时参加的那次军区大比武。留下的印象就是参赛者,不知道是不是保密条例背多了。
一个赛一个的小里小气,不到正真开比的时候,全都藏着掖着,生怕被人窃取了自己的“军事机密”。
带着这样的心思,曲森打听起来也非常小心,先打了个招呼问了些食堂怎么走,比赛场地在哪里之类的话。
感觉聊的差不多了,才开始说到正题。结果说了几句才知道,原来已经到了的参选小组,现在差不多都在东面的装备测试场,显摆自己的参选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