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明朝]科学发展观 > 第135节

第135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定商税是‘三十税一’,那可就等于只收不到4%的商业税。

而文房四宝、农具舟车这类的实用物品,直接免税!

老朱同志数学不好,他儿子朱棣也数学不好。

到了永乐年间,明朝政府直接增加了免税的范围。

也就是说,大部分东西都划入免税的范围里,可以说很恐怖了……

之后有多少个皇帝荒于声色不理朝政,也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直到明朝灭亡,这个问题都没有被重视过。

虞璁当时在知道这个情况之后,直接把税费转化为摊位费,来进行对两大京城商贸中心的管控和调节。

这个问题如果不重视的话,当真会造成商人势力的疯狂崛起。

所以在嘉靖八年的时候,杨一清和王守仁奉虞璁之命,将商业税上调至‘十税二’,算是调整到正常的范围内。

但是,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虞璁现在把河套打下来,有资金能修建养马场和军事基地,才有胆子继续管控经济方面的问题。

毕竟国家安危放在第一,钱不钱的都可以慢慢赚。

根本问题,就是官宦对商业的插手。

《大明律》当然早就规定过,四品以上的官员禁止做买卖。

可是四品也定的太高了——放到现代,那可是正厅级往上啊。

想想,如果是现代的县官、市长开企业,靠权力能拿走多少好处,竞争力有多恐怖?

更可怕的是,万历皇帝也没这方面的概念,直接开放‘商籍’的设定。只要是商人都可以异地附籍参与科举,再通过科举做官。

虽然现在万历小皇帝还没被生出来,他爷爷嘉靖帝也被换了魂魄,情况依旧很棘手。

权力经济被放任发展,导致手工业和商业的巨头……都和官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虽然东林党还没有诞生,但是此刻主要的商业大头,都已经被官宦们悉数侵占盘踞,想要动他们就等于要动一整个省的势力。

虞璁千辛万苦发展好了军事,夺回了河套,把蒙古的新锐明星俺答一箭怼死了,现在终于敢松口气,在外患排除的情况下来收拾窝里的那些狗东西了。

他现在唯一的优势,就是手中的军权。

由于军队制度被优化,而且军工和军备都在飞速发展,虞璁硬是靠着自己的政治手段和武官集团的抬举,把京城的文官势力收拾干净。

起码现在的北京城,是彻彻底底的归他做主。

可是……整个中国呢?

他想要大力发展交通和经济,前提就是把商业这个重要的东西,还给人民。

但与此同时,他不能靠杀戮来解决问题。

朝中的大官自然是可以轻松换掉的,多的是精英人才通过寻仙考进入北平。

可是全国上下的公务员,要是全杀了,政府系统会陷入瘫痪之中。

自己既然抢不了……那就只能让他们乖乖吐出来了。

个人所得税要收,商业税也要收,最好还发行发票制度。

虞璁拿着笔想了半天,突然开口道:“王余姚,你说这藩王,此刻可不可以一用?”

王守仁怔了下,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之前削藩之举虽然惊险而血腥,但不仅回收了大量的军队势力,还把宗亲吞并的种种钱财都收缴回库,让天下流民有田可耕,让天财库如今得到四倍的税收回报。

但藩王在如今,仍然是持有一定军队,并且镇守一方的。

哪怕是那些被杀掉的大藩王,也让旁系宗亲继承王位,在宣誓效忠后继续履行职责。

虞璁要的,就是政府和藩王的制衡。

因为古代没有那么优秀的信息传递机制,不可能维持如今世界的这种和平。

所以必须要达成互相的压制,才能确保各地的秩序。

“朕觉得……第一步,应该是让这些文官,把手中的商产都悉数吐出来。”

虞璁开口说到这句话的时候,忍不住低低叹息一声,把笔放了下来,开始给自己揉额头。

他不担心文官如何反抗,他担心的是商业因此饱受打击。

王守仁当然看得清这个年轻人在烦忧什么,他沉默了许久,突然开口道:“陛下,倘若这件事情——与当时追查玉牒一样呢?”

玉牒?宗人府的那个

虞璁怔了下,心想这两件事有什么关系?

王守仁想的慢,只抿了一口茶润润喉咙,再度开口道:“如果说,凡官籍者有从商之嫌,即责罚三倍税收,以示惩戒——而以个人之民籍为商,在各衙门登记规模从属,可只收十利其一呢?”

直接这么清晰的登记官籍和民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