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腹黑商女作首富嫁王爷 > 第222章 :筹备开工

第222章 :筹备开工(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位御史台薛大人已经是元老级的人物了,但脾气却一直未改,一向不知“变通”为何物。也从不在意得罪人,反正他得罪的人也多了去了。

也许正因为如此,这么一个怪人反倒成了大禹朝中的长青树,不单单是百官就连皇帝都知道他这个人从不拉帮结派、没有私心、但是迂的很。所以有不少容易得罪人的事,皇帝都喜欢让他去做,成了一把耐用的好刀。

睿王萧璟请旨让这样的人来监督治河的款项,真是再合适也不过了。既能保证款项不被滥用,还能打消一些人对他们夫妻二人的猜疑,真是一举两得。

自从隆正皇帝想疏通运河的事情通过各种渠道传出去之后,凤依依便借机把想要集资的消息也传了出去。

经过一段时间,京城的勋贵们都通过各自的渠道打听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隐隐的知道疏通运河是隆正皇帝的意思,而且京郊的义村也一直是皇帝的一块心病。现在,皇帝想把这两件事情一起办了。

至于所谓“集资”的事情,是睿王和睿王妃的主意。因为朝廷想疏浚河道、想给义村的百姓找条活路,可是一时又拿不出那么多的银两。便想向民间借钱,借了钱先疏通河道,再兴建码头,等以后赚了钱,再将大家的本银和利息还给大家。

于是,京城各个大宅里的人们为了这事都动开了心思。开始的时候,虽然大家都知道了这是皇帝的意思,可一想到要把府中的真金白银拿出去,还是有些犹豫,想先看看其他府邸的反应,再做打算。

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他们先是打听到负责这件事情的睿王府和与睿王府一向交好的定国公府都出了不少银子。接着,众人又看到德高望重的宁德太妃带头出了银子,叶良妃也因为出了银子而受到了隆正皇帝的赞誉。不少人就有了出银子的心思。

大家再将目光望向车水马龙的锦江渡和人来人往的凤记糕点铺,心中不禁琢磨着:就凭着睿王爷的名头和睿王妃的本事,就是不赚银子也不至于都赔了吧。于是,往睿王府里送银子的人就陆陆续续的多了起来。

睿王萧璟和凤依依当即便将这些银两送到了户部,并当着出资人和户部官员的面,将它们封存了起来。不但在帐薄上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而且将一种叫做“债券”,印有凤记凤飞翱翔标志和睿王私章的单子给了每一位出资人,并嘱咐他们收好。说是以后在返回本银、分得利息的时候,都要用到这债券。

不少人揣好债券,返回府中以后,因为涉及到了自身的利用,便对疏通运河、兴建码头的事情越发的关注了起来。

这天,睿王萧璟和凤依依轻车简从,又一次来到了义村。义村的村民们见是王爷和王妃来了,纷纷奔走相告,不一会儿便围了一大群人。

人们给王爷和王妃请安后,义村里最有威望的王武便带着急切和期盼的心情问道:“王爷,王妃,朝廷真的是要疏通那运河的旧河道,还要在咱这义村附近修建码头吗”

“果有此事”,睿王答道。

众村民听后,脸上都露出了喜色,纷纷议论着。

“那往后,咱们这里就要热闹起来了”

“有了码头,总得要装货、卸货啥的,娘,我有力气,到时候到码头上凭力气赚银子,给您买白馍馍吃。”

“那-,那挖河、盖码头啥的,也得需要人手吧咱们能不能去上工呀”

望着议论纷纷的村民们,睿王摆了摆手。多年在战场上形成的锐煞之气,立刻让刚才还嗡嗡一片的人群安静了下来。

睿王贴在凤依依的耳边,柔声说道:“依依,你来给大家伙儿讲讲吧。”

