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咸阳事变(1 / 2)
次日,赵王元二年(公元240年)十二月十日,田秀亲自率领五千大军护送田单灵柩返回齐国安葬。
田秀临走以前,朝政被委托与楼昌、李斯、韩非、毛遂四人协同处置。
送葬队伍出城的时候,邯郸百姓夹道相送,赵王与太子、太后、王后诸位公子也亲自赶到城门口为田单送行。
队伍浩浩荡荡的出了邯郸。
秦国,咸阳。
秦王宫。
秦王政这几日的心情一直很忐忑,田秀出征匈奴,不知胜负如何,嬴政自然是盼着他落败,他若败了甚至被匈奴人生擒了,秦国的危机就都能迎刃而解。
但若他得胜而回,赵国必携大胜之余威,趁势攻秦,只怕到时秦国难以抵挡。
“唉!老天要是能让田秀死在匈奴就好了!”
秦王政盼着田秀早死的时候,内史腾脚步匆匆的从外面进来。
“报!大王,惊天喜讯,惊天喜讯啊!”
内史腾快步进来,拱手行礼嘴上说着有喜讯。
秦王政闻言,心中一喜,寡人才刚向天祈祷盼望田秀死去,莫非就应验了?
“有何喜讯,快快讲来!”
内史腾咽了口唾沫,因为来的路上太急,此刻他上气不接下气。“秉…禀告大王田…田单死了!”
“好!死的好!”
内史腾说的有些含糊不清,嬴政错将田单听成了田秀,一听是田秀死了,嬴政拍手叫好。
田秀一死赵国必定群龙无首,寡人若是趁势而动……
嬴政定了定神,威喝一声:“传令,立即部署,再夺河西!”
这次嬴政势在必得,田秀死了,秦国说什么也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收复河西。
秦国拿回河西不仅能在战略上重新占据主动,更能消灭成蟜那个眼中钉肉中刺,可谓一举两得。
然而,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却传了过来:“大王,此时只怕不宜进攻赵国。”
内史腾居然在这种时候提出反对。
秦王政很不高兴,但正在兴头上,便耐着性子说道:“爱卿,田秀死了,这简直是黑帝保佑!这种时候我们不举兵进攻赵国,简直是错过老天赐给我们的机会,我们放弃这么大好的机会,岂不是辜负了上天的一番好意?”
内史腾听了这话后,却半天没反应过来。
啥?田秀什么时候也死了?死的不是田单?
内史腾赶忙说道:“大王死的不是田秀,是田单!”
“啊!死的是田单!”
嬴政突然有那么一种强大的失落感,好像是一瞬间被人从天堂落到了地狱一般。
这强大的失落感让嬴政不禁瘫坐在了王座上。
“田秀没死…田秀没死!”
嬴政念叨了几句后,猛地一拍王座的扶手再次站了起来。
“田单若死,田秀必定要为其服丧,这也是一个对付赵国的大好机会!”
嬴政铁了心的要攻打赵国。
内史腾只好劝说他:“大王,现在进攻赵国困难很多。”
“都有什么困难?”嬴政很不高兴。
内史腾不敢把事情说的太严重,只得避重就轻:“大王,主要还是兵力,粮草这些方面不足。其次就是赵国那边正在办丧事,我们出兵攻之,在道义上不和。”
秦王政直接忽略了前半段话,只听到了后半段的道义,他冷哼道:“道义?如果讲道义的话,秦国现在还在陇东给周天子放马呢!”
内史腾哑口无言。
不久后,内史腾找到了启和王绾。
哦对了昌平君也在。
昌平君刚刚从北地回到咸阳述职,因此还没离开。
四人难得聚到了一起。
内史腾把秦王政准备对赵国开战的事情说了一遍。
几人听完以后,脸色都很不好看。
“秦国是什么情况?大王难道不知道吗?”
启表现的很忧虑,甚至还有几丝愤怒。
秦国从今年九月开始,国内就出现了严重的粮荒,官府把青壮年都争去打仗了,府库中的粮食也都被调给了军队,不闹粮荒才怪。
但秦王政听说各地闹粮荒,不但救灾,来痛斥各地官吏虚报灾情。
在秦王政看来,大秦在寡人的治理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怎么可能有人饿死?
但是依旧不断的有地方县令上报说自己这里出现严重灾荒,请求朝廷调粮食赈灾。
十月的时候然后秦王政被这些请求救灾的奏疏搅得不胜其烦,直接下令斩首了两个尚书最多的县令。
可是即便如此,各地的灾情报告依旧雪花般的送到咸阳。
秦王政终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了,他派了几批官吏到地方去视察,这才知道,目前整个关中、陇东、陇西、汉中、蜀地所有地方都在闹饥荒。
许多地方已经开始饿死人了,地方官府对此束手无策,只能请中央发粮赈灾。
嬴政也想赈灾,可库中没有粮食,他只能对各地发生的饥荒充耳不闻,假装没这回事。
即便是他派出去的那些人回复灾情严重,嬴政也只是说了一句:知道了。
启也曾经作为使者替嬴政到各地区访查灾情,他亲眼看到了各地的灾情,亲眼看到了那些因为饥饿而被饿死的百姓。
许多地方的百姓一村一城的死去,这些死去之人的尸体都被堆成了小山。
那场面,启回想起来至今心有余悸。
可是秦王呢?他居然不顾及百姓死活,还要跟赵国开战!
启越想越愤怒,气急之下一拳砸在了面前的石桌上。
他的指节已经渗出了丝丝血迹,可比起手上的伤痛,他的心更痛。
其余人见了,心里也都不是滋味。
他们何尝不知道秦国现在的样子?
但他们又能做什么呢?
秦王政刚愎自用,压根就不听他们这些人劝。
昌平君长叹道:“我镇守的北地仅临上郡,从秋天开始,我那就闹了灾荒,不少百姓举家脱离秦国去了成蟜那里。”
“你以为只有你那里这样?”王绾一听,也把自己所见所闻都说了出来:“关中各地也有许多百姓外逃,有往韩国跑的,有往楚国跑的,整个关中快要大乱了。”
“什么!”昌平君相当吃惊:“我那北地郡属于边境,老百姓叛逃难以抑制,可关中可是在秦王脚下,他们怎么敢跑?他们就不怕秦法?”
秦法是连坐制,一人逃亡,全家遭殃,就连邻居都要受到株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