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教次徒 分节阅读 128(1 / 2)
d可有人想过那些道友中又有多少是截教中人。
他申公豹原本就与截教相熟呀。
道友为何留步,因为这些道友其实也都认识他申公豹呀。
他原始这手棋已经布局多年了
原始看向金鳌岛:通天,我布局多年,我且看你截教如何破局。
原始示意申公豹退去,这时旁边的众弟子都看呆了,原始收徒极其严格,但今日却一连收了两位弟子。
原始开口对众弟子道:“大劫来临,封神榜上并未人名,所以你等都有可能入榜,你等也该多收弟子。”
原始悠悠叹道:“我阐教怕也免不了要有几位上榜之人。”
帝乙死后帝幸即位,帝幸便是后世所谓的纣王。
纣王七年,春二月,忽报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太师闻仲奉敕征北。
帝幸在位七年,商朝并无大事,可见帝幸也许不算贤明,却也并非昏庸无能之辈。
这时有商容禀明纣王:“明日乃三月十五日,女娲娘娘圣诞之辰,还请陛下驾临女娲宫降香。”
纣王竟然问道:“女娲有何功德,需朕轻万乘而往降香”
只此一句便可看出纣王极其自负,君王自负不是错误,但太过自负便很容易被算计。
商容奏曰:“女娲娘娘有造人补天的大功,若我朝歌祀此福神,可保风调雨顺,国祚绵长。”
纣王准奏,次日便率两班文武去往神庙中进香。
纣王进入神庙之中,就在纣王低头祭拜之时,一阵狂风吹来,卷起幔账,显出女娲圣像。
纣王一瞧: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国色天姿,婉然如生。
纣王一时竟然看得痴了,纣王身为人王,也是见过无数绝色,纣王本不应如此失态,但不知为何今日却似是失了理智。
纣王立刻命人取来文房四宝,在那神殿粉壁上题诗一首: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西伯侯姬昌乃是后稷的后裔,轩辕曾与广成子有约,因此后稷被弃于荒野。
也是自己的血脉,却因自己的缘故被弃,他轩辕有愧,他轩辕在这人间如今也只有这一件憾事了。
西伯侯姬昌筑台而拜,拜的正是他黄帝轩辕呀。
轩辕看向朝歌,最终却对着西岐微微点头。
既是憾事总该补全。
契的血脉得享五百年天下,却是已经足以
女娲走出娲皇宫,看着粉壁上题的淫诗,女娲其实并没有那么愤怒。
圣人不会在乎蝼蚁的想法,世人众生有敬畏她女娲的,也有恨她怨她赞她的,若一一理会,她这圣人哪有闲暇。
但终究是极佳的理由,女娲来到朝歌城头,商朝气运未绝,但你帝幸有罪,吾女娲便是问罪而来。
女娲立于虚空,女娲开口道:“一字一年,我便削你成汤五十六年气数吧。”
女娲回到娲皇宫后便摇动招妖幡,世间群妖齐至。
但女娲独独留下轩辕坟中三妖,轩辕在那火云洞中看着,但他的衣冠冢中却生出了三妖,而轩辕也仍由那三妖一直在他衣冠冢中生活。
这其中本就不是巧合呀
第247章
金鳌岛上,徐思远和通天看着那狐狸,琵琶,雉鸡精三妖落入人间。
量劫来临,圣人纷纷落子,人间局乱如麻,通天看向朝歌,通天开口叹道:“可惜了。”
是有些可惜,史书有载,商朝从商汤到帝辛,历三十一王,约五百五十四年。
可若有谁去读封神榜,便会发现封神榜全书说的都是断送成汤六百年。
凡人不知,但徐思远炼九鼎时便窥得天命,徐思远知道成汤本有六百余年的气运,但是却被女娲生生削去了数十年。
天命玄鸟,你商朝天命本就有圣人手笔,只有女娲也唯有女娲能无比轻松得削去商朝的气运。
商朝本还有数十年国祚,可惜他帝幸却生错了时代。
非亡国之君,却做了亡国之主
金灵圣母有些不忍的道:“师尊,商朝可还有救”
通天:“五百余年的陈弊,要救不易。”
只是不易,若无其他圣人插手,截教要救一人间王朝其实也还是有可能,但终究封神非是截教一教之事。
便是女娲不也悄然落子了,国之将亡,必有蛟龙四起,到时龙蛇起陆,谁又敢说他便一定是人间真龙。
但如今商朝被生生削去数十年气运,世间蛟龙还没孕育出来那王朝更迭便已经开始了,而那西岐更是从后稷时便开始准备。
遍数天下,似乎已无人可与西岐相争,天命似乎已在西岐
徐思远笑看人间:世间果真已无真龙与你西岐相争
通天这时却看向昆仑:师兄,棋盘纵横之道我通天的确不如你,但我通天知道一句话叫以力破巧。
通天这时道:“为师突破之后对阵道又有新的领悟,当召我截教万仙再演万仙阵。”
“师尊悟出的新阵可能战那圣人否”多宝不由的问道,世间修者众多,但如今截教却也也只怕那圣人。
通天开口道:“为师倒是喜欢这万仙阵永远没有对上圣人的时候”
徐思远敲响渔鼓,鼓声隆隆,传遍天地。
截教弟子闻鼓当至,除非像云霄这般需要镇守大河,不然。
若不回岛,自不再被视为截教弟子,大劫之中,生死自负。
不多时万仙齐聚,圣人传法,亲演大阵。
万仙齐聚,杀气腾腾。
徐思远也随众仙演练了数遍,待熟知了阵法变化后徐思远对通天道:“我截教在人间不能没有耳目,弟子身负大气运,弟子愿去人间走一走。”
通天考虑了片刻后点头答应,毕竟到了最后岛上岛下都非乐土。
恩州有一驿馆,虽然是为了方便官员与军队的来往而修建的,但如今并无太大的战事,官员来往又大都愿意留宿城中,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三年前这驿馆中常有离奇的事发生,于是这恩州驿站便渐渐没了立国时的热闹。
眼看天色将暮,恩洲驿臣暗道今日又将得一天清闲,驿臣正欲去城中打壶烧酒,却见前方鸟雀惊飞,烟尘腾空。
驿臣眼力还在,他立刻便知道是有军队来到了恩州,驿臣连忙吩咐手下做好准备。
过不多时,便见三千人马,五百家将护着一轿来到驿站前。
那领头的人可不简单,正是那冀州候苏护。
驿臣能在恩州迎来送往多年自也有过人的本领,他只是曾经远远的见过苏护一面,但如今再见却也立刻将苏护认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