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水浒传》(2 / 2)
秦雨霖撇嘴道:“起义类型的作有什么好看的?我才不看呢。”
李凡道:“别人写的起义类型的作,或许的确不好看,但姐夫我写的,那绝对相当的精彩。”
秦雨霖又道:“再精彩我也不看,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爷爷他们去。姐,我们找爷爷他们去,让他一个人回去。”
说完,秦雨霖拉着苏情咯咯笑着跑开了。
苏情回头向着李凡做了一个无奈的表情。
两姐妹跑开了,李凡也只好一个人回到了家里。
来到房,打开电脑,开始整理他已经完成了大半的稿子。
前世,正好有一部经典名著是关于起义的,便是同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之前,将西游记带到这个世界之后,李凡在琢磨着,什么时候该把水浒传带过来了。
这个世界有了西游记,那么其它三部名著,也不能缺席不是。
水浒传的稿子,李凡已经完成了大半,正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契机推出。
现在,契机已经出现了,李凡也不再犹豫,准备在三天之后,正式在这个世界开始连载水浒传。
水浒传是前世明代白话章回小说,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
艺术的反映了历史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们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学,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之一,对后世叙事学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其作者一般认为是施耐庵,且罗贯有参与创作,对作加以润色、编排等。
是以,有些版本的水浒传,其作者名为施耐庵、罗贯两人。
可以肯定的是,施耐庵、罗贯两人之间,肯定有着某种非常密切的关系。
至于具体是什么关系?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师徒关系,即罗贯是施耐庵的学生。
这种说法主要出自,前世明代淮安王道生的施耐庵墓志,和清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等籍。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施耐庵、罗贯两人,其实是同一个人。
“施耐庵”其实是罗贯的一个笔名。
因为,水浒传在明初是禁,不可能实名出版,罗贯便为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叫做“施耐庵”。
证据有,其一:施耐庵在历史的资料甚少。
其二:水浒传在明代早期的版本,有罗贯单独署名的,后期又发现有施耐庵和罗贯联合署名的。
其三:“施耐庵”三个字倒过来念,谐音是“俺乃是”。而施耐庵、罗贯联合署名的水浒传版本,作者署名的方式是这样的,“施耐庵罗贯”。
那么,“施耐庵”三个字,换为倒过来念的谐音便是,“俺乃是罗贯”。
这或许只是巧合,但不能不说,还真有那种可能性。
这两种说法均是有人认同,有人反对,且都存在着争议。
相对而言,“师徒说”的说法,流传得要更广一些。
……
ap;lt;/nena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