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附身高顺 > 分节阅读 51

分节阅读 5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且说高顺等人出了宛县后,一路风驰电掣,两日内杀回雒阳城里。

在钟繇、娄圭和胡昭等人的陪伴下,高顺一路绿灯,快速办理好就任中山国都尉的手续。郡国都尉,配青绶悬银印,秩比二千石,主管一郡的郡兵,辅佐郡国相弹压地面。秩比二千石以上的官员,整个帝国中也超不过千人。

时隔五年,高顺再次升迁秩比二千石的大员,自然比较兴奋。这一次,他是实打实的升迁,不是临时职务。而太原郡界休县的高氏家族,也会因此跃居高门士族,家族子弟必定能出仕为官,层出不穷。如此,便是大汉帝国的主旋律,谁也无力改变

拿到绶印后,高顺便来到未来的大将军何进的府中答谢。南阳名士何颙和许攸,也在官居河南尹的何进府邸充当谋主。

一番寒暄后,高顺拱手承诺:“遂高兄有道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此大恩,小弟定然厚报兄”

何进是中等身材,面如冠玉,一副小白脸的模样。他虽然是杀猪郎的屠户出生,却也爱风雅喜欢亲近高士。只是帝国的士人嫌弃他出生粗鄙,不屑与之为伍。

而如今,名满天下的高士大儒高顺能说出这番话,何进当然有点小激动。他脸色微红,激动的语无伦次:“德,德厚兄小小弟知道你的规矩,又是要在中山国创办学院若有困难尽管飞鸿传讯,小弟一定会鼎力相助”

“哦遂高兄真是雅量高士啊哈哈哈”闻言,高顺大笑道。

“哈哈哈”何进、何颙和许攸等人见此,也陪着一同大笑起来。

离开何进府邸后,高顺等人一刻也未耽搁,和荀谌、荀衍、种演等三人交代好事务,便踏上了北上征程。

一路无话,高顺等人从雒阳渡过河水,横穿河内郡和魏郡,直奔巨鹿郡的广年县而来。而翼州士人、学子,听闻高顺前来任职的消息后,却早就在他北上的必经之路中等待。见高顺驻骅广年县,他们也骑着枣红色的良马蜂拥而至。

沮授是现任的广年令,任期还有一年时间。他和高顺已是肝胆相照的挚友,每月必定有书信往来。

按照帝国的规矩,县令和郡守在职期间,如坐牢一般不可随意出境。高顺和沮授只能通过书信交流。现如今,有途经广年县之便,高顺当然要盘桓几日。

闻听高顺要来,沮授早就扫榻以待。一大早便踏着白皑皑的积雪,迎出广年县的县城外。接到高顺后,他指了指高顺队伍后追随而来的士人和学子,打趣道:“德厚兄兄如今的声望盖绝天下,恐怕要超过袁本初了哈哈哈”

“哈哈哈公予兄过奖了小弟却不敢与袁本初并列。”闻言,高顺含笑道。

旋即,他从战马跃下,快步上前和沮授拉手。与此同时,他语气恭敬的说:“小弟以师尊郭公和郑公为师,只是修炼不够,还未达到他们二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境界啊”

“采德厚公雅量”闻听此言后,追随而来的士子、学子们皆拍掌击剑鞘,大赞高顺。

一番寒暄后,高顺命典韦在广年县城外安营扎寨,准备宿营此地。一干追随而来的士人和学子们见此,也有样学样开始在野外宿营。直到现在,他们方才明白,有关高顺“每至一地,必定野外宿营”的传言非虚。

入夜,沮授自然要在县令府中大摆宴席,招待高顺。席间,他把自己的弟弟沮宗和幼子沮鹄唤来给高顺行礼,准备拜入高顺门下。

挚友相托,高顺当然无法推辞。他随后又举斛道:“公予兄此次北上,小弟感到行事艰难,兄还是辞去官职来助小弟一臂之力如何”

闻言,沮授有些诧异。他目光凝视高顺,问道:“德厚兄兄一直不是说:为官一任造反一方么小弟虽是才薄,能回到家乡巨鹿郡为官,也想造福乡梓啊”

“小弟一路走来,见翼州流民成群游荡荒野,公予兄能告知小弟是何因”高顺没有回答沮授之问,却又再反问了一句。

沮授已是担任第二任县令,当然知道其中缘由了。闻言后,他微微摇头长叹一声,然后一饮而尽斛中酒。

第四十一章 崔琰追随

造成流民游荡荒野的原因,正是像高顺、沮授等在座的一干高士家族造成的。

帝国田亩有限,又人口膨胀,虽有天灾和瘟疫横行,帝国此时的人口也接近了七千万人。这么多人口要养活,土地却被高门士族偷偷侵占了,农人却无田地耕种自然要游荡荒野。甚至,还有人已经从匪袭击商旅。

沮授是干吏,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可是,他没胆量去动本地的大族高门,只能劝无田农人垦荒。而帝国的荒地也是有限的一念至此,他突然双眸精光闪烁,盯着高顺问:“兄欲朝中山国高门士族动手”

“然也哈哈哈”高顺朗声大笑。他语气慷慨,无所畏惧。

沮授被高顺的勇气感动,连饮三斛汾酒,道:“干了德厚兄请先上中山国,小弟随后就到”

夜宴后,高顺婉拒沮授的好意,还是没在沮授府中休息。他领着沮宗和沮鹄等人,来到广年城外的野地。沮宗和沮鹄两人见此,已然明白关于高顺的传言不虚,顿时收敛了高门士族弟子的傲气。

此时,高顺的营门之外,有三位士人在等候高顺的归来。他们当中,一位是年近五旬的中年士人;另外两位,是身材高大器宇不凡的青年。

中年士人身材不高,肤色却特别好。他名叫张珔jian,字子明,钜鹿人,是冀州有名的隐世,擅长养生和解释谶语之道。两位青年中,身高超过八尺三寸,浓眉大眼的青年名叫崔琰,字季珪,清河国东武城县人;另外一位,名叫公孙方,是崔琰的乡党挚友。

他们三人都是准备来拜访高顺的。在等候的期间,崔琰和张珔还打赌:高顺此夜必定留宿挚友沮授府邸。

“哈哈哈”见高顺等人归来,张珔捋着额下长髯,哈哈大笑。与此同时,他还眼含狡黠之意,看着崔琰和公孙方两人。

崔琰和公孙方都身高超过八尺,和同乡宋阶等三人,被乡党称呼为“东武城三长人”。他们三人是好友都已成年,准备出门游学。

崔琰想南下青州东莱不其山,拜到大儒郑玄门下。而宋阶却劝说二人曰:“高德厚乃身兼太原郭公和北海郑公两家之长,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崔琰而公孙方两人来到钜鹿广年县,而宋阶处理好家事随后就到。

崔琰见高顺被沮授接走,因此说:“名士皆是虚名耳高德厚也不能免俗,今晚必定留宿沮授府享福,不如归去”公孙方闻言后,犹豫不定,劝道:“只等一夜若高德厚不归,明日便南下”

结伴前来等待的张珔闻听此言后,与崔琰打赌曰:“高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