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天家药娘 > 《天家药娘》TXT全集下载_141

《天家药娘》TXT全集下载_14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林炤料定越绣宁必然追问赵太医的问题,所以抢在她前面问道:“赵太医可曾拿下了?”

他抢着询问,就是要让恭亲王和世子清楚,自己绝对站在自己媳妇这边,绝对支持皇长孙妃的决定,恭亲王不要想含糊的混过去。

当然,恭亲王也没有那么糊涂。

误以为是疫情,还让世子跑了趟京城求救,整个沧州城上上下下死了二十几个人,这其中七八个有品级的官员,就算是品级不高,但也是朝廷命官。

这事背后还牵扯私盐这么严重的大事。

而且,就算是不牵扯私盐,只误诊这一件,就够受的。恭亲王怎么可能去帮着赵太医背黑锅?这会儿别说赵太医是王府的太医,就算他是王府的亲戚,也绝对不可能让恭亲王帮着背锅。

别说背黑锅了,王爷还要找他算被牵连的账呢!

所以,一听见皇长孙询问,恭亲王脸上便露出了气愤的神情,道:“已经拿下了!这个混账东西,真是没想到竟然胆大包天到了这种地步,本王命世子进京的时候,他还糊里糊涂的,居然还赞成……”

说到这里恭亲王连连的摇头:“如此名不副实滥竽充数之人,居然在我王府做了十几年的太医,想想真是浑身冷汗!”

他自然是要表现的非常的气愤,这件事已经非同小可了。

越绣宁道:“京城来的太医,给府里的人都查过了?确定府里的人都是风寒吧?”

恭亲王脸上就有些发红,不知道皇长孙妃追着问这个是什么意思,只能道:“查过了,府里的全都是……风寒。”

越绣宁道:“王爷,赵太医如此胆大妄为,失职枉法,给王府的人看病就尽心尽力,给外面的人看病就胡乱诊治……如果说外面的病人他不管不问的,反倒还会好些,偏偏不但是不好好看病,却又逼着人按照他的诊断来吃药,这种做法实在是非常的恶劣,这就是草菅人命。不查清楚他到底为何如此,实在不能给这一次冤枉死去的十几个人交代,也没有办法给朝廷交代。”

恭亲王满脸涨红,顿了顿,道:“这样吧!正好皇长孙妃懂医术,要不就你来当面审问?赵太医抓了之后本王亲自审了审,他给本王扯什么风寒症状什么的,我也实在听不明白。那个狗东西显然是要用医术来将他的责任混过去!皇长孙妃当面审问,咱们都好听一听?”

世子可能是没想到父王会这样建议,暗暗吃了一惊的看着恭亲王。

林炤和越绣宁却明白,恭亲王这是推卸责任。同时给大家看看,他确实问心无愧,确实什么都不知道。

越承耕稍微的有些疑虑,蹙眉看了看越绣宁。

越绣宁刚要给父亲点点头,表示没有问题。

林炤已经看着恭亲王道:“王爷说得有理,急递已经送去了京城,皇上必然震怒,必然要查问,先问问清楚,不然我们所有人都糊里糊涂的,皇上若是来了旨意询问,咱们一句话答不上来,也不合适。”

昨天白天越绣宁自己在这边,已经发了火。林炤现在就是要撑她,甚至接过来主动权,这边事情没查出来什么,但背后显然不简单,显然有大的阴谋,林炤肯定是要站在越绣宁前面。

越绣宁生气,更大的愿意还是因为赵太医误诊了病人,致人死命了。

恭亲王现在自然是全听皇长孙的,让皇长孙来主导这件事,他全力配合,尽量的将自己的责任最小化,只要将赵太医的问题摘出去,他就真的没什么责任了。

所以,点头马上就道:“将赵太医带进来!”

越承耕坐在一边儿一直没说话。但是看见世子频频的去看恭亲王,显然是有些什么顾虑。

这个赵太医能跋扈到了如此的地步,如此的草菅人命,仅仅是因为他是亲王府的太医吗?还是有别的原因?

昨天越承耕亲耳听见,世子妃对于越绣宁让世子马上抓了赵太医非常的不满,非常非常不满。世子妃又是什么缘故如此的反对?仅仅是因为看不惯皇长孙妃对世子指手画脚?

越承耕始终不觉着事情会如此的简单。

现在看看,世子的反应明显是反对当场的审问赵太医。

林炤道:“王爷,既然是要审问,就按照规矩来,你那边出一个文书,我这边出一个文书,记录审讯口供,如何?”

