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血泪史铸就的经验(2 / 2)
就好像我们有时候,明知道自己在做的一些事情,比如打游戏、看各种肥皂剧之类的是不利于自己的成长的。但是,因为已经筑建了心理舒适区,想要改变,就很困难。甚至,像老布那样直接以极端的方式选择逃避。
而我后面说的利用想象中的感受,一定要细致到仿佛你的毛孔都可以感受到它。
从老布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有时候,人们即使处于很痛苦、很艰难的环境中,仍然不愿意改变,这也是一种心理舒适区,因为人们熟悉它。
心理舒适区到底有什么好处,让人欲罢不能,明明想要改变,却总是改变不了呢?
简单来说,它能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控制感。
控制感是每个人的基本需要,也是安全感的来源。我们大部分的应对方式,最初都是用来应对焦虑情绪的。
越是感受到威胁、焦虑,就越需要控制感,人就越容易抓着已有的应对方式不放。
而走出心理舒适区意味着,我们放下了以前用来应对焦虑的武器,重新面对焦虑,寻找新的适应办法。
这是情感的大象很难忍受的。所以,对焦虑感的回避和对控制感的需要,经常会让大象重新回到它所熟悉的应对方式上来,这也给行为的改变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楚丽华说到这里,偷偷看了一下远处带着小七的青云飞,确定离得远,听不到她说的话的时候,又故意压低了声音,接着刚才的话说,“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从小的生活环境就是寄养一家亲戚,相处不好了,就再换一家亲戚。
所以,从最开始的对父母很期待,到后来发展成了对抚养者的期待;再后来,就不再期待,只想着换新的了。
后来,我长大了,开始构建自己的亲密关系了。可是只要一相处不愉快了,我第一个想法就是换了他,重新找一个就好了。
如果下一个不行,就再换一个。但是,有意思的是,只要分开了。反而还会有所期待。
我发展出了这样的心理,就因为这种方式我最熟悉,能让我有控制感、安全感。即使最开始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应对方式,还是按着这个方式在走。
历中发展出来的应对方式是:不对关系抱有期望,随时准备离开,换一个人继续和自己生活。
这种应对方式不适用于两个人在一起的生活,而适用于处理两个人不在一起时产生的分离焦虑。
为了配合这种应对方式,我宁愿选择两人分开的生活去怀念彼此。因为这种方式我最熟悉,能让我有控制感、安全感。
即使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应对方式,还是按着这个方式在走。
这是心理舒适区最特别的地方:人不是根据现在的生活去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而会根据熟悉的应对方式来建构现在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