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开局不当舔狗,反手重启华流巅峰 > 第1113章 《中环西路的日子》(二)

第1113章 《中环西路的日子》(二)(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原曲《北京东路的日子》,是一首以单曲形式在2010年发行的校园民谣。

而这个时代早已经不是那种拿着一把吉他,就能唱遍一条街的时代。

但这首《北京东路的日子》,即使是在校园民谣潮退的时代,依旧能成为后来众多毕业生的“毕业神曲”。

就是因为歌曲真实的记录校园生活,引发了毕业生们的情感共鸣。

舞台上。

当四人的合唱结束后,轻柔悦耳的音乐伴奏声响起。

同时响起的,还有每个人在主歌的独唱部分。

“当某天,你若听见,

有人在说,那些奇怪的语言”

“当某天,你若看见,

琴房走廊泛黄的声乐本。”

“当某天,再唱着,

这首歌会是在哪一个角落。”

“当某天,在踏进,

这校园会是哪片落叶,

掉进回忆的流年。”

歌曲的预副歌部分,台上的4个女孩正好是每个人演唱一段。

而且歌词里出现的场景,也是南传校园里音乐学院学生日常所能见到的场景。

预副歌后,接下来又是4人一起合唱的真正副歌部分。

“表示从琴房到礼堂的距离,

原来只有四年。

表示门卫叔叔食堂阿姨,

很有夫妻脸。

各种转调琶音都搞不懂,

还有新乐曲。

各种熬夜编的琴谱手稿,

能卖几块几毛钱。

我们套上戏服强装老练,

录音棚刻录虚浮的体面。

悲伤一发,寂寞唏嘘,痛的初体验。

毕业和成年的字眼,格外扣人心弦。

各种莫名的感受,只说句...嘻嘻一些...”

这些真实的元素,让台下的听众瞬间代入自己大学四年在校园里的回忆。

尤其是毕业季里永恒的离别与成长主题,更是触动了他们对于自己青春的情结。

原曲《北京东路的日子》在创作与传播都有着很强的“非商业化”底色,因为这首歌本身就是高中生汪源为纪念毕业而自发创作的“生日礼物”。

甚至这么多人一起演唱的录制过程,都是仅仅只用了一天时间。

要知道这些演唱者可全都只是普通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受到过专业的训练。

在广为流传的初版里,你可以很容易的听出歌曲有跑调的痕迹。

这种歌曲的纯粹性打破了网友对传统校园歌曲的刻板印象,展现出未经修饰的青春本来的真实面貌。

在这个早已经都是资本大行其道的内娱里,像《北京东路的日子》这种“未经雕琢”的校园民谣,受到了网友们的一致喜爱。

如此像是儿戏般的简陋歌曲,完全属于是当时内娱校园音乐的一股清流,让人仿佛回到了上世纪那个校园民谣最为盛行的90年代。

可以说歌曲完全弱化了商业上的植入,只留下了青春记录的意境。

所以当时网络上才会出现了那么多的自来水,高喊着“爷青回”自发的为其进行宣传,推动了歌曲从校园记忆升华成一个社会情绪的符号。

然后歌曲也证明了一点,当内容足够真诚且能精准捕捉集体情绪时,即便没有流量加持,也能跨越时空成为现象级的歌曲。

也算是给当年浮躁的内娱音乐,狠狠的扇了一巴掌。

可惜内娱就跟小富婆一样的叛逆,主打的就是一个我行我素、知错不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