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当我坑男配时我在想什么[穿书] > 《当我坑男配时我在想什么[穿书]》TXT全集下载_22

《当我坑男配时我在想什么[穿书]》TXT全集下载_2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不就是免去三年实习期,直接入朝为官吗!

依照常例,殿试一甲前三名,才能直接成为翰林院正式工,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那三位学霸的特权。

剩下通过馆选的进士只能乖乖做满三年临时工,结束实习期后,还有一次考核,俗称“散馆”,成绩合格才能成为正式工,录取率比殿试还低。

所以说,翰林院虽然官品低,却是官场最有前途的部门,民间甚至把翰林院的官员们称作“储相”,毕竟内阁大臣皆是翰林院出生,很少有特例。

大楚历史上,不满二十岁成为翰林院正式工的,总共只有两个人。

一位是隆裕年间考中状元的十五岁神童李庆春,距今已有两百多年,都变成民间传说了。

另一位则是十七岁高中探花的神童李承骁,也就是当今内阁次辅李阁老。

此刻,韩皎有机会成为大楚史上第三位不满二十岁的翰林院正式工。

别提多激动!

只是不知道徐阁老会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这老头脸上的温和笑意怎么不见了?

是不是要开始绝地反击,对他的方案疯狂挑刺了?

早知道这是来自皇帝的考验,韩皎就琢磨出更详尽周全的抚民方案了。

能不能再给一次机会?

他要写策论,三万字策论!把流民每一根手指头都安排妥当,不但省钱,还要给皇帝爸爸挣钱!

徐阁老神色严肃地注视着韩皎,沉默良久,终于下定决心,沉声宣布:“恭喜韩大人,即日升任翰林院编修。从今往后,朝中要务,都仰赖诸位同舟共济了。”

韩皎感觉周围仿佛满是刺目的烟花升空绽放,激动得不由自主站起身,才想到这里不是颁奖典礼,只好顺势对徐阁老行了一礼,感谢他的赏识信任。

另外两个编修一改鄙夷神色,满脸讨好地起身,对韩皎拱手称贺。

考察结束后,徐阁老单独留下韩皎,与他详细探讨安抚流民的具体规划。

大致商议妥当后,徐阁老询问韩皎愿不愿意兼领临时监察抚民的职责。

一听这话,韩皎瞬间恢复了沉默,又如最初一样,只微笑注视着徐阁老,不说话。

徐阁老被这谨慎过度的毛头小子逗笑了,摇头叹道:“老夫欣赏你的应变能力,所以想让你参与安抚工作,没有正式职位,不会登记在册,抚民事务出任何闪失,都会有其他官员负责。”

韩皎这才欣然应允。

都快在翰林院闷得发霉了,好不容易等到个能为受灾百姓做点实事的机会,韩皎巴不得一展身手,只是这机会是徐阁老给的,他不得不谨慎应对。

差事交待完毕后,徐阁老就请他回翰林院忙去了。

韩皎起身作别,转身的瞬间,徐阁老却忽然笑了笑,自言自语呢喃了一句话。

韩皎耳朵灵,隐约听清了他说的话——

“好小子,当得起燕王对你的赞誉。”

离开文华殿之后,韩皎走路都是飘的。

回到翰林院,事情很快传开了,不断有同僚恭贺道喜,韩皎根本无心应酬,还要忍着不笑出声,真是太难了。

直到下午,韩皎从巨大的惊喜中缓过神,才察觉有什么不对——翰林院里跟他关系最铁的兄弟,怎么没来道喜?

韩皎伸长脖子看了看,发现周浩正挠着脑袋伏案发呆,似乎遇上了什么难题。

出于跟兄弟分享喜悦的心情,韩皎主动走去周浩身边,问他遇上了什么难题。

周浩叹息一声,小声告诉韩皎:“今儿我跟随侍讲大人去上书房,给皇子们讲解这一节——”

他敲了敲书本上的内容,愁眉苦脸道:“快散学的时候,九皇子突然吩咐我,将这一段内容举例为他详细阐述,我……我当时太紧张了,九皇子这是头一次向我请教学问,我引申的典故似乎不太恰当,恐怕说错话了。”

韩皎满面春风的笑意顿时凝固,目光凉飕飕地注视周浩。

周浩被他的眼神看得一激灵,紧张道:“怎怎怎么了?很严重吗?殿下会因此生气吗?”

韩皎面无表情地反问:“殿下向你请教学问了?九皇子殿下?九、皇、子?”

周浩一脸茫然:“是啊,怎么了?”

“没什么。”韩皎无所谓地摇摇头,安慰了两句便走了。

心里却满是质疑。

为什么咸鱼大boss突然这么好学上进了?

居然向庶吉士请教学问?

