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1 / 2)
他们报了警。
那个年轻男人是厂里的一个临时工,带走孩子后,人也离开了C市。
等到警方追查时才发现,他提供给厂里的姓名、户籍、证件复印件无一例外,整个身份都是假的。
从此如同人间蒸发,再不见踪影。
孩子失踪之后,董濛浑浑噩噩,整个人像是被抽走了魂,精神状态一度出现问题,差一点被厂里开除。
看在是老员工子女的份上,领导批了董濛的病假,让她回家过段时间,养好了再来上班。
董濛在家中休养了一阵,精神状态恢复了些,开始收拾行李,说要去找自己的儿子。
茫茫人海,此举无异于大海捞针,警方寻找起来都困难的人,她一个人又怎么可能找得到。
可是没过太久,董濛真的从外面抱回来了一个孩子。
这孩子是个男孩,四个多月大,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唯一的问题是他并不是董濛的儿子。
老两口提心吊胆,问她是从哪里抱来的孩子,董濛缄口不言,后来被逼问得急了,只吼了句这是个没人要的孩子。
但不久之后,老两口从省内新闻上看到了一则寻人启事。
B市一对夫妻重金寻子,那个孩子的外貌、月龄,都与董濛抱回来的孩子吻合。
老头把这则寻人启事拿给董濛看,措辞谨慎,劝她尽快把孩子还给这对夫妻,哪知道此举还是刺激到了董濛,她发疯似的抱起孩子冲到窗边,嘴里反复说着这是自己的孩子,他们若是逼她,她就抱着孩子从这里跳下去。
沉默、隐瞒、歇斯底里
种种画面闪过脑海,老人的眼皮痛苦地颤动,内心挣扎。让这个真相不见天日,究竟是不是伤害最轻、范围最小的选择?
耳畔传来元澈低沉的声音:前几天,有两个不认识的人来找过我。
老头眼皮狠狠一颤,猛地睁开眼睛。
我想知道真相,元澈垂眸望向老人的眼睛,姥爷您能不能告诉我?
晕眩,白光突然变得格外刺眼。
元澈神情木然地站起身,朝窗边走去,想去拉上窗帘。
不知是不是起得急了,猝不及防的一阵天旋地转。
原来有的时候,真相比猜测更加荒谬可笑。
这是元澈晕过去之前,脑中浮现的唯一念头。
***
老人走了,就在当天。
连续几天没休息好,进食进水都远低于正常量,元澈晕倒再醒来的这一段时间里,姥爷已经悄无声息地走了。
元澈的脸色看起来比晕倒前又苍白了几分。
董林夫妇看着他的状态,担心得不行,为父亲离世悲痛的同时,打起精神叫了医生来给元澈做检查。
低血糖,这几天好好休息,问题不大。医生做完检查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可他现在这个状态,怎么可能只是低血糖啊? 董林担忧地望着外甥,不由自主地提出了质疑。
元澈放空地望着窗外,周围的喧嚣仿佛都与他隔绝。
他耳边反反复复,一直回荡着姥爷对他说的那几句话。
孩子,是我们对不起你。
董濛对他复杂难明、犹如精神分裂般的感情,至此终于找到了一个缘由。
就像是一场离奇曲折的梦。
***
元澈拒绝了董林送他回学校,自己独自一人坐上了回C市的车。
手机充电,开机,无数条消息瞬间涌进来,其中唐染的未接来电就占了几十条。
唐染。
看到这两个字的瞬间,元澈没由来地心尖一热,麻木空洞了许久的脸上终于出现了细微的波动。
他闭上眼睛,攥着手机靠在椅背上,口中蔓开一股淡淡的酸涩。
像是刚从冻僵中复苏,胸腔里终于迟缓地涌上诸多难以言说的感受。
元澈动动手指,打开微信,对着唐染的聊天框打出了三个字,发送。
几乎是同时,手机收到了新消息的震动。
【唐染】:对不起。
【元澈】:对不起。
第164章
两个人在不同的地点, 盯着对方发来的、与自己完全重合的消息, 怔住了。
少顷,元澈的手机再次震动起来。
有规律的震颤紧贴着掌心, 来电显示闪烁着两个格外醒目的字眼。元澈攥了一会儿手机, 划下接听。
熟悉的声音立刻从手机里传过来, 明明贴在耳边,却又像隔着千万里远:你回来了吗?
元澈动动嘴唇, 嗓子发干:在路上。
唐染在那边沉默了一会儿, 想说的话很多, 一时却又不知该说哪句,最后只说了四个字:那我等你。
扣下手机, 元澈闭眼仰躺在车座上。
这些天以来发生的事情,若是换成个感情脆弱点的, 大概要先找个没人的地方哭上一场, 发泄一下无从倾诉的情绪, 但他现在既没这个时间, 也没这个精力。
眼睛又干又涩,是连续多天没休息好的结果。身体上的疲惫催促着他趁这段时间小憩一会儿, 大脑却不容许他清闲半刻他还没想好回去之后, 以何种姿态去撕开董濛这些年来的谎言。
自己不过是她那个失踪儿子的替代品。这个残忍又可笑的谎, 从他未记事起, 就由身边的人一起,共同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甚至就连向来疼爱他的姥姥姥爷,也是沉默隐瞒的帮凶。
可元澈现在没有多余的力气去恨他们。
他的人生轨迹, 在十六年前被那个女人偷走时,就从正常的轨道偏离开来,滑向了未知的黯淡。
父母、亲人、户籍、甚至那张泛黄的出生证明,都不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