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明朝]科学发展观 > 第165节

第165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那……徐渭,你也值得更好的人生。

我不会再让你去经历那些苦痛。

想到这里,虞璁忽然有个奇异的念头。

这次殿试一共六十个坐席,十五个高层官员的前排,二十个中层官员的中排,还有二十五个观摩席。

他凭着记忆扭头找了找,还真看见了胡宗宪。

胡宗宪终于到了及冠之年,已经快满二十了吧。

在角落中一个清秀又温和的青年正看着那小正太,嘴角噙着浅浅笑意。

轮到李承勋提问了,老头对这小孩子也颇为慈祥,怕是想到了家里的小孙子。

徐渭说话的时候声音带着些许的软糯,但声音透亮清晰,思路逻辑都极为有条理。

胡宗宪正颇为玩味的看着那小男孩,殊不知自己正被暗中观察的皇上看在了眼里。

按照道理,徐渭原世受挫无数,科举都屡考屡不中,也没见着寻死觅活的。

怎么胡宗宪入狱之后……他就不顾无数好友的阻拦,屡屡想同归而去?

虞璁心想自己怕是想得太多,不着痕迹的轻咳了一声,强行把自己的思路转移。

这五个考官看见人群中站着个小男孩的时候,都颇有些眼前一亮的感觉。

待一整套问题下来,才更加觉察哪里不对劲。

这孩子虽然是绍兴人,与京城从前毫无关联,可是明显把历年寻仙考的试卷都看了一遍,也就是说,对国家特意公布出来的试卷都有过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以至于如今谈吐国政,都如同京官一般到位妥帖。

从资料来看,这孩子也是理科出身,如今谈到国家工程这方面的事情,也能切中要害。

“不才以为,如今应疏浚交通,将北平之繁华通输各地,”他仰头看向台上的那五个考官,神情不卑不亢:“一通运河,二扩道路,三增车辆往来,最好如京中公交一般复刻于各地交通。”

沈如婉听到这,也忍不住多看他一眼。

这可不像个十一岁的孩子。

殿试的时间过得极快,以至于等该问的问完了,几个考官都还意犹未尽。

皇上可等的略有些着急了。

他给虞鹤使了个眼色,后者就心领神会的把后面的会议都推了,安排这孩子接下来的会面。

待用过晚膳之后,徐渭被召进了乾清殿里,单独面见皇上。

在这一刻,虞璁才看清楚他的面容。

还真和刚才的感觉一样,眸中自带通透的灵气,肤白发乌就是略瘦了点,再吃圆些就是观音旁边的小童子了。

“徐渭。”虞璁看着他这模样,心里多了几分亲近:“一个人来京城的?”

“父亲指派了两个随从陪着,”小男孩扬起头来,不紧不慢道:“刚抵达京城不到半个月。”

见到皇上也不怵,还真不是一般人。

听这话里的意思,他早逝的父亲如今也续了命,没让那混账小妾把他赶出门。

“那,”虞璁想了想道:“跟我讲讲你的故事?”

原来,这徐渭原本在家里安心读书,还真没考虑过提前参加科举。

他六岁读书,九岁作文,本身在家里就已经绽露出了少年的天赋。

八岁那年寻仙考的事情推到了江浙一带,徐父虽然不好功名富贵,在听说不限身份年龄的时候也动了心,想让儿子去试试。

可是徐渭年纪轻轻的就颇为自负,并不想和那些屠夫脚夫同处一厅,只跟父亲禀告道,要考试可以,那就让儿子去考科举,这种另辟蹊径的法子,他不稀罕去。

——这就是你迟到四年的原因吗。

虞璁听到这,心里默默的给这小洁癖记了一笔。

才八岁就一股文人的臭脾气,还真是骨子里就透着股傲气。

“后来九岁考了秀才,十岁过了省试,今日便站在陛下眼前了。”

明代的神童数不胜数,光是自己前后两朝的,从杨家父子到张居正,那个个都是十到十五岁前后就考了举人。

这江浙一带的科举恐怕还是有些猫腻,但是理科卷子作不了假,该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在科举改革的时候还一道把制度完善,严查舞弊。

徐渭也算是福气好,托着这科举改革的第一缕东风,就靠这数学天赋入了京。

“这京中可有亲戚照拂?”

“暂时没有。”

“这样吧,”虞璁想了想道:“朕给你介绍一个义兄,回头让他带着你在朝廷内外熟悉一下。”

严世藩早就忙不过来了,可是胡宗宪这不还在朝廷里学习历练来着嘛。

甭管徐渭将来从理从文,起码这两人上辈子惺惺相惜,这回应该也处的不错。

“虞鹤,把胡宗宪叫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