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登基》TXT全集下载_64(1 / 2)
“得了,你回去吧。”五皇子背着他挥了挥手,自顾自地走了。
齐晟目送他离去,转身进了书房,把刚萌生的想法也记下来。
如果单单是在丝缂方面改革,固然能后给妇女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但却不足以引起朝廷的重视。
如果朝廷不重视,单在靠民间的力量,其结果完全可以参考明朝中后期时代的江南。
那是一种畸形的发展,注定了难以奏效。
看见五皇子之后,他突然想起五皇子如今在鸿胪寺挂职,而鸿胪寺搞的就是外交。
而大晋如今最只要的对手,就是瓦剌。
其实仔细想想,对付瓦剌,也不一定非得动刀兵嘛!
李太白说得好:兵器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在前世的少年中二时代,他在电视上看了几期军事世界,又恰巧学到了某段极为屈辱的历史。
所以,中二之气大发,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穿越,拳打某岛小胡子,脚踢西方众猪狗。
但真正深入了解这个时代之后,他才发现,什么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固然听起来很爽。
但是这个爽也不是不用付出代价的。
比起那些穿唐穿汉的前辈们,齐晟穿越到这个和前世历史上明朝相似的大晋,更有一重限制。
那就是民心所向。
自宋朝纳币称臣苟存多年之后,朝堂之上,文人彻底占了上风。以军功光耀门楣的时代成为了过去,读书科举变成了主流。
虽然下层的百姓们大多都接触不到上层的事,可主流的舆论对百姓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汉唐之时,人人渴战。
因为这是下层发迹最容易的路子。
只要在战场上活下来,就有极大的立功的可能。
而战功,代表的就是良田美宅,金银美女。
这些东西,谁不热衷呢?
而且,那个时候,将就的是出将入相,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胯马定乾坤。
但如今不一样了。
经过一代又一代科举入仕的文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战争的出现,就只伴随着一个意义。
——穷兵黩武。
下层的百姓也逐渐被这种潮流给带偏,认为朝廷打战,就是劳民伤财。
虽然,在齐晟看来,中原王朝这种打赢了给赏赐,打输了给岁币的行为,说劳民伤财都有些轻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齐晟固然不希望百姓就这样失去了血性,但也不得不屈从于大环境,改为曲线救国。
先让百姓富起来。
等他们有钱了,再把家门口虎视眈眈的豺狼指给他们看。
然后,指着豺狼蹭亮的牙齿,温柔地告诉他们:“如果你们的拳头不够硬,他们就要抢你的东西,抢你的钱,甚至是要吃你的肉了。”
人性固然会因为安逸的生活而消磨血气,但到了自己手里的东西,有几个人会愿意被别人抢走?
只要不愿意,那就好煽动了。
——为了自己的东西不被抢,咱们可以先把拳头练硬了,把豺狼打得满地找牙。
到时候,不但豺狼再也不敢来抢咱们的东西,咱们还可以反过来把豺狼给打劫了。
什么?
朝中的大人们说,这样做有违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是啥?能让俺吃饱饭吗?
是谦让?让俺把东西让给豺狼?
那就去你娘的君子之道吧!
正所谓仓禀实而知礼仪,足衣食而知荣辱。
底层的百姓最关心的是自己家里人能不能吃饱穿暖,跟他们谈君子之道,那就是对牛弹琴。
不过,如今想这些还有些为时过早,这都是还就以后的事了。
如今最重要的,就是等管里、连云等几个大商人组织的商队从北方回来。
这件事,他得从制造纺织机做起。
作者有话要说:齐晟:我真是个脚踏实地的好孩子,怎么可能煽动百姓,我那叫顺应民意!
