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掏泥巨龙(2 / 2)
“哦老三,看来你定是有什么妙法子,到时候哥哥我可一定要去看看哟。”
现在,太子终于知道了这个关子,他心想:怪不得三弟如此有信心。若是照着这个样子干下去,怕是都用不了那么多时间。
太子笑着对萧璟说道:“这挖泥船干活可比民夫们手挑肩扛要快多了你的睿王妃可真是位世间的奇女子,竟能想出这等好东西”
看着挖泥船挖起一斗斗淤泥,听到兄长的夸赞,睿王萧璟的脸上毫不掩饰地荡漾起春风、流露出幸福。“依依她聪慧非常,能得到她,是小弟我这辈子最大的幸事”
萧玥听了萧璟的话,看着他那张一提起凤依依就能融化的冰山脸,不知为何,口中涌起了一阵苦涩,心中冒出了一丝隐隐的嫉妒。
是呀,换作是谁,能有这样的一位女子陪伴在身旁,都会觉得十分幸福吧。
自从睿王萧璟奉旨回京后,太子萧玥就发现自己这个弟弟的身上有了许多变化。
从前,由于常年的战场厮杀,睿王的脸总是严肃、冰凉的;很少与人说话,说话也懒得拐弯。身在军营,一切从简,他总是有什么穿什么,有什么吃什么,毫不在意。
自打成亲后,睿王脸上的笑容就多了起来,仿佛有春风化开了那些寒冰。而且,他比以前爱说话了,说起话来也不再是三句不离战场和军营,而是多了不少家长里短的内容。就连皇后有一次都玩笑地说道:“璟儿现在也学会聊天儿、学会哄人了”
以前,睿王的着装不是军服就是朝服,便装是逮着什么就穿什么。如今,凤鸾早就把凤依依和萧璟的身材、尺寸印在了脑子里。每到换季的时候,都会让霓裳坊的工人们早早缝制好面料上乘、做工精细的新式服装,提前给睿王府送来。因此,睿王现在差不多已经成了大禹朝中的“时尚先生”,经常引来他人的效仿。
当然,这里也有凤依依的刻意为之,既能把自己的老公打扮得帅气非常,又能给自己的霓裳坊进京做好宣传铺垫,何乐而不为呢。
在吃的方面,睿王比之前也讲究了不少。有一次,他还和萧玥讲起,应该给太子府的小侄子、小侄女们找些牛奶、羊奶喝,说是什么“蛋白质”含量高。总之,睿王嘴里还有什么“粗纤维”“脂肪”一类的怪词,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太子萧玥压下心头泛起的苦涩,想起自己喏大的太子府中,满是一些只知道耍些后宅手段、在自己面前争宠、比拼首饰衣衫的女子,不禁在心中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他远远地望着依然在岸边和两位大师认真讨论着事情的凤依依,心想:若有这样的女子相助,许多事情都会省心得多吧
拒马河运河疏浚工程的开工十分顺利,无论是皇帝、百官还是普通百姓,在看到了“掏泥龙”的精彩表演后,对这件事都是信心陪增。这也为凤依依的继续集资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有更多的人抬来了银子,怀揣着“债券”离开了工部。
这天,贾家的宅院里,邱少华、叶潜和贾成仁围坐在桌案旁,都是眉头紧皱。
贾成仁首先打破了沉默,“邱大人,要是这么算下去,咱们可挣不下什么银子呀”
邱少华苦着脸叹道:“哎,咱们给侍郎大人送了不少的好处,才揽下了这差事。可谁知,那一根筋的御史台薛大人不知怎的,竟被找来负责核账。哎,这个薛大人,真真是茅房里的一块石头,又臭又硬的。听说,有时候,就连皇上都拿他没辙。谁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做花账。”
“可是,这银子若是不赚回来,那咱们岂不就亏本了么。”
