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2 / 2)
高顺也含着笑意,上下看着郭襄。他虽然不善笑,笑容有些骇人,但笑意展现还是正常的。他拱起双手,又道:“守仪兄,以后称小弟德厚就行了小弟这些日子来,给自己取了个字,叫德厚”
郭襄听完,有些吃惊的看着高顺。东汉帝国的士人,很少有自己给自己取字号。当然,目不识丁的农人,更是没有字号了。有些人,还是三个字的名字。在东汉帝国,取名三个字的人都是鄙人。
一旁的魏续和宋宪听了,也很吃惊。他们都瞪大了眼睛看着高顺。宋宪最沉不住气,大声嚷嚷道:“大兄,给三郎也取个字吧”魏续也是一样,一脸渴望的神情看着高顺,道:“大兄,也给取一个”
“宪章当取其正。就叫子正吧”高顺也没谦让,随口就来。宋宪闻言后很是兴奋,喃喃道:“我以后叫宋子正了”
一旁的郭襄听完,忍不住含笑点头。他明白高顺的意思,想要劝说宋宪以后做人要正,不要太贪心了。
“续乃有连绵之意,绵中含柔才可以长久魏二郎,你以后就叫魏子柔”高顺朝魏续点了点头。他希望自己的小舅子,将来不要锋芒毕露。
魏续和宋宪二人得了字号,自是兴奋异常,询问郭襄来报喜的缘由。
原来是,新任并州刺史董卓董仲颖见鲜卑人寇略并州,要招募三千骑兵,加强并州军力。他听闻界休乡卒击破鲜卑人后,特意从界休征召一千骑兵,领军者可授军司马一职。
“是吗这下大兄要当千石大官了”魏续闻言,兴奋的脸色通红,大喊道。
宋宪闻听此言后,双眼中精光一闪,拍额大笑:“哈哈哈大兄当司马,我们也能搞个军候当当”
“我不愿奉此征召令”高顺闻言后却想都没想,随口就拒绝了。
东汉时期采用幕兵制,壮丁农人有权拒绝服兵役。但乡卒和亭卒征召,没法拒绝。毕竟,加入亭卒是维护本亭治安;加入乡卒,是维护本乡的安全。若有战事,谁也不敢懈怠。
见高顺这么果断的推辞加入征召的队伍,郭襄、宋宪和魏续等三人,都一时间呆住了。目光诧异的看着高顺。高顺看过三国演义的电视剧,知道董卓的下场,当然不愿去做他的手下了。要是曹操当刺史,此事也可以谈谈。
“德厚兄此事你一定要多仔细考虑啊我听说此事是宋子俊策划的,你若不奉征召,恐对令弟高子初不利啊”郭襄看了看有些傲娇的高顺,缓缓的劝说道。
“大兄”宋宪焦急的大声喊道。他双眸中露出渴望的神情。随后又道:“你若不去,我也会应召的”
魏续也是一样,脸露焦虑的神色,大声喊高顺,“大兄机会难得啊”
“我若应召,你姐怎么办”高顺看着魏续,淡淡的问。
闻听此言后,魏续一愣,随即冷静了下来。他叹了口气道:“哎大兄说得也是你若不去,我就不去了”
见此情景,高顺猜测:另一个时空里,高顺、魏续和宋宪三个乡党,就是今日的情况下分道扬镳的。再次相逢时,都成了吕布的手下。
不过,即便如此,他也不后悔。魏续和宋宪两人加在一起,都比不过郭襄一人。只是这郭襄为何没再三国扬名难道是早早阵亡了
一念至此,高顺看了看有些不甘的宋宪和魏续,语重心长的说:“你们两人若是一定要奉召,我也不拦着。希望你们要按照我送的字号做人,会有帮助的。还有,要多读经。一部论语可治天下;一部春秋可平天下”
旋即,他有转过身来,朝郭襄一抱拳,作揖道:“守仪兄家学渊源,小弟也没有什么能帮忙的。只是希望守仪此去,鹏程万里,一路平安”
宋宪和魏续很了解高顺的性格,说一不二。而且自从认识郭襄后,对郭襄很看重。他们两人都目不转睛的看向郭襄,希望郭襄给他们一个决策提示。
而郭襄却朝高顺拱手道:“德厚兄你若不奉召,小弟我也是不会奉召而去的”
话音落下后,宋宪和魏续傻眼了
第二十章 为势所逼
闻听到郭襄之言,高顺也有些发呆
“这郭襄是什么意思难道这中间还有什么弯弯绕”高顺心中暗道,一时间愣住了。
事实上,这件事件真有一些玄机暗藏。
此时,距离此地北方约四十多里的界休城,宋氏大宅里。
虽然室外阳光明媚,室内的铜鼎中燃烧着木炭,满头银丝的宋冲宋子俊,还是感觉很冷。
他仰躺在木榻上,盖着厚厚的锦被,头枕蜀锦软垫。被窝的另一头,有两个及笄之龄的妙龄美姬,一人一个把宋冲冰冷的双脚埋入自己丰满的胸间温热。脚太冰冷,两美姬都眉头紧皱却不敢啃声。
宋冲一边感受着脚尖的温热嫩滑,一边说着话:“鲜卑人寇略并州,京师自然不满。不然不会派董仲颖来。我和董卓不熟,没什么交情。不过,此人乃凉州猛将,又是中常侍张让的人,此时派来此地,定有所指咳咳”
说到这,宋冲咳嗽了几下。他转动浑浊的双眸扫视了一下跪坐在榻前的两位青年。这两位青年,一位是宋珏,一位是宋瑕。旋即,宋冲又道:
“按老夫的算计,中枢要对鲜卑用兵了这才是我们宋家的机会太原郡只有一个孝廉名额。祁县王家的王允王子师交友甚广。阳曲的郭家已出九卿和刺史,郭缊要升二千石太守。我们争不过他们啊哎”
宋冲叹了口气,忽然目露精光,对宋珏和宋瑕道:“所以,我们宋家要拼无缺去走动一番,不屑一切代价取得军司马的名额,把冠石推上去此战后,董卓必定送冠石一个茂才名额。若得茂才,宋家又出了一个二千石啊”
“喏祖父大人”宋珏和宋瑕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