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知足(1 / 2)
常弘恪守承诺, 今日来的更早了, 卯时都还未到, 天将明未明。
“苏成之。”
苏成之听到了但是不想回应,迷茫的坐起身子, 缓了好一会儿,才爬下床榻,起身时只觉得胸部鼓鼓囊囊的,那感觉并不好受,再把布条勒紧, 她一口气差点都没提上来。
她想着, 真得抓紧时间了,她不想当个身量矮小的儒生, 她要当像李北北那般高大挺拔的花木兰。
“来了!”
两人才走到临时军营门口,就见着远方有车队驶来。
苏成之再定睛一看,马车外缘都刻了皇家标记——他们终是来了。
“看来今日不宜出行。”
没人出来迎接,常林甚至没有告知她,临时军营门口空空如也。苏成之想, 常林心里还是有气的, 是故意而为之,有意给太医院那帮子人一记下马威。
早前听闻是李北北力排众议才执行尸体火化, 这阵子一面都见不着她估计也是常林的意思。
“常弘, 你要不要先回去?”
“……白日和夜里的你是不同的你吗?白日的你总会叫我走远点,夜里的你却总是又叫我离你近些。你当我是你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啊。”
莫约过了几口茶的时间, 苏成之又听常弘说:“是他们错了。”
苏成之诧异地看着常弘。“你……”
“我又不是真的傻大个儿。“
“我会保护好你,你放手去做。”
苏成之望了常弘好一会儿,“撞拳头。”
常弘把手背到身后,“不给撞。”
以前可不知道她是女子,撞拳头那是给兄弟撞的,常弘拒绝,常弘排斥,常弘不想。
“两位在说什么?”头戴蓑帽的林尚拉好马缰绳,稳稳当当的停在两人跟前。
“林大人,多日未见,里面请吧。”
林尚看着这阵仗,什么都明白了。“辛苦。”
“天气回暖,雪已经融的差不多了,要把太医和士兵分编在一起,一支负责临时军营外的疫情处理,一支负责搜寻临时军营内的疫病患者,还要单独一支太医队伍,用于调配治疗药物,以及用于预防的药物。”苏成之压低声音。
“常家军?”
苏成之点了点头。“没能幸免,但是藏的很深,没有他们自己人带队,根本找不出来。军营内人口密集,扩散起来无法控制,我甚是担忧。”
顾着常弘,有些话苏成之也就没说出口。
谈到一半,常林来了。林尚起身行礼,这回常林没拦着,大方入座。
“继续。”
“抽调的军队是主帅大人亲自选定的,可以信赖。”
“不要给我戴高帽。”常林瞥了苏成之一眼,净会耍这些小手段。
苏成之笑笑,就当没听见,姜果然还是老的辣。
“人统一送进隔离区,按照病情程度分区进行治疗。”
她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工整的宣纸,摊开来,摆在常弘面前,是疫病症状录述和防治措施。
“我们都需要一个双方皆信任的人。”苏成之看了眼常弘。
常林没点头,他在权衡。“好一个在临安时的先生。”
先是把常弘教的眼里只有九经,现下又是想把他推到风口浪尖处。
呵。
“里外都让你说了,你说你这个人心思怎么这么……”
常林还没说完,常弘就伸手拍了下书案,他皱着眉头。
“哥,慎言。“
谈完以后,常林面色不佳,直径离开了去。
常弘欲留下来等苏成之,却听她说:“我有事要和林大人单独谈一下,你先走吧。”
常弘抿着嘴,看着她和林尚两人,点了点头。
“汉中巡抚弃城跑了,开封城和洛阳城里的百姓在自发抵御流民,双方之间难免爆发流血冲突,我看……也悬。”
苏成之的眼皮重重一跳,一股火气压都压不住,“为何飞鸽传书上一字未提?”
“是我驶过北线时,摸黑亲自去探查的。”
江北巡抚是开元六年的科举殿试探花。苏成之只觉得心里窝火,年年喊着口号“兴科举,兴科举”,选出来的都是什么窝囊废!江南巡抚!江北巡抚!甘肃巡抚!汉中巡抚!没一个拿的上台面。
苏成之闭了闭眼,过了会儿,长舒一口气,平静下来,方才同林尚走出帐篷。
日上三竿,光打下来闪得苏成之眯起眼睛,这场硬仗,终是要拉开帷幕。
午时一到,禁宣,祭祀,苏成之将三柱高香插进黄土中。
起军誓。
常林还是来了,他把此一役的主帅权交到了常弘手里。
风呼啸吹过,将军旗吹的鼓起。
苏成之看着站台下的乌泱大军,她听见常弘说:“在此通告常家军诸位,我们将同汉中疫情做奋斗。各部需服从我与军师之指挥,信任,忠诚。疫情横行汉中,民不聊生,颠沛流离,饱受疫病之苦。望各位有马革裹尸之勇,得胜归来时,勇者自有嘉奖;萎者自有惩罚。最重要的是,军人,对得起手上别的红袖,为了百姓!为了国家!”
苏成之若不见今日常弘,又怎能明白常林一句“天生将才”名副其实。
接着苏成之听见自己说:“无论生死皆做勇者,是以为军人,是为红袖精神!”
她高吼一声:“为了百姓!”
乌泱大军回应道——“为了百姓!”
“为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