太后:完了,小孙子的脸皮,终于比他爹还厚了。
第180章
经过这几年的研究试验, 齐晟的琉璃制造业已经趋于成熟了。
为了区别于以往造出的那种块头不大,颜色驳杂, 还有气泡的琉璃, 齐晟正式把新造出的晶莹剔透,大到可以做穿衣镜甚至是门的琉璃,命名为玻璃。
第一批大块玻璃造出来之后, 齐晟首先就拿进宫, 孝敬了太后、天子、皇后和淑妃。
除了皇后坚持守旧, 其他三个大佬全都让人把窗纱换成了玻璃。
这可把后宫的许多嫔妃都羡慕坏了。
除了幽禁北宫的前慧妃, 所有有子女的嫔妃,都让自己的孩子到齐晟这里问, 看能不能给她们也换上玻璃窗户。
那些没有子女的,就结伴到淑妃这里敲边鼓。
玫妃和湘嫔是继三个大佬之后,第一批用上玻璃窗的人, 也让众人狠狠地羡慕妒忌恨了一把。
但众人妒忌归妒忌, 却也知道,这两位很早就和淑妃交好, 淑妃有什么好事, 总是想着她们俩, 别人也妒忌不来。
德妃就把信阳公主叫进宫来说话, 信阳公主亲自去找了齐晟。
三姐的面子, 齐晟不能不给,但也明言了,日后如果那里损坏了要换新的, 他可就要收钱了。
他做玻璃,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如今给后宫的娘娘们免费装,为的是广告效应。
但是日后嘛……
对于这样后宫娘娘们一生气就爱砸东西的爱好,齐晟表示:这个,真顶不住。
容妃那里,她趁着二皇子请安的时候,把这事说了。
但二皇子直接一口拒绝了,只说:“我与老六交情不深,没那么大的脸朝他要东西。”
一起来的小荷立刻一脸笑容地接口,“娘娘是个慈母,一定不会希望我们殿下为难的。”
容妃脸色一变,怒道:“我们母子说话,哪有你这贱婢插嘴的余地?”
小荷黯然低头,嘴上却是一点都不弱势,“妾自知出身微贱,比不得娘娘。”
这就是在打容妃的脸呢。
宫里宫外谁不知道,容妃母家不显,也就是因着出了个娘娘,这才有了几分余财,做了个土财主。
“总比你这……”
如果不是身边的大宫女及时拉住了她,容妃险些就把“出身青楼”四个字给说出来了。
这件事是太后和天子一同下的禁令,如果她敢提,以二皇子和她的关系,是定然不会替她隐瞒的。
自收了她的宫权之后,陛下对她的态度一下子就降到了冰点以下。
她暗自怀疑,是不是当初自己意图换子的事被陛下给发现了,只是碍于二皇子,陛下不曾动她的尊位。
但是,如果抓住了她的把柄,陛下一定不会吝啬于罚她的。
所以,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小荷把她气得喘不过气之后,和二皇子相携,扬长而去。
“贱人,贱人!”
她原以为,玻璃窗户的事是没机会了,但没过几天,二皇子主动来找容妃了。
容妃下意识地往他身后一看,没看见那讨人厌的小荷,暗暗松了口气。
待反应过来之后,她简直羞恼至极,忍不住出口嘲讽,“哟呵,今日怎么没把你那宝贝疙瘩挂在裤腰带上?”
二皇子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对她的恼羞成怒不以为意。
他这次来,是受人之托。所以,也不想废话。
“我去问了六弟,他说您要是想换玻璃窗户也可以,他可以免费送一份。但是,日后损坏了再换新,是要掏钱的。”
容妃沉默地看了儿子一会儿,问:“不是你去找了睿王,是睿王去找了你吧?”
二皇子一怔,笑了,“您还挺有自知之明的。”
——知道我不可能为了你去找六弟。
就这一句话,就把容妃气得要死。
“你这个不孝子!”
二皇子直接就冷了脸,说:“为母不慈,却来要求为子仁孝,您不觉得,这太可笑了吗?”
容妃质问道:“学里的先生,就是这样教导你的?”
二皇子噎了一下,留下一句:“您若是需要,可以去找淑妃娘娘。”
然后,他就疾步而出。
因为,容妃的最后一句话,他实在是没有办法反驳。
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就是父母可以不慈,但子女却不能不孝。
二皇子从内心深处就不接受、不赞同,但却又无法让别人接受他自己的想法。
好在他从小到大都是一个能苟得住的人,对别人的看法也不怎么在意。
所以,任容妃暴跳如雷,他还是该走就走,丝毫也不关心宫里可能会出现的,二皇子对生母不敬的传闻。
此时此刻,他只有一个想法:果然,今天就不该不带小荷,自己过来。
今日之事,如果不是齐晟特意去找了他,他根本就不会跑这一趟。
也是为了不一下子就把事情搞砸,这才特意没带小荷。
谁知道,就算她不带小荷,容妃一个人,却还是有办法把事情给搞砸了。
二皇子觉得,他没有完成六弟对自己的托付,心里很是愧疚,出了玉泉宫,就特意到户部去找齐晟表达歉意。
“就这?小事而已。”
齐晟根本就不以为意,“既然容妃娘娘不需要,那我这里就先紧着别的宫里了。”
因着周围有围观的人,齐晟特意大声把责任推到了容妃身上。
二皇子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就告辞了。
*
二皇子这条路被她自己断了,容妃若是再想装玻璃窗户,就得自己去找淑妃。
要容妃自己选,她自然是不乐意去向夺了自己宫权的淑妃低头的。
要不然,她自己一早就去找淑妃了,还用得着让二皇子去找齐晟?
