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172章(正文完)(1 / 2)
原囿安的第一个孩子是来年冬月出生的,母亲舅妈丈母娘她们全围在产房外,一刻也不停歇地焦急着,他在产房内握着霍玉玉的手,面上淡定自若,心却跳得像一匹脱缰的野马。
他听长辈说,女子产子如去鬼门关过一遭。临到产期那一个月,他不知为何,也跟着腹疼起来,好似自己肚子里也揣了一个似的,倒是玉玉挺着个大肚子还要担心他。他生生忍着,好在那疼只持续了一个月。
不过出乎他意料,这次生产十分顺利,他在一旁焦急地陪着,反而把玉玉的手给握疼了。饶是众人都喜气洋洋地说顺利,他看着玉玉苍白的脸色,直到出了月子都心有余悸。
他想,这辈子就要一个孩子就够了。
这孩子小名泠泠,人如其名,是个安静少动的姑娘,与原囿安生得十分像,霍玉玉很是喜欢。
她每日最大的乐趣就是逗泠泠笑,泠泠长了牙之后,她偶尔会逗她哭。就像她总能惹得原囿安情绪波动似的,泠泠这孩子谁都不好逗,唯有对着她才会肆意哭笑。
原囿安没有想象中亲近泠泠,泠泠也很自觉地不会缠着他,父女二人有种奇怪的互相尊重互不打扰的感觉。
为此,霍玉玉没少发愁。
“知懿呀,这是咱们的女儿呀,你瞧,她生得跟你多像,你怎么就不多抱抱她呢?”
对原囿安她尚能闹一闹,可对个白雪团子似的小奶娃,她心都要化了,哪里舍得说一句重话,只能常抱着泠泠,将泠泠往原囿安怀里送。不过泠泠安安静静看自己爹爹一眼,扭身又往霍玉玉怀里钻。
霍玉玉看见原囿安伸出了手,又失落地垂了下去,只能作罢。
泠泠开始识字时,父女二人的关系才逐渐转好,一个学得快,一个教得耐心,安安静静一坐就是一下午。
泠泠四岁多时,多了个弟弟阿纯,阿纯像是个缩小版泠泠,阿纯和泠泠都是缩小版原囿安。
不过阿纯的性子稍微活泼一些,但也仅仅是活泼一些。
两个孩子都跟夫君一样,这委实让当娘的霍玉玉觉得毫无参与感,然而不等她郁闷,原囿安却是先委屈起来。
“玉玉,为什么一个都不像你?”他摇着摇篮,里面一头卷毛的阿纯睁着眼睛不肯睡,好似在听爹爹娘亲说些什么。
不远处的桌案边,泠泠正皱着眉与手里的九连环较劲,实在解不开了,溜下椅子,蹬蹬蹬地走过来,将九连环送到原囿安面前,一言不发,等原囿安给她演示一遍,她十分老成地“嗯”了声,接过九连环走了回去。
霍玉玉暗暗叹口气,安慰他道:“聪明又安静,多好。”
原囿安“嗯”了声。
终于,阿纯都要到入学堂的年纪了,安昭院迎来了一个缩小版霍玉玉,安昭院的安宁生活到此为止。得亏老三是个男孩儿,皮一些也能说得过去,又给起了个“濯”这样安静的字,方才压住他那一身虎气。
霍玉玉跟老三不太对付,总是被气着,或许是老大老二都好带,她错估了带孩子的难度。好在老三听原囿安的话,一般都是原囿安管教。
霍玉玉与原囿安,成为了平京城中最普通却最幸福的夫妇。
这些年,原囿安没有回原家,不过泠泠出生后,他们与原家恢复了往来。
霍恺同中了进士,兜兜转转还是娶到了林之照,第二年便让章苹之抱上了孙儿。
章松雨和章可盼先后嫁了人,一个在平京,一个在青州。
白沅芷与上一世不同,留在宁王府成了王妃。道观那堆黄叶早已朽烂化作尘靡。
宁璟雯成了大昭最老的待嫁郡主,一直等着晏甫,晏甫却一心向道,终生不娶。
……
原囿安的后半生,真如顾老所言,极其顺遂。经历过两代帝王的更迭,一路稳稳当当扎扎实实地走到了司天监的位置。
于外界,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在换代中稳固朝纲,引领司天监编纂了大昭历法,在大昭史上与晏甫齐名。
而于他,最大的成就是这辈子一妻三子,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他这一生何其平凡且幸福,步履不停地走向高处,也只是为了成为玉玉的依仗。
霍玉玉的身体比他好不少,年纪大了还满城地跑着看诊。但她比他先走一步,好在走前,远在边塞的老三把幼孙带回来给她看了一眼。
玉玉走后的立秋,这一日天清气爽,泠泠带小女儿阿旭回来探看。
阿旭才四岁,一双葡萄似的眼珠子,圆脸儿敲鼻,一身豆绿衬得她粉白得如同糯米团子。她滴溜溜地看着你,让你觉得自己还能活好久好久。
“阿旭,去外祖父那里。”泠泠见父亲一直看着阿旭,轻轻推了阿旭一把。
阿旭走了两步回头看了眼母亲,鼓鼓脸颊,朝外祖跑了去。
原囿安像是才反应过来,急忙起了身,弯腰将阿旭抱起,将阿旭放在腿上。阿旭很亲他,亲昵地抱住他的手,乖乖地喊了声“外公”,然后抻着身子去够桌子上那就茶的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