这时,叶潜在一旁开了腔,“都先别急,这条道儿不通,咱们再想想别的法子呗。”
“还能有什么法子”
叶潜摸着瘦瘦的下巴,“嗯-,眼下,虽说疏通河道、兴建码头的事情早就嚷嚷动了。可外人并不知道朝廷这回把银子看得这般的紧。依我看,不若这样,我们放出风去,看谁出的价钱高,就把邱大人你手中揽下的差事交给谁。出了问题,拿他们是问。这事么,邱大人不能亲自出面。让贾兄找个人来做。你们看怎么样”
“诶,这倒是个法子。若是这样的话,我们的银子就稳赚了。出了问题,也好往外推脱。”贾成仁想了想说道。
邱少华也想了想,“可以,工部侍郎已经收了咱们的银子,他也脱不了干系。他这个人一向爱财,这件事,最好把他也牵扯进来,万一出了事,也有个子高的人替咱们顶着。”
“行呀,那咱们说干就干”
疏浚运河的工地上,一身短打扮的蒙海满脸焦急地来找工地上的工头。“我说祝工头,这段河道你们都干了这些日子了,怎的这般慢呀”
虽说有“掏泥龙”在淤塞的河道上大显神威,而且经过了凤依依和两位大师的进一步改进后,更加好使了。可那大家伙毕竟是“脾气大”,只能在有一定条件的河段使用,那些犄角旮旯和水太浅的地方还是要靠人工来清淤。
祝工头望着蒙大人也是一脸的无奈,“大人您看,这发给我们的家伙也太娇气了。”
蒙大人顺着祝工头的手指向一旁望去,只见地上东倒西歪地放着几辆小推车,车轴都断裂了。
祝工头指着那些小推车,继续诉苦道:“那些车子也忒不好使了,还没怎么用就坏了,修的又慢,实在是耽误功夫。还有,大人您看,那锨铲、箩筐,好多也是旧的,用不了几次就坏了。再领了,还是旧的。”
蒙海看着地上的东西,气得一跺脚,转身走了。
他先回到家里,换上了干净的官服,去衙门里找管理此事的邱少华邱大人。他是六品,邱少华是五品,官大一级,蒙海不得不小心恭敬。
到了衙门,他并没有找到邱少华,听衙役说邱大人去工地上了。工地那么大,蒙海也不知该去何处找寻,只能作罢了。第二天,他终于找到了邱大人,向他述说了工地用具的不堪。
邱大人听后,很是气愤,拍着桌子把手下训斥了一番,让他们赶紧解决。
蒙海向邱大人告辞,又匆匆回到了工地上,让几个工头用心干活,告诉他们器具的问题很快就会解决的。
可是等来等去,民夫们拿到手的还是那些破烂的东西。蒙海又找了邱大人几次,邱大人也有些不耐烦了。
他不阴不阳地冲着蒙海说道:“蒙大人,这疏通运河的事情是多么大的事情,谁敢不用心那些车子、箩筐本就是木头、藤条做的,总是泡在泥水里,哪有不坏的道理我说蒙大人呐,依本官看,不是东西不好用,是那些刁民懒惫,嫌弃这里给的工钱少,不愿意好好干活。依我看,你还是回去加紧督办的好。那些懒惫的,不让他们吃些苦头,他们是不会好好干活的。”
无奈之下,蒙海只得加紧催促民夫。可是,事情又来了。这天,几个工头端着粟米饭,让蒙海给评理。
“蒙大人您看,这粟米都是些陈米,这里面还有老鼠屎。俺们干这么重的活儿,怎么就给俺们吃这个”
“就是,就是。大人,要是一顿两顿也就罢了,可谁也架不住天天吃这个呀”
听着工头儿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看着他们手里发霉的粟米饭,蒙海气得直咬牙。
这次,他也不打算找邱少华了,而且直接去见了侍郎大人,将发霉粟米的事情告诉了他。没想到侍郎大人听后很不高兴,沉着脸对蒙海说道:“这事应该是邱大人管辖下的事情,你应该找他去说。再说了,大禹刚遭了大疫病,粮食本来就紧,皇上一心为民,这些个刁民呀,真是不知好歹。”
走出衙门,蒙海觉得自己头上的青筋在突突的跳着。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