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唐平阳传 > 大唐平阳传 第123节

大唐平阳传 第123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幕僚还要开口,李渊摆手打断了他:“不必多说,我意已决!”

说完这句,他仿佛懒得再跟人争论,拨马便来到了帅旗下。

出发不过三日,这面绣着“唐”字的帅旗便已沾满了风尘,接下来大概还要沾染上战火与鲜血……李渊抬头看着旗帜,久久地没再开口,半晌才收到目光,却又看向了南边,神色之中满是沉甸甸的忧虑。

凌云听到了两人的争执,此时见到李渊的神情,心里一动已明白过来:父亲不是觉得南边防守薄弱,而是在担心二郎世民!

按理说,他们往北突破能与步卒尽快汇合,的确更加安全,但那样一来,世民带领的两千人就真正成了孤军深入,一旦跟回师的盗匪撞上,比他们这四千人更加危险。所以父亲才会坚持继续往南,要跟二郎汇合,只是这样决策,他们就算能成功突围,之后也会遇上更多的危险……

凌云轻轻地吐了一口气,心情不知为何反而平静了下来:幸亏自己没让师傅他们跟着出来,幸亏自己坚持留在了父亲的亲卫队里,无论如何,她会保护好父亲,绝不会让他受到伤害!

想到这里,她翻身下马,将身上的箭囊束带和马鞍辔头都检查了一遍,又给飒露紫喂了些豆饼清水,这才重新上马,凝神看向了对面。

对面的盗匪不知是不是也在做着准备,竟是良久没有动静,直到日头升上中天,又慢慢向西边滑去,那黑色的人潮才终于再次骚动了起来,却是不知从哪里搬出了许多盾装的物件,好些似乎只是胡乱编在一起的枯枝木片——想来是他们适才就地取材做出来的。

大约这些物件到底有壮胆之用,那人潮里竟是发出了一声呐喊,不少人顶着“盾牌”冲了过来。

晋阳军的人都已轮流歇息用餐,养足了精力,此时自是飞身上马,千箭齐发。但不知是那些五花八门的盾牌起了作用,这一次,他们射了足足五轮箭,才止住了那边的推进。但没过多久,那边又冲了上来,只是这次散得更开,最后虽然也丢下了一地的伤者和尸首,却比上两次的损失都更小了。

凌云丢下空掉的箭囊,摸了摸剩下的那几支箭,心里微微发沉:这些盗匪明显是在拿人命来消耗他们的箭支,这样下去,他们只会越来越被动,等到天色变黑,箭支耗尽,他们的优势也将丧失殆尽吧?

她不由得再次转头看向了李渊,却见李渊的腰刀早已出鞘,在她回头的瞬间,那刀锋已指向了南边:“咱们冲出去!”

数千骑兵早已做好准备,随着这一声命令,帅旗指处,雁行的守阵外那数百名马槊手已端枪在手,直冲了出去。他们依旧是雁翅队形,此时却更像一个锐利无匹的箭头,几息之后就杀到了盗匪跟前,自有弓箭手跟随在后,箭指半空地一轮轮抛射出去,为他们扫清障碍。

盗匪们上一波攻势刚刚停歇,逃回来的人手多少冲乱了之人阵脚,没想到晋阳军竟跟着掩杀了过来。措手不及之下,他们的包围圈被迅速撕开了一条口子,晋阳军的□□扫处,盗匪几乎是一片片地倒了下来。

只是他们的人数到底太多,在山谷之中足足塞了几里地远,士气竟然也极旺,颇有些悍不畏死的凶徒,晋阳军纵然气势如虹,杀出一两里之后,马匹的速度便被彻底拖慢了,后头的盗匪也是奋起直追,左右包围,整支骑兵队伍到底还是陷入了泥沼般的人海之中,箭支没过多久便消耗殆尽,最外头的□□手也渐渐支撑不住地溃散开来。

凌云紧随在李渊身边,正处于队伍的中心。她的箭支早已用完,好在马鞍上还有一套弹弓弹丸,在这种情形下,弹丸倒是比弓箭更加合用,她眼观六路,每一丸出手,不是打倒一名匪徒,就是救下一个自己人。眼见着不远处又有名□□手已身处险境,她忙两丸连发,打倒了左右包抄过去的两个悍匪,再伸手入囊,却摸了个空——她的弹丸也终于用光了。

看着前面还望不到头的人海,凌云挂好弹弓,驱马向前,反手一拔,背后的冷艳锯终于呛啷出鞘,划过一道寒光。

仿佛在和这道寒光呼应,前面似乎有一股劲风逆着人流吹了过来,将盗匪吹得骚乱了起来。

凌云不由抬眼看向了远处。

在混乱无比的战场里,她也听到了一种熟悉的动静——那是群马奔腾的声音。

第243章 反败为胜

数千匹战马奔腾而来, 那浑厚雄壮的声音足以令大地战栗,山谷震动。就算在人山人海的战场上, 这样的震动也足以划破胶着的局面, 激起一层层的波纹。

大约是隔得还远,凌云凝神远眺,却看不到奔驰而来的马队,只看到了那震动激起的波纹——就在他们的前方,在包围圈的外侧, 盗匪的队伍分明有些乱了,有人在往前拥挤,有人在往外奔逃, 而这拥挤和奔散很快就一波接一波地扩散开来, 将盗匪们原本还算杂而不乱的队形冲得七零八落……晋阳军的前锋里,有人突然大喊起来:“有援军, 援军到了!”

