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1 / 2)
村长每每想到这个倔脾气的侄子,就头疼的厉害,只觉对不起早逝的哥哥嫂子。
可眼下的情况不同了,男人娶妻之后,下一步就要生子,心中有了牵挂和责任,也就有了欲.望和野心,想来自家侄子走南闯北十余年,还练就了一身的好本事,心里也是自有沟壑的。
与其在山里做靠天吃饭的猎户,还不如以这身本事,去做更伟大的事业。
男人嘛,生来就是想建功立业的,想必侄子也不例外。
然而祁钟钰不是男人,她是个女子,若说穿越最初还幻想过发家致富,可在这个异世界待了十余年,早就知道世上没有那么容易的事。
但凡要做出什么功绩,就需要应对更多的琐事,她没这个耐心也没有足够的动力。
对她来说,打猎维持生计就很好,她不需要多努力,就能养活自己,还有足够充裕的时间,寻找两样必须要找到的东西。
她不知道未来会如何,现如今,她只想守着山里那几座坟,守完这一年之后再说。
所以,她摇了摇头,道:我知道二叔一心为我着想,只不过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暂时不想离开岳南山,想将山里的草棚子拆了,在原地盖一个院子。
村长愣了一下,随即怒气上涌,说:还建院子?你刚才没听到我说的话吗?
他声音不小,原本站在一边聊天的几个年轻男子,闻言走上前,目光在祁钟钰和村长身上转了一圈,其中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嗤笑道:爹,我看你就是媚眼抛给瞎子看,人家根本不想领你的情,就你一天忙前忙后的瞎操心。
村长怒瞪着自己的小儿子,呵斥他几句,转头又看向祁钟钰,一脸失望的说:钟钰啊,哎,你说你,我就闹不明白了
姚氏拍着他起伏的后背,温柔的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你强按牛头喝水,那不是自找没趣,还不如好好跟钟钰谈谈,钟钰是个好孩子,我相信他这么做自有他的理由,你且先听听再说。
村长疲惫的点点头,说:也好,你跟我去书房,咱们关上门聊聊心里话。
说着,他率先朝着书房走去,祁钟钰被那个少年瞪了好几眼,她目不斜视的跟上去。
到了书房后,村长没急着说话,而是点燃了炉火烧开水,炉火火力大,没一会儿功夫就烧好了。
祁钟钰主动用开水冲泡了两杯热茶,递给村长一杯,村长吹凉了喝了一口,才叹息道:我父母当年是从河南道逃荒来的,在岳河村举目无亲,花了几年时间才渐渐站稳了脚跟,却不幸染上了风寒,两位老人都没熬过去过世了,从此家中就只剩下八岁的哥哥,还有年仅两岁的我。
我们没有亲人可以依靠,家里攒下来的一点银子,也在给父母治病和丧葬的时候花光了,就剩下一个遮风挡雨的屋子,是哥哥,也就是你爹当年乞讨要饭,才辛苦将我抚养长大。
哥哥是个有本事的,长到十来岁后,就去县城里找活干,他虽然年轻,可肯下力气,什么脏活累活抢着干,脑子也灵活会转,十四五岁时,就攒下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原本应该准备成亲娶妻的,可他要照顾我,也没那份心思,就将这笔钱拿去做生意,家里也因此富裕起来。
哥哥目光长远,之后就想着要改换门庭,就把我送去了汜原县的私塾里读书,我很珍惜这个机会,读书十分刻苦努力,十六岁时考中了秀才,是岳河村十来年出的第一个秀才,咱们祁家这才算是发达起来,上门的媒婆几乎要将门槛踩破,是哥哥帮我定下了一门极好的婚事,娶了你二婶姚氏。
