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1 / 2)
d”
宋宪闻言,微黑的脸突然变红,嘀咕一句,“我都二十三岁了,还读经”
“朝闻道夕死可矣人活一世可学一辈子,啥时候都不晚”高顺又劝了一句,便不再说话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高顺的话对郭襄触动很大。他其实觉得高顺隐瞒了什么,高顺书写流利,字迹工整好看,比竹简上的字要好看多了。这样的字绝对下过一番苦工,比起老师郭泰也不差啊
而现在,高顺的每一句话都蕴含机锋若有所指,是需要揣摩的。“高队率此人很不简单,我一定要与之多多亲善,多学一些道理经验”郭襄暗暗下定决心。
一直挑灯夜战到半夜,高顺才决定休息。这样,他一晚就把春秋也抄写完了。
郭襄把春秋和论语两套书运走,放到自己的帐篷里。他还在想着高顺的那句话,夜不能寐,索性把春秋摊开,一卷卷浏览起来。春秋是史书,主要记录的不过是战争和祭祀的事情而已。
看着看着,郭襄悟了,“高肃虎是在告诉宋宪人不能无信答应匈奴人投降不死就不能杀他们。这是取信于民,大义是在国在民当然,他也说了我一句啊”想通之后,郭襄暗下决心:以后做高顺的追随者。
第二日,高顺安排一半的亭卒负责垒筑石砦,另外一半人在石砦下的空地上操练。操练步兵方阵,让众亭卒养成听命行事的习惯。这个时代,当农夫变得有组织有纪律,便是一支军队了。
而汾水的东岸,悄悄的搭起了一个简易营寨,宋珏率领五十名部曲在此驻扎。他没敢到羊姥沟找没趣,和高原交接谈好的交易。并写好昨日的战报,让高原到羊姥沟的军营找高顺佐证。
高原站在高顺的身旁一直合不拢嘴,“大兄我按照你的嘱咐,把界山下的那一千五百亩荒地都买下了”。
他很是兴奋,估计过不了几日就要做一名斗升小吏了。
第十二章 敌踪再现
看高原喜形于色的模样,高顺也稍稍心安。毕竟,他借用高顺的肉身而活,总要给老高家一些补偿的。
一念及此,他语重心长的嘱咐高原,“二郎上位者应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临事须静心,方可应对无促”
“喏大兄”高原渐渐收敛了笑意。
见高原静下心来,高顺又仔细嘱咐了起来:未来的高家庄园怎么规划、怎么建设、怎么管理家中的部曲奴隶等等。他都仔仔细细的给高原说了一遍。高原一直以自己的大哥为榜样,也连连点头,记下自家大兄的肺腑之言。
“家主归家的部曲已经准备好了”这时,满脸红光的高建掀开门帘走进大帐来报告。
高建比高顺大了四岁,家境更加贫困还未成亲。他看上了高狐难离的母亲,白狐部的阏氏。高顺给了他两个选择,一是卖身给高顺为奴,一是高顺把那位阏氏卖出并州。他这是在压制高狐难离在高氏家族地位,以防被反噬。
高建却没犹豫,把自己的抚恤金交给贫困的父母,投入高顺的麾下成为他的部曲奴隶。因为是高顺的同族堂兄,他立即获得部曲长的职位,反而获得部分匈奴人的支持可以跟高窟曲驼抗衡了。
“嗯你率领六男、七女和四名男童等一干部曲,随二郎回高庄吧”高顺看了看要当新郎的高建,吩咐了一声。他把自家的部曲都配对组合成家庭,好让他们安心在高庄生活。还嘱咐高原再去买三名妇女给部曲为妻。
收拾一番后,高原领着十八人离开。高狐难离和高窟曲驼却留在了高顺的身边为他服务。“不给他们犯错的机会,也是为他们好”高顺如是想。这是他收到高狐难离私下送来价值一千金的财物时,做出的决定。
高狐难离心眼太多,或者说这些匈奴人心眼多,居然利用整理战利品的机会,私下匿藏一千金的财物。这让高顺很生气越是这样,他就越防着高狐难离和高窟曲驼两人。
接下来几日,高顺一边监督众亭卒垒筑石砦,一边操练这些亭卒和部曲。乘着敌人未至的间隙,还用皮袍画出图纸,命人伐水曲柳制造了一锌弩和六架重型装备床弩。
因背部受伤高顺没敢剧烈运动,每日只是长跑锻炼体力,夜晚抄写郭襄从家族运来的经书。汉律、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三略、六韬和孙子等,都抄写了一遍。
现在的高顺可以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了。这些用隶书小字抄写的经书足足有一百卷,都用部曲制作的马皮套包裹好,要用一部牛车才能拉走。他傲娇的决定,以后无论去哪里都带上这一车经书,冒充一下文化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宋宪和魏续受高顺的影响,也静下心来抄录经书。郭襄也是一样,学着高顺用鹅毛笔抄录经书。
于是,这一座在东汉帝国默默无闻的亭卒军寨里,有四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农夫在刻苦读经学习。直到有一天他们震惊天下后,世人才发现成功从来没有侥幸。
七月五日,天刚拂晓。羊姥沟和往常一样被白色的水汽笼罩。
三十来丈高,三十来丈宽的石砦上,身穿两档铠的高顺在郭襄的陪同下缓缓踱步。宋家送来的五铢钱和金饼等用战马换来的财物,他已发放下去。战死、战残和受伤的亭卒又一次领到了一些抚恤,还在服役的亭卒赏金更多。
此时的高顺在柳亭四村人的眼中如日中天,两猴洞石砦的亭卒甚至都愿意为他去死。这便是士人养望的手段了。高顺做到了公平公正,只是比普通亭卒多分了一匹战马和一副铠甲而已。
一连几日,鲜卑人没有动静,高顺也不敢松懈,今天便亲自上来视察防线。“队率水汽很重寒气袭骨,你先到两猴洞里歇息吧”郭襄指了指石砦左边的山洞劝说高顺。
此时的石砦和两猴洞一样高,石砦的顶部平台和山洞相通相连。山洞里可以藏兵和储存辎重军械。这样的石砦在东汉帝国都是拔尖的,可以用要塞来形容了。
就在这时。
“哒哒哒”一阵阵稀稀落落的马蹄声从石砦的西方传来。敌人来了,掩藏在白色的水汽中目不可测。
“敌袭准备防守”见此,高顺大吼一声。
“蹬蹬蹬”急促的脚步声从南北两侧的两猴洞中传来。宋宪和魏续,领着众亭卒冲到了石砦的平台上。
高顺看了看魏续和宋宪,命令道:“先把床弩从山洞来运出来,摆放在防守队伍的后面。再把拒马、栅栏等物摆放在防守队伍的前面。要做到井然有序,不慌不忙”
“喏”宋宪和魏续领命而去。郭襄却接到了高顺让他去安排部曲制作朝食的命令。他有些疑惑的看着高顺。
高顺解释道:“无论何时,都要保持麾下士兵的体力士气只能抵挡一时,力气却可以持久抵挡”
郭襄闻言点了点头。他心中暗道:“这打仗的道理和农家做事没有什么区别吗难怪我守寨时伤亡较大,应该是安排大家轮流用食补充体力”
“哒哒哒”这时,大概有十几名身穿鲜卑服饰的骑兵来到了石砦下。
“汉狗在这里筑了一座城赶快去向王子报告”
“这么高的城墙,我们怎么攻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