恭亲王一听,忙点头:“好,好!正正规规的自然是好。”忙摆手叫人去找府里的文书过来。

林炤叫跟在自己身边负责记录的文书招来。

两名文书铺上了笔墨纸砚,准备记录。

第643章 误诊的经过

赵太医被带进来了。

看起来比昨天狼狈了些,昨天跟在恭亲王身后,一副倨傲的样子,即便是对皇长孙妃都难说非常的恭敬,尤其是询问病情的时候,一副看不上别人的样子。

今天狼狈了,看起来衣裳发髻整整齐齐,显然并没有动刑,甚至怀疑有没有审问,狼狈的是神情,眼神中也有些惊慌。

进来就跪下了,磕头道:“臣叩见王爷,叩见世子。”

恭亲王顿时就冷笑起来了,怒道:“睁大你的狗眼看清楚!上面坐的是谁!”很明显,恭亲王现在是下定了决心,要将所有的责任推给赵太医,所以,翻脸了。

赵太医吓了一跳,其实知道,没抬头就重重的磕头:“臣叩见皇长孙殿下,叩见皇长孙妃娘娘。”

林炤转头看越绣宁:“你问吧。”

越绣宁点头:“赵太医,府里头一共病了几个人?都是什么症状?”

赵太医从恭亲王的态度上就能感觉到,自己这一次怕是难脱责任,只有说清楚了,老老实实地,然后背地里请世子妃出面求情,也许能从轻发落。

所以,也没敢隐瞒,从实招来。

“府里最先生病的是下人,上房内宅的一个婆子,因着家里头有人生病,请了半日的假回去,回来之后就病倒了,过了三天高烧死了。当时就赶紧的抬出去掩埋了,原本以为没事了,没想到没过两天,外院连续两个下人病倒,接着是二爷病了,然后是王妃……症状全都是气血两虚,风寒入体,发烧,头晕,严重的就会昏迷。”

赵太医开始详细的说脉象如何,其他症状如何。

越绣宁仔细的听着,听的出来,对于府里的人,即便是下人,赵太医也确实是正经的给诊治了的,所以每个人什么症状,到了什么程度都说的很清楚。

府里头最要紧的生病的人,是王妃和世子的二弟,还有一位最小的郡主,郡主只有八岁,不过因为症状比较的轻,且在生病初期就已经隔离开了,加上赵太医诊疗得当,已经是快要痊愈了。

另外还有一位上房王爷这边的姨娘,也是病愈了。

府里头死了三个人,全都是传染性风寒的初期死的,两个是下人,一个二爷那边的姨娘。

所以,赵太医才一副没事人的样子。因为他觉着无关紧要,只要保证了主子们的痊愈,他就依然是大功一件。

赵太医说完了府里的情况。

越绣宁道:“城里病情爆发了之后,你是怎么做的?”

说实在话,赵太医是真的误诊了,他自己在皇长孙妃确诊的驿馆那边病人的病情之前,依然是确定自己诊断没有错的。所以才会做那一连串的决定。

也所以,现在就算是想隐瞒,也隐瞒不了了,后续那么多的事情,很多甚至连王爷都知道。

只能硬着头皮,结结巴巴的招供了。

城里最先生病的是知府衙门的同知,但是很巧,那位同知跟赵太医有点不睦,赵太医自己还做着生意,开着好几个药铺子,有两个铺子手续都没有,这个同知就是管着这方面的,曾经警告过赵太医。

同知病了之后一开始找的是普通大夫治疗,治疗了两天不见好,反而严重了,知府大人着急,就亲自来请赵太医过去帮忙看看,赵太医心中不高兴,但是又要给知府大人这个面子,于是就去了,简单的把把脉,问了问症状,直接就开药了。

因为府里有得了传染性风寒的,赵太医就理所当然的认为,这种病已经传染开了,同知得的就是这个病。

那同知病的严重,即便是吃了药,但三天后也去世了,然后是衙门的一个主事,接着另一个衙门的知州。

各个衙门接连有官员生病,难免惊动了恭亲王,恭亲王就让赵太医去看看。

后面两个人职位不高,尤其是主事,不过是衙门办差的一个小吏而已。赵太医本身就倨傲,加上开药铺子做生意,有钱的很,所以根本不愿意去给他公职之外的人看病。

潦草的去询问了一下,就算是给王爷交代了,一样因为症状和风寒差不多,就当成是风寒治。

一直到死了三位七品以上的朝廷命官,另有小吏几名,还有各个衙门里的衙差,官员家眷等等的,陆陆续续开始死人了,赵太医依然是当成是传染性风寒治疗。

因为是传染的嘛!

恭亲王着急,自然是找赵太医,叫他想办法赶紧的控制住疫情,于是赵太医就简单的写了个治疗风寒的方子,下发下去,叫所有大夫按照这个方子给病人治病,不准延误。

这就是下发方子的前后经过。

越绣宁听到这里,已经气得不行了。

林炤蹙眉听着,虽然对赵太医的所作所为同样厌恶至极,不过,怎么一点都没听到关于私盐的端倪?