之后又过了些日子,哥哥才相中了你娘,成亲生子有了你,你两岁时,哥哥突然说找到了海上贸易的财路,拖家带口去了岭南道,最初倒是真的赚了不少银子,如今祁家的家业,都是哥哥当初攒下来寄给我的银子。
只可惜,好景不长,哥哥去海上跑船的时候遇到意外,连人带船都没了,嫂子撑不住也故去了,只有你据说是被哥哥的好兄弟接走,从此不知去向。
我每年都会去岭南道寻找你的下落,原本都心灰意冷时,去年你却自己跑回来了,我知道你是哥哥的儿子,毕竟你跟嫂子长的很像,身上还带着哥哥的遗物,有些习惯也跟哥哥一模一样。
他眼眶染上了红色,叹息一声道:是我想岔了,你如今能平安健康的站在我面前,就已经圆了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你也二十五六的年纪,我相信你做事有自己的考量,我也不多过问,只以后要常回来看望我跟你二婶,不要淡了这份血缘亲情。
祁钟钰安静听着,心里感慨万千。
若她是真正的祁钟钰,想必一定会听村长二叔的话,名正言顺的住在二叔给她盖的精致宅院里,继承祁长贵留下的家财地产。
可她并不是。
村长不知道的是,他的哥哥祁长贵当年并没有死在海上,还活着回到了岸边,亲眼看到了被关在地牢里活活饿死的儿子,从此就发了疯
第14章
整个岳河村的人,包括祁家上下,都以为祁长贵是遭遇海上风暴,连人带船不幸沉入深海而亡。
却不知,祁长贵当年出海遭遇的并非天灾,而是人祸。
事情要从祁长贵娶妻生子那年说起,那时的祁长贵已经积累了不少财富,一跃成为岳河村的首富,他的生意步上正轨且越做越大,还结交了不少有志之士。
他平日里为人乐善好施,总愿意对身处危难之际的路人伸出援助之手,即便大部分的善意都好似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他也依旧故我,坚持了许多年。
许是好心真的有好报,在他成亲那年,他出手帮助了一个落魄的寒门子弟,得到了对方真心诚意的馈赠,那是几本传承百余年的先辈古籍。
祁长贵曾婉拒过对方的谢礼,因为对他来说是举手之劳,对方的回馈却是家传至宝。
可那人是个品行端正的读书人,一定要以此表达谢意,祁长贵便珍而重之的收下了。
祁长贵虽然没有正经在书院里跟随夫子念过书,却在督促弟弟求学时认得不少字,他翻阅了那几本古籍,上面记载了这位祖先随同前朝最强盛的商队,出海行驶异邦的游记和日志。
古籍描写的稍显夸张,很多地方看上去都极不合理,但是祁长贵依旧从中看到了商机,也对古籍中描写的异邦繁盛极其动心,他萌生了前往岭南道做海上贸易的想法。
他是个脚踏实地,目光长远的商人,有了这个想法后,并未马上采取行动,而是在之后多留心岭南道的生意和朋友,打探到了足够的情报,还派管事带人去亲自走了几趟,赚了不少银子,他才真正动了心思,拖家带口去岭南道正式开展海上生意。
他是个敢闯敢拼的,在岭南道托人办了朝廷批的出关许可手续,就买了两艘豪华的商船,并招揽当地跑船经验丰富的渔民,备足了各种珍奇的货物,跟随岭南道原有的大势力商队一同出海,前往邻近的异邦倭国。
他的运气很好,几次出海都安然无恙的回到了陆地,并且带回了大笔的财富和倭国的货物。
他将其中的十分之一运回了岳河村交给弟弟,剩下的作为下一次贸易的成本,来回几次后,单单祁长乐那边积累的财富就多达千金,更别说祁长贵那边的大头了。
多次成功的经验,让祁长贵心底有了信心,他想起古籍中描写的更为繁荣的异邦欧罗巴和大食,那是他梦想萌芽的初始,他怀揣一腔热血,做足了充分的准备,终于带领十余艘载满货物的船队出发了。
船队众人一开始对他的目的地一无所知,在偏离的既定的航线后,他们出于对祁长贵的信任,并没有提出太多的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