韩皎参与辅导这么久,还从来没得到过大boss的垂询。

有什么了不起。

反正现在升官了,以后用不着辅导皇子功课,大boss爱问谁就问谁去,跟他无关。

这么心想着,却更不服气了。

臭弟弟为什么没请教过他!

是不是看不起他!

是不是!

散班的时候,韩皎刚走出翰林院,就瞧见南三所的太监正等候在门外。

太监一见到他,便笑脸迎上来道:“韩大人,殿下请您去蹴鞠场一聚。”

*

一刻之后。

太监快步跑回蹴鞠场,回禀正在练球的三位皇子:“韩大人说他公务在身,脱不开身。”

奔跑中的谢夺一脚踩住球,难以置信地转头看向太监。

大楚第一蹴鞠高手第一次惨遭拒绝!

作者有话要说:棉花先生:曾经有一个神童摆在你面前,你没有珍惜,居然去请教神童的同事,还想看我小鸭子挥手?没门。

第58章

得知韩皎破格升任翰林院编修, 韩太太欢天喜地, 韩老爷却眉心紧蹙。

傍晚吃完一顿庆贺升官的大餐,韩皎领会父亲的眼色,起身跟随他去了书房。

“这次破格提升, 当真是圣上的意思吗?”韩老爷忧心忡忡。

韩皎淡定道:“除了圣上, 还有谁能破格提拔我?怎么?爹在为何事不安?”

韩老爷道:“我觉得这事有些反常, 背后必然有人谏言,否则圣上不会忽然想起提拔你。”

这么一说, 韩皎也觉得事有蹊跷, 一时陷入沉默。

韩老爷道:“圣上近年来破格提拔之人,都由李阁老举荐,如今突然想起你,难不成会是李阁老的意思?”

韩皎道:“这就无从得知了。”

韩老爷见儿子无动于衷, 思索再三, 干脆坦言道:“阿皎, 自从搬出王府别宅, 爹就再没瞧见燕王府的人请你去议事, 你实话告诉爹, 燕王是不是对你有了猜忌?”

韩皎没想到父亲已经有所察觉,犹豫须臾,轻声回答:“爹,这些事您不必操心,没人猜忌儿子。”

韩老爷急道:“你就别瞒着我了,有传闻说你是端王党打入燕王身边的内鬼, 近日不慎败露,才被燕王扫地出门。”

韩皎惊讶道:“您从哪儿听到的传闻?”

“是刑部透露的口风。”

韩皎无奈道:“这您也信?周肇昆故意放出来的话罢了,无非是想让燕王对我起疑。”

韩老爷急道:“现在圣上破格提拔你,外人一定会以为是李阁老的意思,甚至……”

他望着儿子,难以启齿。

韩皎神色一肃,轻声问:“爹难道也认为我背叛燕王,投奔了李阁老?”

韩老爷焦虑地叹道:“爹怕你一时糊涂!燕王若是对你起疑,你可以找机会再表忠心,万万不可转投端王。”

韩皎沉默了。

韩老爷劝道:“立嫡以长是祖制,我们做臣子的,在这件事上可糊涂不得!”

韩皎想了想,神色坚定地回答:“儿子只说一句:请您安心。猜忌我的不是燕王,而是燕王身边的人,这件事您心中有数便可,不必对外替我辩解。”

听闻儿子明确表态,韩老爷心中大石落地,却又不解道:“那么圣上为何会破格提拔你?李阁老难道是想以此拉拢你?”

韩皎想了想,回答:“爹,您或许小瞧了圣上的韬略。”

韩老爷疑惑道:“此话怎讲?”

韩皎回答:“破格提拔我,并非李阁老谏言,也不是徐阁老的意思,这或许是圣上自己的安排。”

韩老爷不解:“皇上若因策论欣赏你的才干,为何早前没有提拔你?”

韩皎回答:“因为当时圣上还没摸清我的底细,如今我被燕王扫地出门,端王党还在试探我,皇上果断出手,越过两党对我施恩,大概是不希望我为任何一党所用。”

韩老爷一愣,疑惑道:“圣上有何用意?”

韩皎细细琢磨。

有何用意呢?

