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教次徒 分节阅读 122(1 / 2)
d
食铁兽有些纠结,许久之后似乎是下定了决心,食铁兽开口道:“道长只要不让我叫滚滚,哪怕要我吃一辈子竹子我也认了。”
徐思远坚决不许:“只能叫滚滚。”
滚滚仰天长叹,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
萌,真的很萌。
徐思远的心情都好了许多。
徐思远打开蓬莱的护岛大阵,徐思远带着滚滚进入蓬莱:“以后便住在这里吧。”
滚滚在大阵外犹豫了下,不过最终还是进入岛内。
徐思远突然问道:“是什么让你下定决心来我蓬莱的”
滚滚开口道:“我主人是巫族族长,我族人死后也被封为战神,主人天下知名,众生共敬。”
“但其实我主人只有道长你这么一个朋友啊”
“主人死后我去了南方,南方苗族中仍有巫族血脉传承,但终究不再是巫了”
滚滚叹道:“巫已不在了”
“所以我来找道长,如今洪荒也只有道长你最像主人了。”
禹落入大地之上后没有急着治水,禹反思自己父亲治水的经验,曾在蒲阪城中禹便在徐思远的指导后思考着如何治水。
如今再结合他父亲失败的教训,禹终有所得。
禹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为主,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河流山脉。
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禹立家时已经成婚,禹治水一共十三年。
十三年中禹从家门口路过三次。
禹知道妻子怀孕,禹听到过自己儿子发出的第一声泣哭,禹也曾听自己儿子长大后呼唤他母亲的名字。
已会叫母,可会唤父
他禹也想听他的儿子叫他一声父亲啊。
只是人族处境艰难,身负天下之望,多耽搁一下便是无数的人命。
禹只得在心中道:儿已可唤母,但他可知他父亲之名。
一门之隔,三过家门,终不得见
对自己的儿子,禹的心中有深深的内疚与亏欠。
不过禹的辛苦付出终究还是有了成果,历十三年,大水退去。
四方得宁,人族恭贺。
人族共尊,禹为大禹。
这是舜也未曾得到过的荣耀。
舜在蒲阪城中召见大禹,殿中唯有大禹和舜。
舜看着大禹,神情有些复杂,不过最终舜走下帝座笑道:“我们一起走走吧。”
大禹默默跟在舜身后,似乎是早得到吩咐,宫中无一宫女守卫。
走过长廊,穿过花园,舜和禹来到舜接受百官叩拜的大殿之前。
舜这时开口道:“我有一言,希望你能牢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大禹想了下才明白舜的意思: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的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
只有十六字,但却是舜对自己三十三年帝王生涯的终结。
舜这是在向禹传授治国之道呀。
第235章 禅位与通天塔
大禹似乎是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大禹开口道:“启禀陛下,臣治水已毕,还请陛下准臣卸去所有官职。”
舜笑道:“你治水多年,想必知道急流勇退虽然难得,但人在水中,大势携裹,如何能退。”
“倒是我这帝王,该退了”
舜看着眼前的大殿,他舜以前便是在这殿中处理天下大事,这里可以说是整个天下的核心,他舜曾是这里的主人。
也只是曾经,这里马上就会有新的主人了。
舜推开大殿,殿中百官早在等候。
百官同时行礼,行的是臣子之礼,百官拜舜却也是也在拜大禹。
舜带着大禹来到帝座前。
“坐吧”
大禹看着舜有些犹豫,舜笑道:“吾不懂治水,但吾懂水势。”
禹闻言便坐上那帝座。
禹和瞬都明白,舜此时退便算是急流勇退,不会失去身后尊荣。
大禹此时进却是顺流而行,大禹为司空,治得大水,掌人族兵权,得天下人心,人心在禹,他当为帝。
舜举起大禹的手对百官道:“吾于今日退位,此后禹便是人族新的帝王。”
百官拜道:“见过陛下”
这次百官拜得却只是大禹。
也许像后稷等心中还有不甘,但他们已无力与大禹相争,人族新的帝王就此诞生了。
这是一场很简单的一场禅位仪式,但有百官为证,这便足以被写进历史。
其实当大禹治水成功之后,有无百官做证都已不重要,放眼四海,无人再能与大禹相争。
舜看着大禹,心中颇多感慨。
他出手斩杀了大禹的父亲,如今又亲手将帝位禅让给了大禹。
世事无常,这人间帝王,其实难做。
后世史书,他舜又能留有几行名姓。
是非功过,任由评说,百年过后,皆成黄土。
罢了,罢了,不如泛舟归去。
舜在看大禹,大禹何尝不是在看着舜。
最终大禹坐在帝座之上,大禹决定仍定都于蒲阪,仍尊舜为帝,用舜之年号。
陛下在我大禹心中仍是陛下。
蓬莱岛上,鸟语花香。
小满曾经种下的桃树已经长的很高很粗了,徐思远正坐在蟠桃树下小憩,通天曾在蓬莱将一枝桃枝变成一片桃林。
桃林花开,清风徐来。
花香阵阵,徐思远睁眼一看。
身前桃花红,李花白,月季黄。
头上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春光正好。
春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