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4(1 / 2)
d来接待。他含笑拱手道:“吕太守,救援来迟,抱歉了”
“哪里哪里,老夫代表涿郡父老拜谢高中郎将”闻言,吕虔连忙拱手,回捧了高顺一句。
于是乎,高顺和吕虔二人,互相吹捧了好久才罢休,把陪着一旁的刘备晾在一边。在说话的同时,高顺其实已把刘备和张飞仔细观察了一遍。因为有过一面之缘,刘备的相貌高顺早就熟悉。而张飞此人,却是一位身材高大魁梧的小白脸
“张飞手指粗壮、手腕粗,应该确有勇力。”看到这一幕,高顺心中猜测。随后,他吩咐一名随从,把关羽和典韦这两位立功的勇士请来。这个要求是吕虔所提,高顺也不好薄了人家的脸面。
“老夫代涿郡父老感谢二位万人敌”见到关羽和典韦后,吕虔拱手道。旋即,他命人捧来两套鱼鳞铠甲,赠送给关羽和典韦。
见终于有空隙,刘备走到关羽跟前拱手行礼,含笑道:“呵呵长生兄一向可好”张飞也是一样,走上前见礼。
见此,关羽脸含笑意,拱手道:“多谢玄德兄还能惦记小弟。小弟已痛改前非从新做人,名号也该为云长了”言语间,他和刘备生疏了不少。
“呵呵云长兄莫怪小弟小弟才知此事啊”见关羽有些疏远自己,刘备含笑说。旋即,他不再刻意和关羽套近乎了。张飞见此,脸色有些微沉。旋即,他也扭过头去不再说话。
此时,陶谦、邹靖和邓中候等人率领一千多骑卒,与高顺麾下的辎重部队一起来到战场附近。顶头上司来到涿郡,吕虔自然要亲自接待陶谦。又是一番寒暄后,众人才准备散去。
这时,刘备前行到陶谦的跟前,拱手行礼道:“卢公弟子刘玄德拜见陶幽州”
看了看相貌奇特的刘备,陶谦眉开眼笑道:“刘司马你那一千乌桓突骑可带来了”
闻言,刘备面带苦笑,唏嘘道:“禀陶幽州玄德是带来一千骑卒,因助吕涿郡守卫涿县城,已伤亡了五百多人哎”
“哦无妨明日,我准备竖旗招募三千兵卒。玄德今日就归于邹破虏麾下,担任别部司马一职可好”听完刘备的回报,陶谦捋了捋额下的长髯道。
见陶谦的安排和公孙瓒嘱咐的差不多,刘备脸带感激的笑意,退至一旁等待。
高顺和众人客套一番后,便在典韦等人的护卫下离开,去忙碌安抚黄巾降卒的大事。
因高顺一口吞下二十多万黄巾军降卒,陶谦等人害怕黄巾军降卒会二次叛乱,因而都进驻了涿县县城里。
事实上,只要有活下去的机会,帝国的黔首农人是不会造反的。当高顺给二十多万黄巾降卒说明自己的安排后,一干降卒居然主动配合高顺,开始整编入伍。他们是因为害怕高顺打乱编制,造成自己妻离子散、家庭破裂。
忙碌了一夜,这二十多万黄巾降卒才整编好。他们以家庭、家族、同乡等情况为士伍,被编成了二十队,每队一万众。其他的三万多人精壮,被高顺编入麾下为兵卒。特别是,那五百从涿县城墙上跃下的幸存者,都被编入血虎卫中。
第二日,依旧是春雨霏霏,涿县县城的城外,竖起了三杆大旗招募幽州勇士、良家子弟入伍为卒。
这三杆大旗,一杆是北军五校的邓中候;一杆是破虏校尉邹靖;另外一杆,却是平难中郎将高顺的大旗。
看到这一幕,陶谦很是不解。他策马来到高顺的大营,想要问个明白。
第十七章 招募勇士
却说高顺。他此时却很清闲,因为一夜未眠,眼睛还有点红。见陶谦来访,他含笑问:“陶幽州不去招募勇士和良家子弟,为何来小弟处”
陶谦含笑,诧异的看着高顺,问道:“高中郎将居然一夜未眠兄已俘虏二十万降卒,为何还要招募我幽州良家子弟入伍”
