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3章 人家就是心气儿有点高(1 / 2)
根本人家,自然喜欢那种,腰身壮实能干活的。
至于说孙家用不用媳妇干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陶红艳一脸得意:“小丫头能压住阵脚跟,我儿子在一起她说了算。”
“你也知道,我家就是我说了算。”
此时孙嫂子的傲娇,是东北媳妇最熟悉的表情。
在东北说话不当令的媳妇少,被家暴的媳妇更少。
虽然东北移民中,闯关东最多的就是胶东省人。
但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到了这里,只要三代以上。
曾经的大男子主义,全都变成了女人当家。
“我就希望儿媳妇说了算,能管住男人的女人,才能旺家呢。”
不得不说老孙大嫂的这种三观,实在是好婆婆的代表。
让江启鸣都佩服之至!现在小江总三个儿子。
未来的李梦娇,会是什么样的婆婆?不敢想啊!
另一个人问了一句:“她家是干嘛的呀?”
孙大哥说:“她家原先是灌区的,后来搬到城里来住了。”
“她两个姐夫都在城里上班,后来这不下岗了吗?”
在松港市这几年,下岗职工并不是一个什么突兀的话题。
因为从九七年开始,松港市的下岗之风遍地都是。
包括江启鸣的哥哥姐姐也都下岗了,对于松港市这样的小城市而言。
主要是没有那么多的岗位,安置下岗职工,所以很多人都走出去打工。
梦中的大哥大姐他们,都陆续地走出去,去了燕京。
否则的话,江启鸣也不会对那边,如此的熟悉。
“她大姐夫弄了一个小店,好像也不赚钱,张罗要出去打工呢。”
东北的民营企业规模,不足以承接下岗职工。
这就是东北人口锐减的症结所在,没有工作拿啥养家糊口?
至于说经商创业,下岗职工那么多,经商赚谁的钱?
所以东北的商业季节性强,春秋一般般,夏天第严重的淡季。
能让老板怀疑人生的那种冷清啊,但是冬天却生意兴隆!
因为入冬之后,老百姓卖粮有钱了。
这种情况是九十年代,东北工业颓废之后开始的。
原本重工业基地的东北,变成了国家的累赘!
还真有不会说话的:“唉呦!二十八岁没结婚的老姑娘?”
“还长得这么漂亮妖艳,不会有啥说道吧?”
这话实在是太恶毒了!难不成美女就应该有说道么?
实际上从下岗潮席卷东北,某个高大上的称谓。
就变成了特种职业者的代名词,这家伙话里话外。
再配上银剑的表情,傻子都能知道啥意思。
孙大嫂脸一沉:“说啥呢?有啥说道?没告诉你吗?”
“人家中专升大专,本来想升本科的,人家就是心气儿有点高!”
的确是心气儿很高啊,升大专还成,成人高考就行了。
专升本么!似乎在这个时代,难度有点大。
“有人追她人家都没搭理,我儿子算是捡着便宜了。”
瞧这婆婆,百般维护未来的儿媳妇。
不过江大老板也好奇,那个王丽珍如何打动陶红艳的。
仅仅是因为一纸文凭么?绝无可能!
孙家人都没多高学历,让他们知道学问的重要性,有点难。
孙嫂子一瞪眼:“我告诉你,明天正日子新娘子来了,你可不敢多乱说话。”
“谁敢胡说八道,我让人把他扔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