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枭士 分节阅读 366(2 / 2)
蒋五郎大喜过望,过一次堂就能赚几十贯钱,这种好事哪里找去。
“多谢县君成全”
李延庆点点头,对法曹押录道:“按照我的判决,让他们签字画押,此案结束,退堂”
“退堂”
捕快一声高喝,李延庆起身回了内堂,剩下签字画押以及交割钱宅都由法曹押录负责,此案就算了解,因为是民事案件,也不会再上诉,到这里就是终审。
围观的讼师百姓也各自散去,县衙门口,几名讼师议论纷纷,“我真是佩服,这么一桩久拖不决的案件居然审得皆大欢喜,这位新县君很有才华啊”
“那你就不知道了,人家是侍御史被贬来的,前番科举探花,人家专门处理朝廷大案,这种芝麻小案当然不在话下。”
“难怪原来是侍御史。”
很快,案子便传遍了全城,李延庆赢得一致赞许的同时,也使嘉鱼县的百姓变得更加热衷于打官司了。
审完案子已经快到中午了,杨菊走进官房笑道:“县君,一起去喝杯茶吧”
“县城还有茶楼吗”李延庆有点惊喜地问道。
“怎么能没有呢嘉鱼县也是上县,各种商业应有尽有,东大街尽头还有一座瓦肆,有时间我带县君去逛一逛县城。”
李延庆欣然道:“我们先去喝茶,我请客”
“不不不应该我来请,县君不必客气了。”
“那我就请下次了”
两人坐上一辆牛车向东大街而去,嘉鱼县的中轴路叫沙阳大街,这是南北向的轴线,东西方向也有一条贯穿全城的大街,东面叫东大街,西面叫西大街,两条大街便是嘉鱼县的商业集中之地。
过了钟鼓楼,牛车便进入了东大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城隍庙,这是一座占地足有近六十亩的巨大空旷之地,其开阔的面积比县衙前的广场还要宽阔。
李延庆眉头一皱,“县衙前就有那么大的广场了,这里还这么宽阔,是不是太奢侈了”
“这里也主要是各种民间活动的聚集之处,象上元灯会、春社、中元祭、盂兰盆会、江神祭、农神祭等等都在这里举行,所以一直留着这片地。”
“不对吧除了上元灯会外,其他春社、江神祭、农神祭都应该在乡下或者江边,中元祭是在河边,盂兰盆会是在寺院,怎么都集中在这里”
“不就是因为江贼猖狂吗在城外大家都害怕,所以只能来城内举办各种活动了。”
“看来江贼影响还是很大啊”
“当然会有影响,毕竟是江贼嘛”
李延庆沉默了,这时牛车过了城隍庙,前面是一家酒楼,占地两亩大小,楼高两层,旗幡上写着三元酒楼四个大字,虽然是中午,也不停有客人进去喝茶,似乎生意不错。
杨菊指着这家酒楼低声道:“这就是今天打官司涉及的那座酒楼,宋小乙花了四千贯钱买下,看似占了大便宜,却在几个月后就得急病死了,这就叫有福得没福享啊”
李延庆点点头,这家酒楼看起来不错,难怪贺老六就一心想把它拿下。
再向前走便是密集的店铺区,只见人流如织,叫卖声此起彼伏,各种店铺林立次比,大大小小的各种招牌旗幡令人眼花缭乱,除了各种卖货商铺外,还有酒楼、茶馆、银铺、客栈、赌馆、乐馆、妓馆等等,最尽头便是东大街瓦肆,那里面便是各种小店铺的世界。
虽然只是一座县城,商业竟也如此繁华,着实让李延庆没有想到。
“县君,我们到了”
牛车在一座茶馆前停下,李延庆走出牛车,只见招牌上写着三江茶馆,杨菊有些不好意思道:“不瞒县君,这是我妻子娘家开的茶馆。”
李延庆笑道:“我还以为杨县丞也被捉婿了呢”
“也算是吧当年我发解试考中鄂州解元,鄂州最大的粮商张家便把女儿嫁给我,他们不光做粮食生意,也开酒楼茶馆,这家三江茶馆就是他们的产业。”
李延庆心中一动,似乎想到了什么,却又不太清晰,他只得点点头笑道:“难怪杨县丞要请我喝茶,原来是顺水生意啊”
“县君说笑了,请吧”
他们走进了茶馆,茶馆掌柜迎了出来,满脸堆笑道:“原来是姑爷来了,楼上请”
杨菊给他介绍李延庆,“这就是我们新任李县令,马掌柜以后要记住了。”
掌柜肃然起敬,“原来是李县君,小人失敬了。”
李延庆淡淡一笑,“不客气,我现在也是客人,招呼客人吧”
“楼上两位贵客”
杨菊带着李延庆上了二楼,走进一间靠窗的雅室,两人对面坐下,这里视野很好,大街上繁华一览无余,这时,进来一名茶妓和一名烧水童子准备伺候他们喝茶,茶妓化妆很浓,已看不出她的本来面目,一进来,整个房间里便弥漫着香气。
茶妓轻轻抚摸着杨菊的大腿媚笑道:“官人已经好几天没有来看奴家了。”
杨菊眼中闪过一丝尴尬,脸一沉冷冷道:“本官在和县君谈论公务,你好好点茶就是了”
茶妓吓了一跳,这个年轻人居然就是县令,她不敢放肆了,老老实实给他们点茶,李延庆微微一笑,装作什么都没有看见,等他们恢复了正常,他才笑问道:“杨县丞要和我谈什么政务”
杨菊沉吟一下道:“主要是想和县君聊聊县衙目前的难处。”
“我觉得县衙还不错啊一切运转很正常。”
“那只是表面,实际上大家盼着县君来上任是原因的,我不知该怎么说”
“直说就是了”
杨菊叹了口气,“主要是县里财政困难啊”
李延庆迅速看了一眼旁边的茶妓,杨菊道:“这是县里公开的秘密,大家都知道,倒不用回避。”
李延庆笑了笑,“其实也没有什么,大宋各地的县衙不都是穷得叮当响吗想办法开源就是了。”
“我们还不是穷那么简单。”
杨菊忧心忡忡道:“不满县君说,县衙欠下面吏役的薪俸已经有三个月了,还欠了几家银铺至少有三千贯,还有些别的欠帐,可以说县里背了一屁股的债。”
“为什么会背债”李延庆不解地问道。
“主要是前任汪县令也想开辟财源,便借了六千贯钱组建一支官船队搞运输,刚开始还不错,结果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