“好。”凤依依也不忸怩,向前一步,清了清嗓子,村民们知道王妃要说重要的事情了,一个个都屏住呼吸,竖起耳朵,认真的听着。

“义村的各位父老乡亲们。朝廷打算将运河旧河道里的淤泥清理干净,让货船和官船能重新沿着拒马河行驶到京郊来。有了船,就需要码头,因此,那里”,凤依依指了指远方,“以后便是京郊码头的所在地了,离咱们这里也就二、三里地的样子。”

“哦,就在那儿呀,离咱们这里可真是近呀,走着都用不了两刻钟。”

“是呀,是呀。”

“各位父老乡亲,有了码头,还会需要很多的人。大家知道,现在通州那边一到货物往来的繁忙时节,商旅们想找个能歇脚、喂马的地方都难。如果咱们这里有了码头,那就还要有卸货的仓库、运货的车马、客栈、餐馆。就得需要搬运货物的苦力、赶车的车夫、客栈的伙计,总之还需要很多的人手。”

“哎呀,我以前就是车把式呢。我赶车可比侍弄庄稼在行。”

“客栈里也得要伺候的下人吧,不知道我能不能被人家看上。”

人群里又传来一阵“嗡嗡”的议论声。

凤依依看愿景蓝图给大家展现的差不多了,开始收回话题说眼下的事情。

如果按照大禹惯常的做法,在修建大型基础设施的时候,往往会向百姓征徭役,说白了,就是让老百姓白干活。凤依依并不想这样做,因为大禹的百姓刚刚经历了一场大疫病。虽说京郊的百姓没有受到太多直接的影响,但整个国家还都处于恢复时期,凤依依不想再加重百姓的负担。可是,这么大的工程是一定要动用不少人力的。用人就牵扯到了钱的问题。

“各位父老乡亲们,大家想要以后能过上好日子,想要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再继续受穷,那么就得现在吃些苦才成。”

“王妃,您就说吧,我们该怎么干我们都是吃苦过来的,我们都不怕吃苦。”

“对,王爷,王妃,只要是能让我家的娃儿吃饱穿暖,我什么苦都能吃”

“王爷,王妃,我们也想过好日子,可是我们寻不到好路。您能给咱们义村指条明路出来,咱们就都愿意跟着王爷和王妃干”

睿王萧璟和凤依依听罢对视了一眼,露出了笑容:这开工前的动员效果还不错

睿王又向众人摆了摆手,人群安静了下来,等着凤依依的下文。

“乡亲们,这次疏通运河需要不少人手。大家知道,大禹刚刚经历了一场大疫病,人、财、物都有不小的损失,朝廷的银两也是紧巴的很。这次疏通运河,凡是来上工的人,都会管饭吃。至于工钱么,就不能按照苦力市上的价钱给了,只能有三成的工钱。但是,凡是疏河挖泥或是担水做饭的人,等码头建成以后,在仓库、客栈召人手的时候,都会优先考虑录用的。”

听了凤依依的话,人群中传出了一阵嘁嘁喳喳的议论声。

“三成工钱,不多呀。”

“三成我也去,能吃上饭,再说多少挣些银子回来也能给娃买些吃食。”

“我也去,我家人口多,就那么点儿薄田,根本就养不活一家人。”

“去了的话,王妃不是说了嘛,以后再要人的时候,还能什么-,优先。”

这时,村民中不知谁怯怯地问了一句,“王妃,我妹妹嫁到外村了,她也能来烧水做饭吗”

“能呀”,凤依依答道:“不论是义村还是外村的人,都是同一个待遇。工地上管饭,给三成的工钱,以后优先录用。”

就这样,到疏通运河的工程正式开始的时候,不仅有义村的百姓,不少周边村子里的百姓也参与了进来。

正当睿王和凤依依为疏通运河、兴建码头的事紧锣密鼓地筹备着的时候,姜总柜和凤鸾来了。他们不但自己来了,还带来了樊城义村百姓和凤记员工的一片心意。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手机阅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