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 11 章(2 / 2)
“因为是幺儿,臣的确是过分溺爱他,但是臣的儿子,绝对是可塑之才。”李经刻意让常弘听到了这些个机密,虽是问句,但常武明白,常弘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他们常家人,早就退无可退了。
“林尚。”
“臣在。烦请小公子移步中庭,你我切磋一二。”站在光影之中的那人并不显眼,乃至他没有发声之前,常弘并没有注意到他。
这话说的,常弘本能的眯了眯眼睛,转了转脖子,呵。
常武朝光影之中那人作了一辑。“吾儿年幼,望点到即止。”
“撕。”常弘颇为不爽。“爹,你咋回事儿呢!”
一行人移步中庭。
林尚率先发起进攻,双方有来有回,至第三回合,常弘一直处于下风。然,第四回合开始,常弘竟学着林尚第一回合的攻势,与其打了个五五开。
“林尚。”
“遵命。”林尚跟随太子多年,自然知晓何意,他一个使劲,身子往后撤,脚尖点地,稳稳地站住了。
常弘不明所以,只觉得不过瘾,欲意再来,但看他爹的瞪着他的眼色,也不敢造次。
“夜深了。常尚书带着小公子歇息吧。”话毕,李经伸手掩面咳嗽了几声。林尚赶忙回书房将白裘拿来递给李经披于身上。
常弘学着他爹,作了一辑。望着李经和林尚远去的背影,他心痒痒,那我这功夫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啊!也没个准话!莫非那太子是怕林尚打不过他,所以才开口叫停?他看了看他爹不动如山的身影,又为何如此沉重?
常武看着常弘没心没肺模样,气就不打一出来,就和家里只会吃吃睡睡,到点还要看心情来打鸣的武郎一般模样!
在鸡窝里睡得好好的武郎:咕?
**
复试与初试不同。复试承晋太宗福泽,包办食宿,免考生负重之苦,以答辩形式进行,主副审从初试,主审为太子李经,副审为吏部尚书谢蕴道,御史大夫长荣。太子李经有一票否决权,通过则需两票。考生三日内按序参与答辩,此间皆不可离开弘文贡院。
苏景文啰嗦病又犯了,一路上从晋熹宗开国讲到田赋税收之政,苏成之原本十成十把握的心都给糟老头子弄得七上八下。
“爹,你手为何抖?”
“爹也不清楚,你若高中,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高中还能是坏事不成?”
“你毕竟,你毕竟……唉!”苏景文话说一半掩面叹息。
苏成之藏在广袖里的手不由自主地随主人的心情波动而收紧。终究因为我是女儿身么?您究竟是担心我的人身安危,还是仅因着我的女儿身,自觉我不应做官,不应有那本事和权利?苏成之不禁思及这副身体的主人孩提时的回忆,苏娴之多少次的哭求,才换得兄长的同情……一股酸涩浮上心头,被她压制下去。
“别说这些了。祝福我吧,爹。”苏成之想起自己压在枕下的明黄色锦囊,天时,地利,人和,我皆有之。不得不说那日安车内,李经的几句提点,让苏成之明晰了自己所求,她想要跨越阶级,她想要做那人上人。老天把机会摆在她手边,她没有理由不抓住。
再次迈入弘文贡院,苏成之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若是上一次她忐忑不安,这一次她则是心潮澎湃。她伸手从木签竹筒中抽出一支檀木制的木签,轻轻将其翻转过来,一个“壹”字便映入眼帘,监察接过笔录,还不忘说上一句:“考生可当真好手气。”
苏成之笑笑,并未言语。辰时到,正殿之外由李经牵头,点上三炷香以示吉利。她作为第一批的待考考生,站在队伍的最前头,得到监察的示意后,方不急不缓地迈入殿内。
正殿之上那人,今日身着用银色丝线钩边的雪白朝服,微微垂头,不知在看书案上的什么,墨丝长发垂在胸前,李经似是不喜发冠,总是随意的束一半头发于脑后,当真应了那句“公子如玉”。苏成之克制住自己的眼神,恭敬地垂头站着。
谢蕴道率先发问:“苏儒生对‘内外轻重’有何见解?”
苏成之作了一辑,开始娓娓道来,由家族礼制到帝王之政,自辩有理有据。谢蕴道用手捋了捋胡子,心下满意,由远及近,辩证来看,贯穿儒学,没有一味偏袒,难能可贵的是,这苏成之竟还是个关心朝政的,能结合当下时政。
而后长荣正色又问:“奉儒家,是否应重文轻武?”
若是早几日苏成之还未必清楚,而如今她明白身在政局,并非要你有自己的见解,考生所要做的,是契合朝中的主流。“以在下拙见,重文轻武实属必然之道……”
长荣越听越是满意,这苏成之,倒是个机敏之人。他飞快的在宣纸下写下评语,待力士呈递给坐于正殿之上的李经。
李经看着力士传来的两张宣纸,三言两语的点评,下皆画有红圈,以及印泥,以示通过之意。
“见解一般,资质平庸,望苏儒生继续努力。”
正殿之上,那人薄唇轻启:“故,不通过。”
作者有话要说:*高力士/武郎:认不出我自动挨打。
*林尚:我是第九章出场的那个御手啦。
*吏部(人事);户部(户口、财政)。
执子:我要克制住自己,李经x常弘是没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