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寒门枭士 > 寒门枭士 分节阅读 25

寒门枭士 分节阅读 2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按照正常程序,知州不会主动问及这种事,必须是县学正先提交申请,然后层层审批,最后才到知州手中。

但有马县丞在,谁又会再提及这件事

李夔虽然欣赏自己,但这并不是他愿意帮助自己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他的本性,是他的宅心仁厚,为人正直,李延庆心中感激,他给李夔再行大礼,“长者厚爱,延庆铭记于心。”

明天要考试,李夔便没有和李延庆多聊,只是又问了问他学习生活情况,就让他回去了。

李延庆告辞,离开了书房,他刚走到外面走廊,却听见身后有人叫他,一回头,只见是小娘李九真追了出来。

“我还说怎么没见你”李延庆停住脚步笑道。

李九真气呼呼跑上前道:“你根本就不想见我,出了门就跑得比兔子还快。”

“哪里有,因为明天要考试,所以急着回去温习。”

“嗯这是个很好的理由,算了,不怪你了,那你打算怎么把新书给我”

李延庆挠挠头,这个小娘子不会自己去买吗他心念一转,便笑问道:“你是不是想让鹿山潇潇子在书上给你写几个字”

李九真重重点头,她就是这个意思,她又小心翼翼问道:“可以吗”

“没问题啊”

李延庆热心地答应了,这对他是举手之劳,但他忽然又想到,如果她认出自己笔迹,不就知道自己是作者了吗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李延庆便想到了解决办法,让父亲替自己写几个字就行了。

“那我怎么寄给你”

李九真笑逐颜开,连忙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是我家地址,你可以去驿站,让他们把书送给我爹爹,记住要包扎好,别让他们弄坏了。”

李延庆收下地址,向她挥挥手,“我走了,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见。”

李九真一直目送他出了侧门,走到门口李延庆还转身向她挥了挥手,身影便消失在大门外。

“九娘,怎么了”父亲李夔出现在她身后,爱怜地抚摸女儿的小脑勺。

“爹爹,我来送送庆哥儿。”

李夔笑道:“今天上午他写的那首诗真不错,要不要爹爹给你看一看。”

“好啊在哪里”

“在爹爹书房,爹爹带你去看。”

李九真牵着爹爹的手,一蹦一跳地跟他去书房了。

天还没有亮,二十几名同乡便自发地护卫着学子牛车前去县学,他们举着火把,一名后生挑着灯笼走在最前面,灯笼上写着鹿山学堂四个大字,在夜色中格外显眼。

今天的考试将从卯时正开始,午时正结束,也就是从早上六点到中午十二点,整整三个时辰。

考试比较简单,难度只相当于辩试的第一题,主要是考学子基础,内容包括孝经、论语和孟子三篇儒学经典,同时也是考学子们的书法。

但考虑到会有各种意外情况发生,所以四名学子中只取三人的成绩,和辩试成绩汇总后,便形成了最后的总成绩。

难度虽然不大,但评分标准却很苛刻,错一个字,有一处涂改都会影响得分,所以学子需要倍加小心,三思而落笔。

随着一声钟响,考试开始了,宽阔的大堂上,摆放了三十二张桌子,来自八个学堂的三十二名学子据案而坐,每个人都深思行笔,大堂里异常安静,只有笔锋划纸的沙沙声。

三名老学究作为监考在走道之间来回巡视,在大堂正上方坐着州县两级学正。

这三本儒家经典每个学堂在备战时都让学子们背默了无数遍,每个人都背得烂熟,只要细心谨慎,看清题目,基本上都能答好,甚至连孟子背得不好的王贵也行笔如飞,答题格外顺利。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半个时辰,李延庆已经在做最后一题了,他看了几遍题目,是考孟子卷一梁惠王章句上,把缺省的句子补全。

李延庆沉思片刻,便提笔在空白处写道: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李延庆轻轻放下笔,小心翼翼吹干墨迹,又仔细检查了两遍,无一字出错,当第三次提醒钟声响起,学正姚万年高声道:“最后一次提醒,还有一炷香时间

几名学子没有把握好时间,开始焦急地飞笔行书,哎呀有学子低低惊叫一声,显然是忙中出了错。

李延庆等墨迹全干,便举起手,一名老学究笑了笑,上前收走他的卷子,这时,岳飞也举起手,他也要交卷了。

第四十章 意外发难

下午是阅卷时间,由八名县学的助教进行闭门阅卷,官员们不再参与,下午知州李夔就要返回安阳县了,在临行之前,他需要对汤阴县的童子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县衙中堂上,知县、县丞、县尉、主簿和学正等五名官员正虚心地听取知州李官人的训话。

李夔温和地对众人笑道:“这次我接受刘知县的邀请,前来观摩贵县的童子会比试,虽然时间不长,但我已深刻领会到了童子会在汤阴县的影响力。

尤其鹿山学堂昨天辩试夺冠,满城鞭炮声,我便知道汤阴县文风之盛,这种比试对民众的教化在潜移默化之间,值得赞赏,所以我首先肯定童子会的积极作用,回去后我会向全州推广汤阴县的经验,也会上奏朝廷,当然,建议也要提,为了让童子会办得更好,我只提两个建议。”

听到知州要上报朝廷,知县刘祯十分振奋,他办童子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自己仕途添分,他连忙道:“请李官人鞭挞不足,我们会吸取教训,再接再厉。”

李夔微微一笑,“说鞭挞就言重了,只是提两个小小的建议,第一是参赛学子的选拔,我发现大部分学子都连续参加了几届,年年都是老面孔,不利于选拔新秀,我建议每个学子最多参加两届,同时扩增参赛人数,这样便会有更多的学子得到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