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陌路(2 / 2)
“后李北北将军气不过,亲自率领队伍欲意进城,当地官员却用晋朝历律,‘无战事军队不得入关内’,将我等拦在外头!属下不明白这胡人可以留在我大晋朝的土地上过夜,为非作歹,常家军却连城都进不了,属实让人心寒!”
常武听后,久不能言,若是他在兵部尚书这个位置,让晋太宗如此忌惮,莫不如他自请辞官得了!
讲到最后,传送兵又说:“大人,李北北将军还说,李夫人她已经接到了,夫人很生气,说是回来要与你和离。”
常武听完后,身子都晃了晃,加之视觉消失的恐惧,五十多岁的男人老态尽显,突然就特别脆弱,语无伦次的说:“和离?和离什么,不会和离的,我十六岁就头次出征在关北认识李如意了,一辈子都不和离……”那是他的结发妻子啊!
“爹,没事的,我可以跟娘作证,您没有做任何对不起她的事,不会走到和离这一步的。”
“好,好……”
常武将传信兵暂时安置于府内,他要先和李经商议后,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在马车上,常弘问他:“您现在能和儿子说,为什么把娘支去关北,又把我留下来了吗?”
“娘生平最厌恶亲近的人同她撒谎,你莫找借口哄我,定是大事。”
也罢。常武长长地叹了口气。如今这番光景,再瞒又有何意义。
“临安朝局动荡,兵部是晋太宗的肉中盯,眼中刺,要断了兵部后路,少不了要拿常家开刀,杀鸡儆猴。如今效果已经达到,还顺势将武举废除。而常家军则是晋太宗必须要倚仗,又最为忌惮的一支力量,常家没有男儿在临安,是万万不可。”
“我首先不能离开临安,因为晋太宗忌惮我在常家军中的威望。”
“我儿不能离开长安,孩儿毕竟手无寸铁,也无权势。因着父子牵制,我做事就不能鲁莽,必要的时候须得顺从朝廷。”
常弘听罢,坐于马车内,不言语。他只觉自己明明身处闹市,但犹陷入无人之境。
终而,他问常武:“所以您不仅是被兵部的部下架空,在朝堂上也是孤立无援是么?”
“所以我根本就不是因为娘要人陪伴才被您留在临安,我从小就是……被您放弃的那个?”
“不是这样……”常武刚欲解释,就听见马夫勒马的声音。
“大人,到了。”马夫将车子停在城西热闹街区的一间米铺附近,常弘一言不发,掀开帘子就下了去。
如今常武是眼睛不方便了,很多事情都需要常弘代为执行,不然的话,他不仍是那个被蒙在鼓里的“弱智小儿”么?
呵。
常弘黑着个脸。“买米。”
“客官要秤多少斤?”
“四斤。”
晋朝风俗中,“四”因着谐音“死”,被视为不吉利的征兆,一般老百姓在购置物件时更是极力避开此数字,因着“买四斤米”,便成了这间米铺的暗号。
掌柜将其请至里间,莫约一柱香后,身形高大的男人才回了马车。
常弘简单交代会面时间后,父子两人便陷入了沉默之中。
一个是无从解释,一个是心墙已筑。
夜里,常弘一人无眠,在花园里转了一圈又一圈。
大家对他都一样,感情不真。校练场一起长大的兄弟,和他的亲生父母姐兄。
经过篱笆墙处,常弘自上而下俯视着呼呼大睡的武郎,牙痒痒道:“还有你!懒鸡。”
莫约寅时,常弘躺回自己的床榻,朦朦胧胧间想起锦枕下压着的那根灰色发带。
“就你还好点儿。”
作者有话要说:*灰色发带:指路第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