但随着后宫嫔妃们陆陆续续都换了玻璃窗户,有那心思灵巧的,还特意配了暖黄色的带花边的窗帘,看起来温暖明亮又贵气。
容妃的审美本来就是偏于富丽堂皇那一挂的,这可真是馋死她了!
本来吧,她见坤宁宫没换,还能安慰自己:一国之母都没有换呢,我一个妃子,不丢人。
但是,没过多久,皇后就在五皇子的劝说下改变了主意。
皇后母子不但把坤宁宫的窗户都换成了玻璃的,据说连端王府里的窗户,也都统一换了。
容妃再也不可能自欺欺人,但这会子她勉强还坐得住。
不过很快,更让她觉得可恼的事情就发生了。
给各宫免费换了玻璃窗户之后,齐晟就把这件事当成了广告,对那些达官显贵广而告之了。
广告效应,是会产生巨大的能量的。
经过几天的发酵之后,就陆陆续续有诰命夫人进宫,拜见以往相熟的娘娘。
容妃也曾掌过一部分宫权,也结实了不少的诰命夫人,自然也有人来拜见她的。
人家这回进宫,本来就是想见识见识宫里如今正盛行的玻璃窗户的,但她这里却没换……
这就很尴尬了。
在经历了几次这样的尴尬之后,容妃终于明白,这个时候,再争那一口气,是里子面子都没了。
她终于有些后悔,那天和二皇子说话,不该呈那一时之气。
如果她再耐心一点,哄哄二皇子,让二皇子出面去和睿王说,岂不是里子面子都好看了。
如今她却只能先顾里子了。
容妃到底是个能屈能伸的人物,别看她没去之前纠结了又纠结。
但是,等她真正到了钟粹宫,却是半点不扭捏,直接和淑妃说明了来意。
对于容妃和二皇子的关系,淑妃早有耳闻。虽然她心里看不上容妃的做派,但也不会平白无故地得罪她。
更何况,自家儿子早先就和自己说过这件事的打算,淑妃自然不会故意拿捏姿态。
她当即就吩咐内务府专门培养出的一批装玻璃窗户的工匠,给容妃的寝宫都装扮了。
看着换了玻璃之后,越加富丽堂皇的宫室,容妃瞬间就觉得,舍一回脸面也值了。
*
在一众诰命夫人门进宫参观过以后,整个京城直接炸了锅。
几乎所有的宴会上,都是在讨论玻璃和玻璃窗户的事。谁要是说不上几句,那根本就没脸和人搭话。
时刻关注这股风向的佟筹激动得手一直在抖。
“殿下,咱们什么时候铺货?”
作为玻璃制造商,佟筹对于玻璃制造的成本有多低,简直是到现在还觉得自己是在做梦似的。
就这样,还是大半的成本都投入到了研发里。
如果单论原材料的话,能更是跟捡的没多大区别。
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殿下一定要把生产与销售彻底铺开了。
因为这巨大的实际利润,如果把生产和销售都交给一个人,实在是容易让人心态飘,既然产生不可控制的后果。
和他同样激动的,还有参了一脚做玻璃销售的蓝鲸,加上其他几个销售商。
不错,随着齐晟的地位越发稳固,蓝鲸终于抛弃了其他的靠山,专心跟着齐晟干了。
他们做钱庄的固然利润高,但风险也大。
如果没有实业支撑,很容易就崩盘了。
原本蓝家最看好的是粮食,因为粮食最稳定,无非就是赚得多和赚得少的问题。
但他们蓝家起来的实在不算早,天下承平日久,各地的粮商已经把大头的份额瓜分得差不多了。
因此,蓝家虽然也有几个粮铺,但始终是小打小闹,争不过人家根基深厚的。
没办法,蓝家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其他大商户那里入股。
这样虽然大头的利润都让人家赚了,但却可以多拉几个大商户在他们家的钱庄里存钱。
算起来,也是互利互惠了。
但人心哪有满足的时候呢?
特别是像蓝家这样,命脉大半都捏在别人手里的,又岂能不奋力寻求其他出路?
玻璃的出现,对蓝鲸来说,真可谓是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