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掏泥巨龙(1 / 2)
拒马河运河的河岸上,人声鼎沸,旌旗招展,比过节还要热闹。
因太子萧玥是奉了隆正皇帝的御旨,代表皇帝来参加运河疏浚工程的开工典礼的,因此使用了全副的太子卤簿仪仗。前有手执刀、枪的侍卫开道、后有太监组成的乐队奏乐、五彩的雀扇和旗幡分列两旁;面容俊朗、身材颀长的皇太子萧玥端坐在装饰着金鞍的高头大马之上,身后是专属于太子的黄色曲柄九蟒伞。整支队伍沿着河岸,踩着鼓乐的节奏,缓缓前进着。
睿王萧璟应太子之邀,落后半个马身,陪同在太子一旁。兄弟二人不时指指点点地说上两句。
仪仗之后,便是前来观礼的官员了。朝中六部都派了一定品级的官员,其中以工部的官员最多。
凤依依没有骑马,乘了一顶两人抬的轻便小轿,走在队伍的最后面。其实,以她亲王正妃的身份是有四人抬的华丽大轿辇的。可除了应召前去宫中拜见帝后或太妃,她嫌那种大轿子又慢又麻烦,从来也不坐。
一路之上,不少得了消息的百姓纷纷跑出来观看,他们一个个垫高了脚尖,你挤我、我挤你,都想挤到最前面看个真切。
京兆尹怕百姓打扰到太子、王爷和众位大人,派出了衙役,拿着水火棍向外推搡着看热闹的百姓,保持道路的畅通、推离太过靠近的百姓。
古代的娱乐生活单调,这样的大事自然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人们说着疏通运河的事情,品评着皇室的成员。
一个小二站在自家客栈门前的高台上,望着一旁也正伸长脖子张望的掌柜,问道:“掌柜的,您说这运河要是重新疏通了,能走船了,咱们这客栈该是会有更多的客人了吧”
“那还用说,到时候兴许咱们那十几间客房还不够用呢。”掌柜满怀希望地答道。
一个小伙子拉着一个中年汉子,“叔,我听义村那边的人说,以后这里还要修码头呢。修了码头,咱是不是也能在码头上找点儿事由呀”
“我也这么寻思呢,光靠租的那几亩地,交了租子就剩不下什么了。若是能有些其它赚钱的门路就好了。”
一对前来看热闹的姑嫂,被人群挤到了后面,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拉着嫂嫂的胳膊,“嫂子,嫂子,你快看,那黄伞下骑着大马的人该是太子了吧”
“应该是了,旁人出行哪有这么大的阵仗”
“哦那太子生的可真俊呀诶,旁边那个是谁呀俊虽俊,可那张冷脸,看着好吓人呀”
“嘘,哎呦,我的小姑奶奶,你可小点儿声。那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睿王爷,听说他一个人就单挑过千军呐”
“唉呀妈呀,怪不得呢嗯,还是太子更温和些。”
太子萧玥带着众人来到运河边上观礼。吉时一到,开工仪式便在工部侍郎的高声咏诵中开始了。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于大型工程最朴素的要求就是“安全”二字,尤其是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因此,与其说是开工仪式倒不如说是祈福仪式。
在工部侍郎的主持下,工匠们向土地、河神、祖师爷敬献上香火、三牲、糕点,祈求他们的保佑;宰杀雄鸡、倾洒烈酒驱散邪佞;向滞留于此地的阴魂们告叨扰、请求原谅;燃放爆竹
这一系列仪式过后,太子便出面讲了一些鼓励鞭策的话,为众人鼓舞士气。
随后,便到了大家最期盼的精彩一幕:链斗式挖泥船启动了。
随着蒙海大人的一声令下,十来个皮肤黝黑、身体健硕的小伙子,齐心协力推动了挖泥船上的装置,那挖泥船便轰隆隆闷响着,开始干活了此时,站在岸边的官员和百姓也都兴奋地纷纷议论了起来。
“程尚书,下官听说那挖泥的大船是睿亲王妃造的。”
“嗯,本官听睿王爷亲口说的,那大船的图纸是睿王妃画的。”
“果然是百闻不如一见以前,下官只听人说睿王妃极是聪慧,连皇上和皇后都夸奖过。今日一见这大船,果然名不虚传,佩服,佩服”
“爹、娘,你们快看那呐那铁龙身上还背着小筐,它还会自己掏泥巴呢”一个胖墩墩的小男孩远远地望着挖泥船,兴奋地仰起脸望着父母,大声地喊叫着。
父亲听了儿子的话,在一旁纠正着,“什么铁龙,那叫挖泥船。”
胖墩儿不服气,“什么挖泥船,那就是大铁龙。会动、会叫、还会挖泥巴”
不久后,这句孩子的童言倒是被老百姓叫响了,从此挖泥船在民间便有了俗名-掏泥龙。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说朝廷的官员和老百姓看着那隆隆作响、卖力干活的挖泥船,好奇又赞叹。此时的凤依依正和郑、杨两位大师一起,站在岸边仔细观察着挖泥船的工作情况。
今天,凤依依穿了一套普通的深蓝色襦裙。窦嬷嬷怕水边风大,又给她外罩了一件浅蓝色比甲。一向懒得在珠宝首饰上花费心思的凤依依从首饰匣里随手捡了一根羊脂白玉菱花簪子,别在了墨瀑一般的乌发上。
虽然凤依依已经是低调的不能再低调了,可这一身蓝裙白簪的女装在众多的官袍、官靴和短打扮的男人们中间,依然是十分的扎眼,远远就能被望见。
太子萧玥骑在高头大马上,正好望见了站在岸边和郑、杨两位大师说话的凤依依。他也是常年练武之人,目力极好,虽不及萧璟,可那也是一般人所不能比的。
风吹起凤依依的碎发,在她白皙的面颊上欢快地跳动着。她随意用小手拢了拢,便又指着那挖泥船,神情专注地和两位大师说着什么。大概是为了能看的更清楚些,凤依依站的很靠前,岸边的泥水弄脏了她的裙摆,也丝毫没有在意。
萧玥侧头瞄了一眼身旁的萧璟,见萧璟正满眼宠溺和骄傲地望着远处的妻子。那夺人眼目的大船、满岸的官员和百姓、甚至连身边的太子,仿佛都已经被萧璟抛弃在了视线之外。此刻,他的眼中只剩下了远处的佳人。
“三弟”,萧玥唤了一声。见萧璟没有反应,他不得不提高了些声音,“三弟”。
“呃,啊,太子唤臣弟”
“三弟,和王妃站在一处的那两位是谁呀”
“哦,那两位是我北境大军中有名的机械名师。这挖泥船便是在两位大师的督造下打制成的。”
“三弟手下果然人才济济”
“臣弟不才,愿为父皇和皇兄分忧。”
太子没有再说下去,他的目光越过河面,追随着那转动的链条和链条上的一个个泥斗,想起了当初他在私下里对萧璟的提醒。
“三弟,这条旧河道已经淤塞多时了,你这奏折上报的清淤时间恐怕不够用呀。”
萧璟的冰块脸上露出了一丝难得的诡秘笑容,感激地对萧玥说道:“谢大哥替小弟着想。大哥,请让小弟先在这里卖个关子。等开工的时候,小弟请大哥前去观看,大哥一看便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