援军到了!

这一声, 如疾风,如野火, 瞬息之间便传遍了战场。

身处交战的中心,凌云清晰的感觉到,那烈火般战意在同袍们身上再一次熊熊燃烧了起来,而在更远些的地方,盗匪们步伐和动作却明显变得迟缓, 甚至是有些凝滞了。

就在这一动一静之间, 晋阳军推进的速度蓦然加快, 原本死死纠缠着他们的盗匪仿佛突然从无边的泥沼变成了一盘散沙,李渊的帅旗指处,竟是势如破竹。不过是片刻之后,整支队伍便冲出山谷间最狭隘的这一段,而那支及时赶到的援军也终于出现在大家眼前——

“是二公子!”

隔着成千上万的盗匪,那支奔驰来援的马队离晋阳军其实还很有些距离,但那些高大矫健的突厥马和马上黝黑精悍的骑士,却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正是二郎世民和他的两千铁骑。

凌云原已猜到来的是他们,但当真看见了这支队伍,却还是精神为之一振,再多看几眼,这振奋里立时又多了好些讶异和佩服:

世民的马队并没有冲进盗匪的包围圈,而是以一种看似松散的队形,在距离盗匪包围圈数十步外来回穿掠,每次贴近盗匪时便是一轮攒射过去,射完箭立时纵马转到后方,后头的队伍上来又是一轮攒射,如此循环往复。

这些人的骑术都极为精湛,箭法更是精准,在曲折崎岖的山道河岸上来去自如,弓弦响处,箭箭夺命。盗匪们却根本无法靠近马队,只能成为他们的活靶。

这样来回几轮攒射之后,再凶悍的盗匪也被吓得胆气尽丧,见到马蹄迫近自是转身就逃。在他们的身后,箭支的破空声依然在不断响起,随即响起的,是惨叫哀嚎和身躯倒地的不祥动静。这些声音犹如催命的号角,推动着剩下的人拼命奔逃,对自己人推攘劈杀也在所不惜。

待到晋阳军与援军遥遥相望,联手夹击,盗匪的包围圈也终于变成了一泻千里的溃败。世民的马队只要在后头略加追赶,盗匪们便会慌不择路,自相践踏,与适才的穷凶极恶、死缠不退简直不像是同一拨人。

晋阳军气势自是更盛,队形也愈发齐整严密,数千匹战马奔驰向前,顺势将溃逃的盗匪一片片地收割在马蹄和刀枪之下。

不过一刻多钟之后,晋阳军的前锋与世民的马队便汇合在了一起。晋阳军身经百战,盗匪从前面拦截变成往后奔逃,晋阳军的后队便随之变成了前队,乘着盗匪的混乱继续往前掩杀。

凌云回头看着这一幕,从心底里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来。

在这半天的工夫里,她亲眼看到了盗匪突如其来的包围和逼近;看到了父亲临危不乱的振作士气、严防死守;更看到了援军到达之后战场形势的瞬间逆转,看到那数万盗匪从悍不畏死转眼间变得溃不成军!

而在这些转变之间,那些她曾在兵书和史料中看到过无数遍的词句,像是“一鼓作气”的“气”,“势不可挡”的“势”,“严阵以待”的“阵”……也终于变成了活生生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些东西让她振奋,却又让她怅惘,让她莫名地想起了无数往事。

另一边,世民已从队伍里跃马而出,飞奔到李渊跟前,把手里的拓木弓往身上一背,抱手笑道:“阿耶可还安好?世民来迟一步,还请阿耶恕罪!”

李渊早已喜出望外,见世民上前,忙上下打量了好几眼。他自然知道,二郎率队走的是比雀鼠谷更崎岖难行的千里径,眼下却从雀鼠谷南端兜头杀了回来,这两日显然一直在急行军,适才又这么厮杀过一场,劳累可想而知。不过此刻他看去倒是精神奕奕,笑容更是灿烂耀眼。

李渊越看越放心,这才笑着点头:“二郎你来得正好,这些盗匪好生狡诈,居然想伏击大军,多亏你机警,才给了他们一个教训!”

李渊的幕僚副将都跟在他身后,此刻自是纷纷赞叹:“二公子真真神机妙算!”“幸亏二郎及时赶到,才没叫盗匪诡计得逞。”

李渊也问道:“二郎,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谷里设伏了?”毕竟按照原计划,世民带队走千里径,是要跟主力骑兵分头并进,到霍邑之后再见机行事。没想到这些盗匪大概提前收到了消息,居然在半路上设下了埋伏,连他们这些人都瞒了过去,世民却能发现不对,竟然掉头赶来了。

世民笑道:“我也不知道他们在谷里设伏,只是在路上探到消息,说盗匪的大队已往鼠雀谷来了,这才从后头追击过来的。”说着便往李渊身后看了一眼,“阿耶,三……三郎他没有受惊吧?”

李渊闻言也回头看了一眼,凌云回过神来,忙向两人抱了抱手,微笑颔首,示意自己一切都好,无须挂记。

世民也笑着点头回礼,李渊却是摇头叹了口气,只是不等他说出什么,后队那边已有人来报:盗匪那边已收住了阵脚,正在往北边缓缓撤退,要不要继续追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