这个赵太医,跟私盐到底有没有关系?

同样,旁边越承耕也在想这个问题。

越绣宁继续问道:“驿馆那边,有一位梁大夫曾经来府里找过你,请你亲自去驿馆查看一下病人的情况,因为对你下发下去的方子有怀疑,觉着不对症,你是怎么处理的?”

赵太医继续交代。

赵太医从头到尾就没有怀疑过自己误诊了,而且加上本身倨傲的很,对皇长孙妃治疗病人都一副看不起很怀疑的样子,更不用说民间的大夫了,更是得不到他一点的尊重。

根本就没见找到王府来的大夫,对大夫提出请他去驿馆亲自看看病人也不同意,甚至叫传话的人训斥了梁大夫一顿,自己如此忙的人,哪有时间去驿馆? 你算什么东西,叫我去我就去?

呵斥了一顿。

之后就是两位梁大夫不按照他的方子来抓药,反倒是自己开了方子抓药,只是没想到,却巧去的是赵太医家的医馆。

疫情在沧州发展,一直的死人,恭亲王很着急,所以一直严厉的督促赵太医找到治疗的办法。

只是恭亲王的这种督促,到了赵太医这里,被当成是呵斥命令所有人听他的话的手段,所有人都得听他的,按照他的方子来治病,不然就不行。

第644章 漫不经心的后果

察觉了梁大夫擅自的用别的方子治病,赵太医很生气,将抓药的人给抓了去,派人严厉警告了两位梁大夫,如果不按照自己的方子治病,驿馆那边所有的事情,你们两个负责!

那两位梁大夫都是普通的民间大夫,能有什么本事去负责?何况已经病死了那么多人,事情闹得这么大了。

所以,赵太医用这种办法将两位梁大夫给呵斥的听话了。

只是药不对症,人一直死着,城里头几乎是一天死一个人。知府等大人们着急,恭亲王更是急的火烧眉毛,于是派了世子去京城求助,顺便让世子躲在京城,等疫情过去了再回来。

一直到这个时候,赵太医想了想,才觉着应该去看看越大人。

住在驿馆的,京城来的吏部员外郎病了,这位员外郎还是皇长孙妃的亲叔叔。这些恭亲王知道,也早就让赵太医去亲自看看越大人的病情。

赵太医在恭亲王面前是满口答应了,只是却没有马上按照吩咐做。他忙得很呢!这些日子忙得脚不沾地的,哪里有时间?

也就是得知世子进京求助了,赵太医想想,京城可能会来人,来人了可能会询问越大人的事情,所以,这才赶在前一天去看了看。

但同样也是,随随便便诊脉,询问了一下,就确定是风寒,叫依然按照以前的方子吃药。梁大夫好容易盼来了他亲自诊脉,原本以为能诊断出来不同,没想到居然还是坚持他自己的错误诊断。两位梁大夫当场都觉着不对,提了出来。

赵太医根本听不进去,当场呵斥了两人一顿,还是那番威胁的话,疫情已经到了如此严重的程度,你等居然还在这里胡搅蛮缠!现在本太医都怀疑你们到底有没有按照本太医的方子给病人吃药,不然,为什么驿馆的病情如此严重?

一番话,又将两个大夫吓得不敢吭声了。

所以,越绣宁来了之后询问两位大夫情况,两位大夫那副结巴吭吭的样子,他们当然不高兴,明知道可能存在误诊,却还得按照误诊的方子给病人治病,然后眼睁睁的看着病人一个个的死,还有比这更让大夫难受的事情吗?

终于,皇长孙妃来了之后采取了正确的方式。

私盐中毒的抢救措施,原本就是催吐,洗胃,尽快的将毒素排出体外。所以,对症之后驿馆那边病情很快就控制住了。

然后前后脚的,京城的太医们也来了。恭亲王都急的什么似得,自然是不会将太医全都留在府里,还很公正的只留下一个给府里的王妃和儿子看病,其他的全都叫出去赶紧给城里各处的病人看病。

驿馆那边有皇长孙妃,就没有派人去。

府里这个查看了王妃等人的病情,确实是传染性风寒,而且因为对症治病,都在渐次的好转中。

但是,很快就传来了让赵太医冒冷汗的消息,外面的病人,太医们诊断觉着不是风寒,反倒是像是中毒。

然后就在一天之内,皇长孙妃那边查出来可能是私盐中毒,于是传开了,太医们听了之后,自然会对自己的病人按照这种情况来考虑,一考虑,可能性很高,于是催吐,治疗。

起码从昨天太医们来了之后,一直到现在,没有再出现一例死亡病例。

赵太医一直到现在,才相信自己可能真的是误诊了。

但是已经晚了。

他交代完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