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116.筹备新店(1 / 2)
酷视眼镜店没有转掉,有验光仪器和加工设备,还剩下许多货,加上他们从事这一行多年,认识全国各地的供货商,手上有很多货源,要什么货都能找得到。他们现在若是开店,会有许多供货商给他们铺货(先上货卖,卖完再结账。)。
所以,剩下的工作只需要找一个店面,付一个铺租和装修费,可能五万块钱就可以搞定。
开店不求多,赚她一个人的工资,拿个三四千块钱应该没问题,同时又可以照顾小孩,送儿子女儿上学,接他们放学。一举两得,就是最好的选择。
若是吴茵去上班,就没有自由了。想想这么多年来,吴茵在眼镜行业呆惯了,除了做眼镜,她还能做什么?回到老家小县城,如果是去眼镜店帮别人打工,工资低不说,拿个一两千块钱,难以养家糊口。主要是不自由,无法管孩子了,其他家务活也做不了。
“为何不归拢一下自己的资源,重新开一个店?反正现在,也没有我的好工作了。”吴茵对王昆说。
“你不怕失败吗?我们可是失败了两次哦。”王昆说。
“回到老家,我还怕什么?家里种田,不怕没饭吃;离家又近,不怕在外没路费回家;家里消费水平低,房租低,孩子上学学费低,生活压力小了许多。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是可以养家糊口的。”
“竟然,你还有信心,那就开吧。”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昆带着妻儿就开始四处找店面,他们去过WN县、共青市、JJ市和LS市,最后选定在LS市开店。WN县虽然是人口大县,近年来也发展得极好,就是离婆家远了,不能久呆,否则后面,照顾老人的成本很高。而共青市,是一个新兴的城市,人少,不方便做生意,而且,没有文化底蕴,无法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九江呢,虽然,城市足够繁华、人口足够多,但是,店铺铺租贵,还有,王昆说,整个九江被精益眼镜垄断了,我们后来者,只有喝西北风的命。所以,最后选择在LS市了,离家近,方便周末回家看望老人。而且亲友众多,会有很大的顾客群体。再个,就是眼镜店比较少,有利润空间。
确定好了城市,然后,他们就在这个城市找店面。兜兜转转,左右比较,终于在静安大道中段选定了一个店铺。
这是一个极好的店,新兴的大道,一改吴茵以往在南昌和江门开店时的狭窄逼仄的街道。是本市最宽的道路的之一:6条机动车道(来去各三条),两边各有一条停车车道,靠近两边店铺,都有宽阔的场地。一眼望去很远,心情特别舒畅,特别适合有孩子来玩耍。
然后这个店很大很深。前面店堂有60多平米,用来开眼镜店,大小刚刚好。然后店堂里面三分之二处做了一个阁楼,阁楼上可以安床休息。店堂后面有一间十二三平米的房间,称作“后房”,房门口对面有一个大窗户,刚好和店门口对着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对流风,通风透气,人呆在这样的屋里舒适。
后房的窗外有一个小院子,可以晾衣服,养养小宠物,堆放一些纸箱等杂物都是很合适的。
后房的左手边还建有厨房和厕所。
整个房子,结构复杂有趣,空间高大深幽,前有店堂、阁楼,后有房间、院子、厨房和厕所。特别适合开店居家用。省了房租、水电,而且,吴茵在打理店铺之余可以做做家务活,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安排自己工作和生活。能租到这种房子,是吴茵和王昆心目中最理想的房子。
房租也不贵,一个月3500元,跟以前开店的店租一个月5200元比起来,不知要好多少。当吴茵和王昆第一眼看完这房子时,就喜欢上它了,后面再看其他的房子,就看不上了。然后,他们赶紧交了订金,与房东签下合同。
参考各个眼镜店装修的厂家设计稿和打柜的价钱,最后,与一家江门的眼镜店装修公司下了订单。与此同时,店堂里要刷墙、贴地面砖、装水电。生活区要安置桌椅、床,购买热水器、冰箱、洗衣机等等。在老家了,他们还怕什么?再也不怕搬家了,家用电器全部购齐了,方便生活更方便工作。
从此,吴茵一家四口开始了在老家扎根发芽。
他们的新店原本还想取名叫“酷视眼镜”,可是,听一个亲戚说,本城有一家眼镜店叫“酷视眼镜”。然后,吴茵和王昆夫妻双方到酷视眼镜店去看个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