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0(1 / 2)
让他们兄弟二人跟着贾琏一起学习。”
贾敏点了下头道:“这下倒是无形之中解了围了”
“那你如今就得开始准备二老的寿礼了”林如海提醒道。
“我打算把江大师制作那套大红点螺漆碗送给母亲,送给父亲的是我从前朝宝藏之中找出来的一部兵书。夫君觉得如何”
“再给二老一人做一套衣裳吧,就用你们祥云绸缎庄新出的妆花缎来做,我来画个花样子,你让织女们织布的时候照着我的花样子来织”
“呀这个好我怎么就没有想到了还是夫君聪明”
林如海得意的端起茶碗来,喝了两口后把茶碗递给贾敏道:“有劳夫人给为夫再添杯茶来”
“是老爷,妾身这就去给老爷添茶”贾敏也娇笑着对林如海行了一礼,接过茶碗酒转身出去了。
林如海在贾敏离开之后陷入了沉思,他总觉得有些事情渐渐失去了控制,但是一时之间却没有理出什么头绪。赵骞对燕王和林瑫出手其实就是一个一个开端,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已经完全偏离了既定的历史。林如海知道,真正的难关还没有到来,他将要面临的,才是对他最大的考验。
林瑫睡了一觉之后就精神了许多,他起床后就到林琅的松院去找他,把为林琅准备的礼物一并给林琅送了过去。林琅正在练字,看到林琅来了,很高兴的请他进来。
“瑫儿先坐会儿,等我写完了剩下的几个字再陪你说话,不多了。”
“没关系大哥只管写你的就好,我在你书房里看会儿书”林瑫走到了书架旁,从上面取下了一本游记坐在了离书架不远的塌上看了起来。
林琅抬眼看了林瑫一眼,见他自己会找事情做,三林也给他奉上了茶点,也就继续专心的写字。
一刻多钟过去了,林琅把最后一个字写完,认真看了一遍没有写错的地方,就把笔放入了笔洗中涮了涮,撇干了水份后把笔挂在了笔架上。
“瑫儿来看看我写的字”
林瑫正在聚精会神的看着那本游记,听到林琅叫他,就从书本中抬起了头。他看了林琅一眼,就把书放在一旁的小几上,起身走到了林琅的书桌前,拿起上面的一张纸来看。
“大哥的字如今看起来苍劲有力,倒是不像大哥这个年龄能写出来的”
“我整日练功,手上的力气也大,写出来的字也就更有力一些尤其是这个龙字,简直是力透纸背了”
“我也整日练功,却不如大哥的字有力。”
“那还是你练的少,你若是想快速练出力道来,不妨让人给你准备个沙袋绑在手臂上,不出三个月,定让你跟大哥的字一样有力”
“那我回头就让娘亲给我准备一个”
“其实,你在练功的时候也把四肢上都绑上沙袋,那样效果会更加的明显。我之前练功师傅就是让我这么做的”
“大哥是觉得自己受了那苦,让弟弟也要体会一下是吧”林瑫对着林琅翻了个白眼道。
“哪儿啊我那是觉得咱们这么好的方法一定要与亲兄弟一起分享”林琅笑眯眯的道。
“狡辩哼”
“大爷、二爷太太那边传饭了,让二位爷赶紧过去呢”三林在此时进来回话。
兄弟二人并肩走出了松院,一起向着汀兰院的方向而去。
汀兰院的花厅中,贾敏和林如海已经坐在那里等着他们了,林琅和林瑫兄弟进来给两人行了礼分别落座。
“今日是家宴,庆祝我们一家团圆你母亲准备了你们兄弟二人最爱吃的菜,快来尝尝吧”林如海开口道。
林瑫在东北的时候,燕王府的厨子也是从金陵带过去的,能做一手地道的江南菜色,但是那味道却怎么也无法与这一桌相比。餐桌上没有人说话,但是却不乏一些小的互动,比如一家人互相夹菜,再比如微笑着吃下家人为自己夹的菜再对家人点一下头。这种弥漫在餐桌之上的暖流,叫做亲情,是血浓与水的默契。
贾敏端起小棋给她盛的一碗鱼头汤,用汤匙舀了一匙,刚放在唇边还没有喝下去,胃里就是一阵莫名其妙的恶心。贾敏放下手中的碗,赶紧用帕子捂住了口鼻,侧头干呕了起来。
“娘亲您这是怎么了可是那里不舒服吗”林琅和都放下了手中的碗起身来到贾敏身边。
林如海让人端来了一杯清水来递给贾敏道:“敏儿觉得如何了请个大夫来看看吧我觉得也到日子了”
林瑫看看贾敏再看看林如海,见他们二人面上不仅没有担忧之色,反而还透着喜色,就十分不解的问道:“母亲是得了什么病了吗”
林琅皱眉沉思了片刻后,拍着手大笑道:“我知道,我知道娘亲这是又要生弟弟了”
“大哥怎么知道娘亲要生弟弟了”
“我当然知道啦因为娘亲生你的时候,也跟现在一样啊”
第三百零八章 升迁
慧郡主府中近日喜事连连,作为燕王世子的二爷从东北封地回来了,当日慧郡主就确认有了两个月的身孕。又过了半个多月,皇上下旨,让林如海不用上京述职,直接任命他做了两江盐运使,赐兰台寺御史大夫,林如海提前了六年坐上了从二品的官职。
人们都开始觉得皇上对林如海实在是太过宠信了,才而立之年就已经位居二品,而且还是手握实权,管着大铭最重要的税收的盐政。虽然两江盐运使也仅仅是个四品的官,但是皇上赐了林如海从二品的兰台寺御史大夫,可以无需跟江南这边的任何官员报备,可以把奏折直达天听。甄应嘉以前就是两江盐运使,却是没有皇上赐的御史的头衔。有那眼明之人,就发现了其中的深意来,更是下定决心抱紧了林如海的大腿。
这种荣宠和信懒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就连当事人林如海自己也没有想到皇上会提前那么久让他入主盐政。林如海觉得这是皇上给他的一个暗示,应该是皇上打算要对甄应嘉出手了。
林如海让人查了甄家最近的动静,得知了甄老太太身子已经枯败之势了,林如海就立刻明白皇上为何突然有次举动了。不过林如海也是有把握的,他还在京城做翰林院编修的时候就开始在江南布局了,十年的时间,他成功的砍去了项云亭这个甄应嘉的左膀,有迫使甄应嘉自断一臂失去了湖南的两座矿山,甄应嘉在金银上最大的支持者薛家,也被林如海整的大伤元气,如今全家还都在孝期不能出来行商。不过甄应嘉在江南经营了几十年,根基扎的很深,想要连根拔起是没那么容易的。
盐政是江南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税收来源,之前一直都是在甄应嘉的手中掌握着。甄应嘉之前在任的时候,每年都会让盐商以捐款修堤坝的名义把他们收入的三成送给盐政衙门,其实也就是送到了甄应嘉的手中。甄应嘉被皇上罢免了之后,新上任的盐运使根本就是甄应嘉的应声虫,明面上他是主管盐政的官员,但实际上他连盐政衙门的账本都没有见过,所有的盐商有事还是要找甄应嘉商议,自然银子也就源源不断的流入了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