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寒门枭士 > 寒门枭士 分节阅读 574

寒门枭士 分节阅读 57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那你就把她带在身边,我们府中都是穿长裙的女人,有一个穿军服的小妾,相信你会更喜欢。”

李延庆摇摇头,“其实她可以选择更好的归属,象曹猛、燕青、杨文意这些大将都没有成婚。”

“夫君觉得她会答应吗”

李延庆苦笑起来,他也只是说说而已,大家都知道扈青儿迟早是自己的女人,就算扈青儿自己答应,恐怕也没有人敢娶。

李延庆便不再矫情,点点头道:“这件事我不管,你来安排吧看她自己的态度,千万不要勉强,我只是希望她能够快快乐乐地生活,我也能给她死去的祖母和父亲一个交代了。”

当天晚上,李延庆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又回到了孩童时代,隔壁的胡大娘拿着一个煮熟的鸡蛋笑嘻嘻递给他,“庆哥儿,以后长大后娶我家青儿,大娘天天给你煮鸡蛋”

李延庆欢天喜地刚要答应,胡大叔却如一座黑塔般出现在他眼前,瞪着牛眼大的双目,恶狠狠对他道:“想娶我家青儿,必须要打赢我才行”

李延庆一下子从梦中惊醒,他怔怔地望着屋顶,孩童时代的点点滴滴如流水般从他心中淌过,不知不觉,他眼中充满了柔情。

第八百七十三章 府学升级

次日一早,李延庆来到了经略府,走进大门,主薄唐凯笑道:“都统,刘尚书来了”

刘尚书就是刘韐,他在朝廷的官职是校检兵部尚书,实际差遣官职是在熙河路出任宣抚使,主管熙河路政务,恢复熙河路的民生,他已在上个月将熙河路的防御交给了统制刘铁,自己专心政务。

李延庆主管西北三路的军政事务,刘韐当然也受李延庆节制,这次他来京兆府,述职的成份更多一点。

李延庆快步走进大院,只见刘韐正坐在池塘前喂鱼,李延庆不由笑道:“刘尚书好雅致”

刘韐见李延庆进来,连忙将鱼食扔进水中,拍拍手笑道:“最近迷上了钓鱼,稍微有点闲暇都会坐在池塘边钓上几杆,看见池塘中鲤鱼肥美,有点手痒难耐。”

“既然如此,那就一边钓鱼一边说话吧”

李延庆吩咐手下去找几根钓竿来,几名从事又搬来一张小桌子和椅子,摆放在池塘边,不多时钓竿送来,两人坐下,将鱼饵撒进水中,开始垂杆钓了起来,茶童也飞快奔来,给两人送来了热茶。

“现在熙河路的情况怎么样”李延庆笑问道。

“西夏军其实占领熙河路的时间不长,熙河路十五州中,西夏军只过境了湟州、兰州、会州、河州和陇州,其实损失最大的是兰州和会州,兰州十五万汉民逃走了大半,会州也是,商业被破坏殆尽,城内民舍被洗劫一空,秋收也受到严重影响,今年收成锐减三成,没有三五年时间休养恢复元气。”

“五年时间太长了,最多免税三年”李延庆开始和刘韐讨价还价。

“三年不行,熙河路本来就贫瘠,老百姓的一点点家当都被抢光了,你总得给大家喘口气,再说,熙河路的税赋本来就无足轻重,还是五年吧”

“宋民从西夏南归才免税五年,你这个只是逃难,我没法说服朝廷,最多免税四年,我不能再让步了。”

“呵呵那就一言为定,熙河路免税四年。”

“等等把话说清楚,不是熙河路全部,而是遭遇兵灾的五个州免税,其他州正常缴纳税赋,最多今年减税三成。”

刘韐苦笑着摇摇头,“你呀整天就知道盘剥百姓,你在西夏得了那么多铜银,就不能让利于民吗”

“西夏的战利品是军费好不好,而且朝廷还要分走一半,再说陕西路和秦凤路百姓都在缴纳税赋,我给兰州、会州等五州免税五年,已经仁至义尽了。”

刘韐不想和李延庆争下去,他话题一转问道:“这次我来京兆,主要是为科举之事,我听说朝廷要恩待西北三路,是不是要给我们增加进士名额”

李延庆微微笑道:“别想得太美了,给我们增加进士名额,河北、河东不都得跳起来吗省试没有变化,恩待我们是指提高京兆府学的地位,和太学一样了,朝廷答应将京兆府学的学生人数提高到三千人,这次发解试就相当于府学的入学考试,将来考过上等上舍生,朝廷将赐同进士出身。”

刘韐大喜,“这下熙河路的士子可有盼头了”

熙河路士子已经连续二十年参加省试被抹了光头,二十年来没有一个士子考中进士,朝廷将京兆府学升级为太学,无疑给熙河路的士子们带来荣升进士的希望。

刘韐忽然有所感觉,他钓竿一抬,一条肥大的鲤鱼顿时出现在半空中。

“哈哈我先钓上了”

大唐时代留下宫阙早已在唐末和五代十国的战乱中彻底消失了,原本太极宫的土地上现已生活着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京兆府学也位于从前的宫阙遗址西北角,占地约五百亩,目前有一千名府学生在这里求学,在府学隔壁便是占地两百亩的孔庙和贡院,这次京兆府的发解试就将在贡院内举行。

在贡院广场对面有一座酒楼,叫做翰林酒楼,几乎是府学生的专用酒楼,不过这几天酒楼挤满了来自陕西路各地的士子,这也是这次科举的一个特点,允许学子跨州考试,朝廷给了陕西路两千三百个发解试举人名额,经略府并没有分解到各州,改由陕西路统一录取,这就避免了从前陕西路各州众寡不均的弊端,比如京兆府是三十名士子录取一人,而到绥州,七个人就能录取一人。

当然,李延庆也给了朝廷充分的理由,战乱导致河东路以及陕北沿边各州的民众大量逃往关中,各州究竟有多少读书人已经很难统计,所以李延庆要求实行跨州科举,也得到礼部的同意,另外考虑到大量河东民众逃往关中,礼部在上次一千五百个发解试名额的基础上增加八百个名额,也算是一种特殊照顾。

这个政策的直接结果,便是在京兆府参加发解试的士子占据了整个陕西路的八成,一共有三万多名士子汇聚京兆城。

所以瀚林酒楼里不仅有京兆府的士子,还有陕西路其他各州以及河东路的士子,众士子以地域相邀,三五同乡好友聚会,使酒楼内异常热闹。

今年京兆府的主考官已经定下来了,由知府李光出任,这几天士子们都在谈论这位主考官的兴趣爱好以及文章风格,考中举人有很多好处,就算省试考不上进士,但至少也能入官衙为吏,谋取一个不错的饭碗,而且还可以进府学继续深造,三年后再考太学,以后也有为官的机会。

这时,一名士子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大喊道:“重大消息,朝廷已批准京兆府学升格为太学,扩大到三千学生”

这个消息顿时使酒楼内鸦雀无声,随即又爆发出一片欢呼声,士子们激动万分,作为读书科举人,大家都知道京兆府学升为太学的好处,这就意味从府学出来后有资格为官了,而且学业优异者还能得到同进士出身,京兆府学升级,显然首先将惠及陕西路的士子,让他们怎么能不欢欣若狂。

靠窗边一酒桌前坐着六名来自太原府的士子,他们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在惊愕之余都皱起了眉头,几人窃窃商议道:“就不知我们河东士子能不能进京兆府学读书”

“应该能吧”

一名稍微年长的士子迟疑一下道:“太原府学一半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