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扣额呼宫神 > 第1章

第1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侍从走进,将书简放在郑喆手边。小几上还煨着小炉煮药,苦涩的气味弥漫满室,侍从便顺势又跪坐下来,盛了碗药和书简放在一起。郑喆的手指有些细瘦,指节稍微突出,执起书简时显出隐晦的脆弱。侍卫安静地跪坐着等他细细看完,皱起眉头,发话:这是什么?

那侍卫面容憨厚,说话也中规中矩:今日有人到鹿鸣馆,给记室先生递了这份书简,请求公子过目。

什么人?留了什么话?

什么话也没留,也没有表明身份。不过记室先生已经查出,此人是从燕国来的商人,姓吕名缜,来郑都做生意,目前在市东落脚。

只有这些?瘦白的指肚摩挲药碗边缘。

侍卫低下头,不好意思地撇了下嘴:目前就是这样,还要更多的信息,恐怕就要寻访同行的其他商队或者派人前往燕国。不过,还有一个就是,这人相貌可怖,脸上有数道狰狞伤疤。

这点信息叫人无话可说,郑喆一声咳嗽,端起药碗凑到嘴边那药足够苦,从舌尖顺着喉咙涩进胃里,一阵翻江倒海。这种药在小几上熬着是当汤喝的,从小苦到大。

原燕国世子吕岫座下第一谋臣,竟然隐姓埋名混入鹿鸣馆?

指节敲着书简微微泛青,郑喆面色平淡,静坐思索。

有趣有趣,势必得查个清楚明白。

只是找谁来查呢?

他在与山齐住了数月,原本怄着一口气谁也不想搭理,这时拿到这封书简才发现,想找谁也找不着了。原来是谁也不来搭理他。

心口突兀剧痛,他咳出一口血。

侍卫吓了一大跳,连忙扶住他的脊背,大喊大叫着找人来。

小疾臣的话犹在耳旁,要心平气和自我疏解。

郑喆看着洒落在书简上零星的血点,心想,连疾医都看出来了。鲜血的红与书简的青,对比得分外惊心。

第2章

泮山的清晨静谧而美丽,山间有淡薄的晨雾,飞瀑潺潺的水声清脆入耳。郑喆独自坐在与山齐开阔的平台上,头发也没束一副闲散模样,披着衣裳盯着下方澄蓝的湖面出神,手边放着昨天的书简和今天的药。

高楼的风穿堂而过吹了郑喆一个激灵,让他想起了鹿鸣馆的楼台。郑喆建鹿鸣馆的时候,还不知道上高台对他而言是件这样辛苦的事,他将半边身子靠在扶拦上胸口剧烈起伏着喘息一边摆手拒绝身边焦急的侍从们,那时候还在想,父君从不召他上承明台,大约是舍不得他受苦罢。

鹿鸣馆与承明台,郑都唯二的高楼。郑喆站在鹿鸣馆最高的楼顶,一眼就能望见官城里那座巍峨的高台。他常觉得,有人也正坐在承明台里向他望来,有时是国君,有时是兄长。国君的目光锐利如刀,兄长的目光磅礴如岳,他就在楼顶摇摇欲坠。

郑喆端起药碗,皱起眉头:若黛?

侍女从门外进来。

今天的药呢?

已经盛给公子了。

他把空碗拿给若黛看。

若黛睁大眼睛:但是......奴确实......公子您已经喝了吗?

郑喆看着她不说话,复又叹口气:再去盛一碗来。

喝没喝过他自己还不知道吗?真是奇了。郑喆放下空碗,手移到一侧的书简上――绳编已经解开了......

是不是他解开的他自己还不知道吗?郑喆面无表情地注视着朱漆的栏杆――最近楼里怪事很多,空掉的药碗解开的绳编、莫名其妙嘎吱作响的椽梁、四处散落的文案――凭栏上出现一双赤舄,黑色的衣角绣着精致的山字纹,视线再往上,又全都消失了。

还有这个,郑喆抬手按按眉心,常在自己眼前忽隐忽现的虚幻人影。

昨日那个佩剑的侍卫端着药碗走进来跪坐在他身侧。

生不易先生已经到了。

生不易,方术大能,与山齐的建造者。

郑喆终于系上外袍、束起发冠,开始慢条斯理地将自己收拾出一副人样。

生不易这人,来历成谜。某一日游历到郑国,适逢郑喆大病国君悬赏天下名医,凭借护魂之术救了郑喆一命,被国君拜为客卿。国君十分信任生不易,为了一个空口无凭的昆山神木,愿意出动军队进山发掘。但昆山神木究竟有何神奇之处,连发掘的军队都说不清楚。它扎根群山之间、混在密林深处,外表平平无奇,当生不易抱着罗盘兴奋地手舞足蹈时,军士们杵在它盘虬的根节之间面面相觑。

郑喆住进与山齐的时候就没抱什么希望,几个月过去,小疾臣依然是泮山都城两头跑。然而最近的怪事太多,这时把生不易请过来,代表他心中也起了疑惑。

布衣道袍的老人轻飘飘走进来,郑喆同他见礼。

这是郑喆第二次见到生不易,老人清矍挺拔、目光如炬,尽管一张脸皱巴巴的十分衰老,精神头却很好:公子所求臣已得知,不过是山中精怪作祟。臣有一劾鬼符箓,持此符箓则神鬼莫近,可解公子烦忧。生不易从袖里掏出一个木牌递过来,远山替郑喆收下,木牌上鲜红的鬼画符叫他抽了抽嘴角,有点嫌弃。

先生认为是山中精怪作祟?

偌大一个泮山,只公子一人居住,有精怪扰人再寻常不过。

郑喆谦虚地问他:可是,与山齐本就是神木所建,神木聚天地灵气,还不能防住山里那些小小精怪吗?

生不易捋捋胡子,笑出了声:臣明白公子的意思了,公子有话直说无妨。神木的确有树灵,但花草树木之流空有灵性没有血性,除非有另有灵物附着,否则都是修不成精怪的......说到这里,他看了郑喆一眼,郑喆也正看着他,温温和和的。

公子问臣神木之灵,其实也是想问为何所谓的延年益寿收效甚微吧。其实借神木延年益寿之法并非臣开创,早在前朝就有人想到了,那是前朝文王的太子姬疏。

姬疏与郑喆的情形很像,自小体弱多病,医师断言活不过而立之年。文王很早便广招名医能士,却回天乏术。朝政劳瘁,太子疏便一心修行五行之术,在古籍中寻找救命之法。后来不知从何处得到昆山神木的消息,树本有灵,自古就不乏借古树的灵气修行者,但借来颐养身心的,太子疏确是第一人。他上书文王自请去昆山隐居,自那以后便消失在世间,了无踪迹。

臣也是因为知道此事,才上昆山一试。虽找到了神木,却没有发现太子疏的旧日住处,也不知他最终成功与否。如果太子疏能借用神木之力,没道理公子您就不能。

亓文王太子姬疏?郑喆皱眉。

生不易有点惭愧:姬疏此人天赋异禀,或许他知道该如何医治公子的病。

与山齐也不行?

行不行,公子心中不是已有论断了吗?只能是臣的方法有误,也许当初是通过别的方式使神木发挥了作用。究竟怎样才能延年益寿,只有当事人清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