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0(1 / 2)
求,让张夫人拿出了小张氏亲娘的身契还给了她,又做主给了小张氏亲娘五百两的银子,让小张氏带走了她。
小张氏的亲娘夏氏很会做胭脂水粉,小张氏出嫁之前开的那个脂粉铺子里面卖的货品就是夏氏自己亲手做出来的。小张氏嫁入荣国府这些年,靠着荣国府这棵大树,那个原本不起眼的小脂粉铺子,如今也成了京城中首屈一指的脂粉铺子了,铺面也从原来的小巷搬到了繁华地段,生意比之从前那是不可同日而语。
小张氏用自己赚来的银子在离脂粉铺子不远的地方买下了一个三进的院子,就把夏氏安置在那个三进院子里住。
小张氏如此的决绝,让贾代善也着实吃了一惊,把贾赦和贾琏都叫过去敲打了一番,叮嘱他们一定要对小张氏更好一些,千万不能让她对荣国府也寒了心。
贾赦倒是还好,对小张氏谈不上有多喜欢,但是也不讨厌,对小张氏这些年的付出还是看在了眼里的,也很满意她的这个未来的荣国府的女主人。听了自家父亲的话之后,贾赦也觉得张家太过阴险了,难免就会对遭受如此不公的妻子有了几分怜惜之情,对小张氏也更宽容了几分。
贾琏倒是对小张氏非常的同情。小张氏对他是真的发自内心的的疼爱,并不是一味的纵容他,他真若是哪里做的不对了,小张氏也会很直接的跟他提出来,还会苦口婆心的跟他讲他错在哪里,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对小张氏这个继母,贾琏的感情甚至早已超越了对生母的了。当年他还太小,也不记什么事儿,从出生就被抱到了贾代善身边去养着,跟他生母相处的时间并不长,说实在的真的没有那么深的感情,甚至于他如今对生母的印象都很模糊了。有时候贾琏也会觉得自己喜欢继母更甚生母有些对不起九泉之下的生母,但是人的感情是日积月累的加深的,他跟生母在一起的时间本就不长,再加上小张氏对他始终如一的嘘寒问暖,不知不觉的贾琏的心就偏向了小张氏了。
知道了自己的亲外祖母对小张氏做下的事儿,贾琏觉得十分的不可思议他不能相信,那个对待他时都是慈祥又温柔的妇人怎们会有这么狠毒的心肠小张氏没有对不起任何人,反倒是荣国府和张家为了各自的利益让小张氏在张氏热孝之间嫁入了荣国府,还为张氏守了一年的孝。这样的委屈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忍受的,可是小张氏并没有怨恨任何人,而是很用心的在为荣国府付出。
人心都是肉长的,贾琏不能原谅他的外祖母对小张氏的伤害,更不能容忍张家上下对小张氏的算计和利用。从那以后,贾琏跟张家疏远了很多,只在逢年过节才会登门,借口就是功课太多没有时间。而对小张氏却是更加的孝顺了,以致他后来娶妻也必要找个小张氏满意,跟小张氏能相处融洽的来。
贾素素回到了自己住着的客院之后,见了自己的一对儿女就忍不住抱着他们痛哭。她的心中是真的很难过,同样都是贾代善的女儿,为什么一个如九天神女一般高贵,一个却是低贱如烂泥。为何贾敏就能得到贾代善的宠爱和维护能够嫁给林如海那样好的男人能够被皇上和皇后所看重甚至封了贵郡主能够被世人所崇拜敬仰荣国府里甚至连贾敏出嫁前在荣国府住的院子也给她留着,只为她回娘家了有个地方歇脚而她呢她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比不过贾敏老天爷为何如此不公
第四百四十七章 设局
尽管贾素素心中又再多的不甘,她也没有那个勇气真的去跟贾敏硬杠,甚至她的儿女为了她打不平而出口辱骂贾敏,她都要严厉的训斥他们,害怕隔墙有耳,被人传到了贾代善的耳朵里去。要知道这院子里伺候的下人可都是荣国府的人,大户人家里面的奴才最是会跟红顶白,她贾素素如今可是没有那个本钱让这些奴才们跟她一条心。
贾敏的那些话,让她总算是认清了自己与贾敏之间的差距,那是一条她永远也跨越不了的鸿沟。也想起了年少时如荣国府这等高门大户是有多么的道貌岸然,表面上慈悲为怀,背地里根本就是一群嚣张跋扈,自私无情之人,如她母子三人这般的人,他们是根本就看不上的,没有落井下石的踩上一脚就已经很不错了
