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草根 > 民国草根 分节阅读 16

民国草根 分节阅读 1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作为揪面孔的距离,邵满囤那双巧手沿着线压出来的痕迹,就一个个的揪了下去。

待到将所有的洞口都用枣子压好了之后。

一个顶了十五个枣子的枣饽饽就算是成型了。

以这个饽饽作为标准,剩下的做的就更快一些。

待到大锅中的水翻了滚,架起来的箅子上就多了这几个重量级的弟兄。

这不过是第一锅的量,等它们出锅的时候,它们的小弟兄,莲子饽饽也是要跟进去了。

而这蒸莲子的时候,用的面就多了一倍。

因着莲子饽饽拾掇起来特别的简单,邵满囤自然就要多做一些。

家中用来磕莲子的模子样式不少,一多半是邵父还不曾病下的时候,练手的杰作,剩下的几个则是因病没再卖出去的作品。

现如今都被邵满囤拿来用了,无论是当中断了叶片的莲叶满堂,还是鲤鱼少条须子的鲤跃龙门,邵满囤都不嫌弃。

他将这些模子一个个的塞上面团,排排的码好,这才像个顽童一般的,从开头起,将模子一翻,一扣,铛铛铛一直扣到了最后一个。

带着各种花纹的白胖的面坯子,在案板上咕噜噜翻了一个身儿,有花的那一面正好朝上,像是咧嘴笑的娃娃一般,等待着邵满囤这个制造者的检验。

到了这个时候,邵满囤才显了三分的少年气,他低着头,眯着眼,从头看了遍,也用手从头摸索了个遍,将有些沾粘的边角处按按圆,才抄起手边的竹箅子,一股脑的晾在了上边。

完美收工。

当日的晚上,邵家的炉台旁,就有了麦香的味道。

除了夜里以及明日间要啃的饽饽,其余的全都盖上了屉布,摆在竹制的架子,晾在了屋外的棚檐下。

只需要一宿,这些饽饽们就能变成硬邦邦的冰碴馒头。

若想要吃用的时候,只需要掏出去两个,回大锅上重蒸一遍罢了。

待到,雪融鸟鸣,这些干粮要受潮坏掉的时候,也就全数进了邵满囤的肚子,不会被浪费的。

而这就是大年三十前最费劲的工作。

要到除夕夜那一日,手头的活与村里的冷清才算是慢慢的过去。

一些分了家口的人户,要到主家或是长辈的家中吃饭。

几家日子过的相对富绰一些的,还提早崩了几响鞭炮。

就算是最困苦的人家,也调了馅料,包上一顿饺子。

甭管是荤的素的,总算是要过一次热闹的大年。

只有邵满囤一个人,还守在锅边儿上,忙活着自己的菜谱,他用笊篱将薄薄的油锅中的煎萝卜丝丸子捞起来,去填补他那略有些贫瘠的饭桌。

没有人一起过年,也只能用美食来填补孤单所造成的空缺了。

穷有穷的过法,不过两斤猪肉,切上半斤入了白菜豆腐炖粉条,再剁上半斤搅进了萝卜丝韭菜伪装的肉三鲜的饺子馅,剩下的一斤,方方正正,凑合着刚买的白糖,赤浓的酱油,葱白与辛黄参杂的去腥抽汁儿当中,就被炖成了肥腻下饭,一年不见一次的实料红烧肉。

这时候再加上这素的有滋有味的丸子,配上柴干却鲜咸的熏肠,最后再来上一碗儿揉完了饽饽剩下来的碗底儿辅面勾兑成的疙瘩,这四菜一汤的席面,也算是制办成了。

被这些美食环绕着,邵满囤心中那最后一点孤单劲儿都被冲散了。

第三十一章 祭拜

他将餐盘中的菜肴,挨样的取出来一点,盛在一个碗里,端着来到了灶台边儿,摆在了那张新刷不久的灶台爷的面前,双手合十,轻轻的拜了一下。

嘴中小声嘟囔着:“分到我这么穷的人家,真是难为你了,往年爹娘送你的鸡鸭,怕是近两年吃不到了。”

“所以你要多保佑保佑我啊,让我早早的立起来,让你再次吃的满嘴流油”

说完,邵满囤就摸摸饿得有些凹瘪的肚子,转身就返回到了主屋的饭桌上。

这一晚,软绵好吃还不拉嗓子的莲子饽饽,他吃了三个,配上一碗热乎乎的鸡蛋啰唆白疙瘩汤,就连夜里守岁的冷清也驱了三分。

靠着窗户的邵满囤,是被村中难得的千数响的爆竹给惊醒的。

他靠在那有些粗糙模模糊糊的窗纸上,朝着外面瞧去。

“新的一年要努力啊”

这声轻叹,结束了这独自一人的守望,熄灭了因为等待而燃起的火烛。

屋内响起了舒坦的呼吸,烧的微烫的火炕,冬日日光中刚刚晒过的被和,给了这个少年人最需要的温暖,不过一会儿,细又沉的轻鼾,就在黑暗中响了起来。

新年到了。

从今往后,我的肩上就扛起了邵家的大旗。

再睁眼,大年初一,晨,卯时。

拜早的鞭炮又放了一阵,惊醒了还没见着日头的头鸡,也惊醒了眼皮子有些发沉的邵满囤。

今儿个本不是他邵满囤出门拜年的日子,可是他还是勉力爬了起来,用巾子沾了点冷水,把自己拾掇个利落。

内里的絮花袄衬没有条件换,可是外边套着的罩子,邵满囤却换了一件新的。

这是早两年他娘做下的大的罩衫,内里带着几个锁扣,方便蹭脏了换洗。

内里的里衣以及脚底下的鞋子自然换上了两位婆婆的手艺,外头再套上一顶山民猎户人家中流出来的狗皮鞣兔毛的垂耳帽子。

他这一身外出的行头就算是制办齐了。

挺爱干净的邵满囤在临出门前,还在早起盥洗的水盆中映了一下,影影绰绰的瞧着还算齐整,才拔脚去了侧屋。

这屋子原是给客人留的客房,可他家还没认识啥朋友呢,只暂且做了杂物间处理。

原本做了炕现如今当了桌的裸炕面上,摆了一个硕大的篮子,上边盖了一方皂色的补丁凑齐的巾子。

进了这屋,邵满囤就直奔着那挎篮子而去。

搭在臂弯处,再掀开盖布瞧瞧底下,瞅见内里的东西是齐全的,这才压低了帽檐,一弯腰,拱出了屋子。

他也不往人堆聚集的村中央而去,反倒是钻进了差点一把火烧没了的小树林,绕过大路,入了东面的荒地。

在自家那两亩旱地的头上,突兀的冒出来的一包土疙瘩的面前停了下来。

当中立了一木刻的匾碑,写着邵水根与邵谭氏两个人的名字。

这就是邵满囤宁可舍了家中三亩良田也要将这两亩旱地留下来的原因。

他父母的宗族本就不在此地,若要安置,只能暂选自家地边的荒田了。

来到了爹娘坟边的邵满囤也不说话,他用手将墓碑上落着的枯叶拂去,就开始将篮子中的东西一样样的拿了出来,并排在碑前摆了一个仔细。

当中有蒸下的饽饽,烧好的素菜,几个冬日中才得的柿子红果,错落有致,让地下受了香火供奉的人,能觉出来他们所牵挂的地上之人,日子过得着实不错。

为了加深这种印象,邵满囤在码放好了供品之后,就将他特意买的粗香给燃了起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