在荀攸、戏忠和娄圭等三位谋主的推断下,高顺早就知道陶谦会有这么一问。闻言后,他打了哈欠,表情有校倦的说:“陶幽州小弟麾下部曲中黄巾降卒太多,恐发生叛乱。因而再招募一些幽州良家子入营为卒”
其实,高顺此言是糊弄人的。他招募一批幽州子弟入伍,是为后来争霸天下做准备。有带路党开道,征服一州的难度要降低很多。高顺说出这个计划后,戏忠和娄圭两位家臣自然竭力支持。
“哦高中郎将言之有理”闻言后,陶谦也点头同意高顺的意见。在他看来,高顺也属于胆大妄为之人,居然跟二十多万黄巾军降卒住在一个军营里,这不是在找死么
糊弄走了陶谦后,高顺部接下来几日都是在大营里休整。可是,军队的调动就频繁了。
并州的高勾安泰、高窟曲驼、陈滂和甘茂等人来到常山国,送来高氏庄园的私人部曲;麴良、太史慈和赵云等人轮流出兵,把麾下的部曲、二十多万黄巾降卒等,都调动到中山国和并州来的部曲交换。
一来一去,高顺的麾下部曲来了个大换血,又是安全可靠的私人部曲战卒。与此同时,他还在涿郡招募良家子弟和幽州猛士入伍。不过,这一次他的名头却没有陶谦管用了。
陶谦是幽州刺史,麾下破虏校尉邹靖自然是扎驻在幽州弹压地面,因而最受欢迎。再加上由刘备出面,刘备麾下的简雍会忽悠人,幽州的良家子弟最愿意投入邹靖的麾下效力。不到三天的时间,邹靖招满了五千兵卒。
现如今,陶谦也有三千步卒和两千骑兵。一时间,他春风得意,脸上整天挂着笑容,还不时间来高顺的大营串门。更让高顺不快的是,刘备的堂兄刘德然,居然也加入邹靖的麾下效力。
除此之外,北军邓中候的名头也比较管用。北军是中央军自然受幽州良家子弟和猛士们青睐。再加上,邓中候又是幽州名士卢植的麾下将士,对幽州良家子弟和猛士的吸引力更大。话说这年头的华夏人,最讲究同乡抱团取暖了。
不到三天的时间,邓军候也招满兵卒,麾下有三千骑卒和七千步卒。于是乎,他喜笑颜开的率领麾下兵卒拔营,在幽州父老的嘱咐声中南下常山国,前去卢植麾下报到。
看到这一幕,太史慈不禁发牢骚:“幽州人不讲义气我们来幽州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居然看不见,不愿前来效力”
闻言,高顺却微微一笑,指着一群站在军营外门的青年说:“子义不要灰心,大义自然在万民心中。你看,这不是来了一群良家子弟么”众人闻言抬眼望去,大营外面果然站立了一帮青少年。
“北军居然招满了。哎”
“破虏校尉部也招满了闻听消息后,我已经马不停蹄了”
“哎我都已经辞去郡吏的职务赶来此地,居然没能赶上北军招募”
“”
军营外的这一般青少年都在唉声叹气。他们围在高顺部张贴的招募义军告示旁边,神情落寞的指指点点。
听到这些声音后,太史慈等一干三千门徒皆用手捂脸,强忍笑意的离去。见幽州人当面打脸高顺,他们都不敢在高顺面前放肆的笑,只能快速离去。
“被幽州人打脸了”看到这一番情景,高顺心中暗道。其实,他也不是刻意要招募幽州俊杰。现如今,他麾下的文士武将已足以横推任何诸侯,就是创建一国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幽州人如此对待平难中郎将部招募兵卒,让他有些难受。
因而,高顺在典韦的陪同下,迈步走到大营之外。他来到张贴告示的附近,吩咐典韦:“伯弘你替我去把告示撕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