谢夺能看出韩皎目前处境两难,皇帝自然也看得出来。

这父子俩还真有些心有灵犀,一前一后,闪电出手,都想把韩皎收归己有。

大boss这么做,是为了保护韩皎。

皇帝这么做,可能是在为小儿子储备人才。

未来有可能需要牺牲掉李阁老这颗棋子,皇帝总得为不学无术的小儿子准备点治国能臣。

这事不便明说,韩皎回答:“圣上也需要两党以外没有私心的臣子,这么做或许是为了让我摆脱党争,单为圣上所用。”

韩老爷眼睛一亮,欣喜道:“若果真如此,就太好了!你只需全力效忠皇上,朝中各方势力便不敢轻易动你。”

*

次日,去翰林院点卯之后,韩皎被召去内阁直庐,听候徐阁老安排差事。

由都察院二把手担任总督察,负责抚民全程事宜,可调遣五城兵马司的官兵管控流民。

韩皎没有实际职务,只作为监察人员随行。

晌午,韩皎赶到北城兵马司衙门,跟着兵马指挥使一起出发。

流民被禁军挡在西城区角落。

赶到现场的时候,闻到恶臭的腐烂气息,还夹杂着血腥味,韩皎朝乌泱泱的流民中看了一眼,简直不忍直视。

兵马指挥使从禁军手里接管了流民,不久后,负责安排流民出城的右佥都御史也匆匆赶来。

离着老远闻到臭烘烘的气息,右佥都御史蹙眉快步走进,刚站定脚,就对指挥使下令,让官兵立即将流民驱赶出城。

韩皎闻言赶忙提议:“大人,用不着动用武力,赈灾粮后晌就到位,可以让运粮的车队直接运往郊外,布置好施粥场,让流民排队领粥。”

御史想都没想就反驳:“这些流民没这么好打发,若是当着他们的面运送粮食,肯定会发生哄抢,我奉命办差,天黑前得向督察大人交差,必须先把流民驱逐出城。”

韩皎耐心说道:“等到粥场布置妥当,在向他们宣布,自会有饥饿的流民出城一探虚实,等消息传开,流民一定会争先恐后地主动出城。”

御史不耐道:“搭建好粥场和窝棚至少得等到明日,此时禁军已然撤离,我奉命驱逐流民出城,若是将他们留在城中,宵禁期间,人手必然不够,万一流民趁机涌入闹市,你我谁担待得起?此处距离城门不过二里,先将流民驱赶出城再议。”

韩皎赶忙劝道:“这事急不得,这些流民饿得眼睛都绿了,若是武力驱逐,他们会以为朝廷不管他们了,必然会有人拼死……”

不等他说完,御史便绕过他,对指挥使一挥手。

猝不及防,一场暴力驱逐就在韩皎眼前发生了。

士兵手中的长矛齐齐对向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韩皎急忙高喊一声“且慢”,嗓音却被淹没在流民们绝望的哭喊之中。

万没想到,安抚工作第一步就失控了。

韩皎转身一把抓住御史肩膀,嘶声劝阻却无济于事,情急之下,韩皎冲向流民,厉声喝止官兵动武,却被当做恶意扰乱公务,“送”去附近衙门休息。

韩皎被那御史的两名属下看押着,直到傍晚,督察大人派人请他去都察院议事,韩皎才被放行。

那名右佥都御史也在总督衙门,韩皎赶到时,他正在向督察大人复命。

听说流民已经被送去城外指定地点,督察大人十分满意。

“流民是否有伤亡?”韩皎突然朗声发问。

御史看都没看韩皎一眼,直接向督察大人禀报:“属下尚未清点流民伤亡数目,但料想不会超过三百人。”

“三百人?”韩皎盯着那御史,沉声开口:“这些流民即将成为新县入籍百姓,是大楚的子民,已经登记入册,如今无故死了三百人,大人如何向皇上交待?”

御史闻言一惊,赶忙对督察大人道:“属下……”

督察抬手制止他解释,转头看向韩皎,亲自充当和事佬:“韩大人有所不知,流民人数近十万,想要驱逐出城,多少会有伤亡,以往发生此类事件,死伤甚至更多。”

韩皎回道:“有避免伤亡的方法,只是御史大人没有耐心尝试。”

御史出口反驳:“下官有的是耐心,可这是上头交待的差事,下官已经奉命从禁军手中接管流民,宵禁期间人手不够,怎能拖延到明日?况且从前驱逐流民也是如此处置,韩大人若是想尝试新方法,得事先向首辅大人禀报,为难下官又有何用?”

韩皎冷声道:“首辅派我来就是为了协同抚民,今日事发之时,御史大人一意孤行,我出言劝阻,却被您驱赶软禁,这就是您对首辅大人的交待吗?”

御史脸色一白,慌忙下跪,对着督察大人危言耸听,说自己赶到时,流民已经发生暴乱,他是不得已才武力镇压,还信誓旦旦道:“若当时依照韩大人的提议行事,恐会闹出大乱!”

韩皎刚欲出言反驳,门外有一名军士忽然冲入大堂,跪地禀报:“督察大人!流民造反了!领头的叛民带着三万余青壮流民突围,逃入山中!”

“什么!”督察大人拍案而起!

跪在地上的御史也大吃一惊,五雷轰顶般瘫坐在地。

韩皎冷冷看着那御史:“如今没采取在下的提议,大人引出的祸乱似乎也不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