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猫系反派的日常 > 第17章

第17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岂料徐蛰分外有耐心,好,孤带你过去。二郎呢?

李世民没想到太子会是这种反应,一时间竟有些羡慕李元吉。不过他没有李元吉那么厚脸皮,下意识地拒绝,连声道:不劳兄长费心,世民想独自走一走。

好,你请自便。

徐蛰带着李元吉上完厕所,用熏香熏好才回来。

李元吉清醒了很多,但他依然想不通,刚才为什么突然憋气。横竖和李世民有关,他就是看不惯兄长受李二郎蒙骗再次心软。

他乖乖跟在徐蛰身后,还想多提醒兄长几句,头脑却一片混沌,喊了两声大兄就没有后文了。

徐蛰看他是真的醉了,派人收拾出一间屋子来让他休息。

散席时时候不早,东宫也为住的比较远的几位大人准备了房间过夜。

李世民如今立场微妙,不会在东宫留宿,踏着月色步行回宫。他的侍卫们都觉得有点平静过头,跟想象中的波澜壮阔暗潮涌动完全不一样。

这就结束了?

李世民好笑道:不然呢?太子还没恨我到那种地步。

不论日后如何,至少此时的他心情愉快,觉得参加太子宫宴是正确的选择。

至于第二日酒气散去怎么想那就不一定了。

大军整顿准备出征,文武群臣列作两边,李渊拿了酒给诸位践行。

李世民和李元吉穿着相仿的盔甲站在一起,想到昨天的交谈,尴尬地脚趾都能抓出两个大明宫,不敢看对方。

相比之下徐蛰的态度就自然很多,李渊敬完酒后,他也拿起酒杯先敬了几个将军,然后是李瑗和李孝恭,最后才是李元吉和李世民。

没想到二郎与四郎的酒量都不算好,日后到了军中,也要多加克制,免得误了大事。

李元吉罕见地红了脸。

李世民苦笑:太子莫再打趣臣弟了。

徐蛰道:孤祝你们旗开得胜,早日归来。

豳州北边就是突厥的势力,朔方(陕西的一个地名)又有梁师都的军队,很容易发生摩擦,即便距离长安不远,也算不得安稳。

李世民与李元吉齐声道:多谢太子!

二人领兵离去,李孝恭那边也与李靖、李世绩、黄君汉兵分四路前去南方讨伐辅公祏。

待众人离去,朝中群臣也少了大半。

李渊喊徐蛰过去具体商议迁都的事情,徐蛰只能前往,与他分析利弊,再言明哪些人会反对,哪些人会拒绝。

迁都乃是大事,父皇即便做了决定,也该昭告天下。如今朝中肱骨大都身处异地,父皇不妨等众臣归来再宣布,免得他人多想。

李渊被这个理由说服,欣慰道,我儿有心了。

豳州之行不过一个月就结束了,秦王与齐王归朝,令派其他将领统领士兵驻守边界。

徐蛰的假期也早就结束,迫不得已上了二十几天早朝,每天下了朝还有作业。

官制又改了,三公六省、御史台、太常、光禄、卫尉等需要重新安排。还有新的律令,在隋文帝律法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五十三条。租庸调法也有变化,这关系到兵役、土地、收税等,都需要逐步推进实施。

徐蛰每天做作业做到昏天黑地,就算有李纲和魏征的帮助,也总是有解决不完的事情。

李渊确实重视他这个太子,什么事都过一遍他的手。除了朝堂上的变化,还有各地军事。徐蛰连睡觉的时间都大大缩减,哪里还有多余的心思对付李世民?

他琢磨着得加快进程,快些结束这个世界,再待下去,不用李世民兵变他就要猝死了。

这段时间的努力也很有成效,朝臣们见太子勤勉,无不开口夸赞,认为大唐有此储君,必定能够繁荣昌盛,李渊也对他越来越满意,平时都想不起来还有个二儿子在外地给他卖力。

李世民一回来,就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氛围。

他迅速召集了房玄龄、杜如晦、侯君集等人了解当今局势。太子支持者众,只赚军功已经很难与他抗争,必须要有其他的计划才行。

长孙无忌道:趁早下手,免得错失良机。

李世民犹豫不决。

太子似乎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可天下基业,半数由他亲手奠定,他心有沟壑,就这么放弃,真的甘心吗?

就算他不在乎自己的志向,也要考虑观音婢和孩子们,还有追随他的人。

太子一时失去记忆,性情温和如初,可是他身边的李元吉和魏征等人,都不是软弱之辈,必定会谏言斩草除根。况且太子失忆只是一时,若是记忆恢复,身边这一干人,他当真能保住吗?

长孙无忌劝道:殿下,不要再犹豫了。

李世民轻轻叹气,摇头:再等等,我想与太子见一面。

徐蛰最近发现宫内的率更丞有些不对劲。

率更丞是负责计时的官员,名叫王晊,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见到他的。徐蛰也只是在休息的间隙偶尔遇到他。

之前也曾擦肩而过,王晊态度从容,礼数周到,本职工作也做的不错。现在偶遇徐蛰,他却紧盯着地面,站姿僵硬,一看就有不对劲的地方。

徐蛰派人查了查,发现王晊果然和秦王那边有勾结。

他按兵不动,没有处置王晊,而是将他留下来,传递假消息混淆视听。至于究竟是真是假,就只有徐蛰一个人知道了。

秦王与齐王归来,朝中局势又要变化。而且这是太子伤好后第一次与秦王交锋,没人敢轻视此次朝会。

臣子们噤若寒蝉,气氛凝重至极,徐蛰到的时候都有点懵。

见满堂悄然静谧,徐蛰压低了声音,问旁边的魏征:发生什么事了?

魏征老神在在,大约是太子威仪更甚往日,令诸位大人畏惧不已吧。

孤可什么都没做。

何须太子亲自动手?只要拿出太子的名号,自然无人不惧。

先生话术了得,孤愚钝,参不透其中深意。

殿下并非愚钝,只是太过任慈。须知过仁则懦,还望殿下早下决心。

魏征是个明白人,从一开始他就知道秦王会是太子的劲敌。现在时机已到该是下定决心,谋划动手的时候。

原本的剧情中,李世民顾忌道德亲情,迟迟不愿动手,李建成也同样如此,被魏征催了多次,最后决心在武德九年昆明池设下伏兵杀害秦王,结果被王晊告发,李世民彻底狠下心,诬陷太子与齐王暗通宫妃,引他们去找李渊辩解,途径玄武门中了埋伏,丧身与此。

现在才武德七年,徐蛰想早点结束,当然不会拖太久。

多谢先生提醒,孤知晓了。

朝会开始,先是各官员汇报自己的工作成果和和遇到的难题,各部集思广益提出解决方案。然后是李世民与李元吉的战功汇报,李渊分别给了他们两个嘉奖,并无偏颇。

就在大家以为朝会就此结束时,李渊另起话题,抛出一个重磅消息他想迁都襄阳。

朝臣们观望太子与秦王的脸色,发觉几个亲王并无惊讶之色,应该是早就得到了消息。而各自寮臣们,则和他们一样处于懵逼状态,可见殿下们心照不宣,都没有外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