贾素素以为自己“忍辱负重”,就能够得到贾代善的一丝怜爱,说不定就开口把他们母子给留在荣国府了。而实际上,贾代善也的确是有些心疼这个大女儿的,对她如今的境况也是很担心,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也不忍心看着他们母子三人吃苦。所以贾代善原本就跟贾赦商量好了,让贾素素母子三人留在京城,今后就住在荣国府了,安排贾素素的儿子去贾氏的族学里面读书,将来考取功名也好或是自己做些小生意,背靠着荣国府也能便利一些。至于贾素素的女儿,过两年到了议亲的年纪之后,就让小张氏带着出去见见人,给她找一个老实本分的人家,陪给一副嫁妆也就打发了。
这些对于贾代善或是贾赦都是极其容易的小事,所以他们也都没有放在心上,只等着贾代善六十大寿过了之后,就让小张氏跟贾素素提一提,她若是愿意了,就继续住在客院之中,若是不同意也无妨,给她一些银两,派些人护送她们母子三人回老家便是。贾代善是知道贾素素他们在汉阳那边还有一些家产在的,就想当然的以为他们母子三人许是不会乐意留在京城的,在他看来,贾素素如今跟她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差距太大了,而且以他们的身份在高门大户之间走动,难免会被人看低而遭人白眼。这样子在京城待久了会让他们移了性情的,回到汉阳老家过着平淡安逸的生活,对他们母子三人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儿了。
可是事情就是这么的巧,往往会事与愿违,也许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了的。
贾素素母子三人正抱在一起抱怨老天的不公,贬低辱骂贾敏的时候,荣国府的新管家欧强刚好奉了贾代善的命来找贾素素,就这么好巧不巧的被欧强听了个正着。
欧强的亲妹妹曾经是贾敏身边的心腹大丫鬟冬梅,为了救贾敏而死了,贾敏对冬梅的感情很深,一直都觉得欠了他们一家良多,于是就对他们一家十分的照顾,无形的也让欧家人对贾敏更加亲近了几分。欧家人都是忠厚之人,对于冬梅的死虽也伤心,但毕竟是为了主子丧命的,在他们看来也算是死的其所,反而是对于贾敏的诸多照顾,让他们一家人都觉得愧对贾敏。贾素素母子三人这样明目张胆的在荣国府的客院之中辱骂贾敏,欧强就顿时觉得不能忍。
他也没有就这样跑过去与贾素素争吵辩驳,而是交代了门外站着伺候的一个小丫鬟,等这母子三人哭完了之后,再告知贾素素贾代善要她去书房见他的事情。自己则是找了他的心腹来,给贾素素设了一个局。
贾素素平静了心情之后,让人打了水过来,重新洗漱了一番,然后就听到了那个小丫鬟的传话。贾素素心下一突,想不透贾代善为何此时见他,难道是贾敏到贾代善那里去告状了贾素素怀着忐忑的心情,赶忙往贾代善的书房去,恐怕让贾代善等久了惹得他不高兴
贾代善的书房在前院,而贾素素住的客院跟荣国府的大宅子还隔着一条巷子,只不过这条巷子平日根本没有人,两边也皆是高高的石墙。贾素素出了客院的门,穿过小巷来到了荣国府的西角门处,刚想伸手拍门,却突然听见了隔着一道门有人在说话,话中还提到了她和贾敏。
“咱们三姑太太那是什么样的人物我听金陵过来的儒老太爷的小厮说,咱们三姑太太在江南一带很是出名呢先头她那荒地改造的法子让不少的穷人都能吃饱饭,手中有了余银,前几年她又从海外的商人手中花重金买下了棉花的种子,种出来的棉花留了自家用的一些种子,剩下的全都无偿提供给了朝廷,还安排了自家的奴才,又自掏腰包帮助百姓学会如何种棉花如今好多地方都为她立了长生牌呢,等这位百年之后说不定还会有人给她建庙呢”
“你说的这些这大铭朝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啊咱们姑太太不仅在民间的百姓当中很有威望,就连皇上和皇后都对她很是信赖和倚重呢你听说了没有,早些年那锦襄侯夫人就是因为在宫宴上说了三姑太太的坏话,皇上就逼着锦襄侯差点休妻,锦襄侯的二女儿还是蜀王妃呢,锦襄侯夫人现如今不还得在家庙里关着只怕是这辈子也别想出来了前些日子那锦襄侯的大女儿也来找死,企图在中秋宫宴上诬陷咱们三姑太太,那锦襄侯的大女儿如今可是东平郡王妃,还不是被皇上下令当场掌嘴,被东平郡王关入了家庙听说那次参与诬陷咱们三姑太太的汪家、史侯家、南安郡王府还有东平郡王府都带了重礼登门给三姑太太道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